刘轩皱了皱眉头,连忙让人将急报呈上,打开仔细阅读。
只见上面写到:末将向左,已攻克京山。然在占城之后,发现京山地区瘟疫蔓延,形势极为严峻。特此急报!
患病症状为高热、剧烈头痛,胸痛、咳嗽、呼吸急促且困难,并有大量血性痰,意识不清,皮肤广泛出血等。现疫情仍在持续扩散之中,我军士兵也有人感染。京山医药匮乏、粮食短缺,急需救援。恳请国主速派医疗队伍与赈灾物资前来,以解救京山百姓于水火之中。
刘轩读罢急报,心头猛地一颤,两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字眼在脑海中炸响——鼠疫!
众臣见新主面色凝重,皆心中忐忑,大气不敢喘。刘轩将急报轻轻递给身边的太监,沉声道:“念吧。”
太监领命,清了清嗓子,便开始朗读急报中的内容。随着他一字一句地读出,大殿内的气氛愈发紧张。待太监念完,众臣皆是面露惊色。
刘轩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众降臣,沉声问道:“诸位爱卿,可有人知晓,向将军所述究竟是何等疫情?又该如何有效防治?”
原礼部尚书文渊明上前一步,躬身说道:“启禀国主,臣闻急报所述疫情之状,似乎鼠疫。虽医药可治,但成效甚微,其真正之祸根在于疫情的不断蔓延。微臣斗胆建议,应立即封锁京山疫区,切断疫情传播之途径,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危及更多无辜百姓。”
原户部左侍郎韩文博亦走出班列,补充道:“陛下,微臣有一言,不得不进。据古籍所载,鼠疫之疫源,不仅生者能传,那些殁于鼠疫者,其遗体亦是瘟疫传播媒介。臣斗胆建议,应责令当地官员迅速组织人手,将逝者遗体进行焚烧销毁,以绝瘟疫扩散之虞。”
刘轩微微颔首,缓缓说道:“当前京山局势危急,官员人手不足,且缺乏应对鼠疫的经验。哪位爱卿愿意前往京山,主持当地防疫大局,稳定民心,控制疫情。”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众臣面面相觑,心中皆暗自思量。京山鼠疫肆虐,凶险异常,稍有不慎,便可能染上瘟疫,丢了性命。因此,尽管众人都想在新君面前表示忠心,却都不禁犹豫起来。
隔了片刻,韩文博道:“国主,微臣愿前往京山。”
刘轩看着韩文博,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与欣慰:“此去京山,责任重大,风险极高。韩爱卿主动请缨,着实难道。既如此,就由你陪同朕前往京山,主持防疫大局,与百姓共渡难关。”
此言一出,大殿内众臣皆是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君王亲往疫区,他们闻所未闻,尤其是刘轩统治蜀地仅仅一日,做出此番决定,更是让人震惊。
原丞相周思翰作为百官之首,率先跪倒在地,声音诚恳而急切:“国主万万不可!陛下乃万金之躯,国家之根本,怎能轻易涉险?”
随着周思翰的开口,其余众臣也纷纷跪倒在地,劝阻之声此起彼伏,即便那些平日里擅长阿谀奉承的朝臣,此刻也是真心实意,言辞恳切,希望刘轩能够收回成命。
刘轩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说道:“朕之前已然说过,此番来蜀地,并非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是为了华夏百姓之福祉。当前京山百姓正苦不堪言,朕身为一国之君,又岂能置身事外、坐视不理?朕意已决,诸位爱卿便不必再行劝阻了!”
散朝之后,蜀州城内迅速行动起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防疫战悄然拉开序幕。
全城的郎中被紧急召集起来,询问是否愿意前往京山。为了激励郎中们积极参与,官府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凡愿意前往京山的郎中,即日起每日赏银十两。与此同时,官府大量采购石灰,粮食,草药,准备运往京山。
十余日之后,刘轩率众抵达了鼠疫肆虐的京山府。他们一路行进,途经眉山、乐山两府时,大量采购了草药、石灰等防疫物资,携物资车马千余,队伍浩浩荡荡。
刘轩命令焦闯率领第十一师在城外驻扎,他带着其余的人员,在京山知府李守仁的陪同下,前往京山府衙。
向左按照刘轩的命令,已经封锁了京山城。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一片死寂。偶尔有几辆马车匆匆驶过,车上拉着的是因瘟疫离世的逝者,正被送往焚烧之地。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显得异常荒凉和凄清。
到了府衙,刘轩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将所有官员和郎中叫到一起,集众议事,商讨接下来的防疫行动。
京山知府李守仁首先向刘轩汇报情况:“国主,目前京山的疫情形势极为严峻,每天都有近千人死亡。官府虽然已经采取了封锁街道、集中隔离患病者等措施,但面对这肆虐的瘟疫,仍是束手无策。我们只能尽力焚烧人鼠尸体,以期能减缓疫情的蔓延。”
刘轩眉头紧锁,看着李守仁问道:“李知府,你可知道鼠疫究竟因何而起?”
李守仁想了想,回答道:“鼠疫自然是老鼠传染给了人,这是自古以来的认知。”
刘轩微微点头,神色凝重:“李知府只说对了一部分。这鼠疫,其源头虽在于老鼠,但真正将瘟疫传播给我们人的最大凶手,却不是老鼠。”
众人闻言,不由都是一愣,脸上现出惊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