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肥田蓄水谋新篇,囤粮储谷生变数
晒谷场,其实就是整个杨家村。
从村东头杨老太那三间破瓦房门口的空地,一路蔓延到村西头风家老宅,再到各家各户能摊开东西的院子、门前、甚至屋顶……
目之所及,一片金黄!
那是丰收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更是让所有杨家村村民心脏砰砰直跳的颜色!
阳光慷慨地洒下,将那些还带着青涩气的谷粒一寸寸晒透,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让人安心的稻谷清香。
孩子们在谷堆旁追逐打闹,大人们则拿着木耙,小心翼翼地翻动着稻谷,脸上挂着满足而期待的笑容。
两天脱粒,这已经是神迹。
接下来,就是等待老天爷赏脸,将这些浸透了汗水的果实,彻底烘干,变成能够长久储存的粮食!
黄曼曼站在自家院门口,看着眼前这幅几乎覆盖了全村的“黄金地毯”,心里也涌起一股难言的激动。
在末世,这样大规模、充满生机的丰收景象,简直是奢望。
然而,她深邃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在这片金黄上太久。
丰收的喜悦是真实的,但接踵而来的问题,也同样现实。
“曼丫头!”
杨富贵黝黑的脸上带着一丝询问,凑了过来。
“这谷子晒着是晒着了,可……田里那些稻茬子咋整?”
他这话一出,旁边几个正在翻谷子的村民也竖起了耳朵。
是啊!
这些茬子可咋办呀!黄曼曼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呢?
烧了吗?
烧了倒是干净,可那地力也跟着烧没了,还得重新上粪。
麻烦得很!
现在有了曼丫头的“神仙镰刀”和“神仙布”,收割脱粒是快了,但这地里的后续事宜,大家还是习惯性地看向了黄曼曼。
仿佛只要她一开口,就必定有绝妙的主意。
黄曼曼微微颔首,似乎早就料到有此一问。
“爹,还有各位叔伯婶子。”
她声音清亮,不大,却足够让附近的人都听清楚。
“这稻茬,可是好东西,不能烧。”
“啊?不烧?”一个老农愣住了,“不烧咋整?留在地里碍事啊!”
“是啊,不清干净,明年开春不好下种啊!”
黄曼曼走到田埂边,指着那一片片整齐的稻茬。
“咱们把它翻到土里去!”
“用锄头也好,用犁也好,把这些稻茬都埋进土里。”
“让它在土里烂掉,变成肥料,这样地才越种越肥!”
村民们面面相觑。
把稻草埋地里当肥料?
这……倒是听说过草木灰是肥,可这湿漉漉的稻茬子埋进去……能行吗?
“这……能肥地?”有人将信将疑。
黄曼曼点头,语气肯定:“能!这叫‘绿肥还田’,烂在地里的稻草,比你们去镇上买的那些豆饼肥效果还好!”
她这话半真半假,绿肥的概念没错,但效果比豆饼好就有点夸张了,主要是为了增加说服力。
接着,她又抛出一个更让村民们惊讶的指令。
“不仅要把稻茬翻进去,翻完之后,所有田地,都要立刻给我蓄上水!把田都泡起来!”
“啥?!”
“泡田?现在?”
“曼丫头,这……这还没到开春育秧的时候呢,泡田干啥?”
“是啊,泡烂了咋办?”
质疑声四起。
这完全颠覆了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耕种经验!
冬天不都是让地歇着,等着开春再拾掇吗?哪有刚收完稻子就泡水的道理?
黄曼曼看着他们,眼神平静而坚定。
“乡亲们,你们信我吗?”
一句话,让嘈杂的议论声瞬间安静了下来。
信吗?
怎么不信!
从镰刀到帆布,这丫头拿出来的东西,办成的事,哪一件不是让他们瞠目结舌,又实实在在得了好处的?
“信!咋不信!”杨富贵第一个表态,他是村长,也是黄曼曼名义上的爹,必须带头。
“曼丫头让咋干,咱们就咋干!”
“对!听曼丫头的!”
“没错!跟着曼丫头干,准没错!”
村民们纷纷附和,刚才的疑虑被对黄曼曼的信任压了下去。
黄曼曼心中微暖,继续解释道:
“把稻茬翻进土里,再泡上水,这土啊,就能变得又软又烂,稻茬也能在水里烂得更快,肥力更容易被地吸收。”
“这样一来,等咱们把谷子晒好,这地,说不定又能……”
她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期待的眼神。
“又能再种上一季!”
轰!
人群彻底炸开了锅!
“啥?还能再种一季?”
“我的老天爷!曼丫头,你说的是真的?”
“一年种两季稻子?这……这怎么可能?!”
“这才出现的野生稻,不,水稻,竟然有这样的魔力吗?”
这个消息,比之前的“神仙镰刀”和“神仙布”加起来还要震撼!
一年两熟!
还只是现在的两熟!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粮食产量可能翻倍!
意味着他们再也不用勒紧裤腰带,数着米粒过冬了!
意味着当有人来征收各种赋税时,或许还能留下许多!
“曼丫头,你……你没哄俺们吧?”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激动得声音都发颤了。
黄曼曼微微一笑:“试试不就知道了?”
“先把地按我说的弄好,等谷子晒干入仓,我再教大家怎么育秧,怎么插秧!”
“前提是,这地,得先给我泡上十天半个月!”
“好!”
“干!”
“现在就干!”
再也没有人质疑了!
巨大的希望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每个村民的心田。
刚才还围着谷堆小心翻晒的人们,立刻行动起来。
男人们扛起锄头、牵出自家那头瘦骨嶙峋的老黄牛套上犁,直奔自家田地。
女人们也没闲着,帮着清理田埂,准备引水。
一时间,整个杨家村的田野上,再次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泥土被翻开,带着湿气的稻茬被埋入地下。
水渠里的水被引到一块块田地里,很快,那些刚收割完的稻田,就变成了一片片水光粼粼的“镜面”。
黄曼曼站在高处,看着这一切,心中也不由得感叹。
这片土地,是真的好啊!
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气候也相对适宜。
不像她末世所在的基地,土壤早已板结硬化,水源更是需要净化循环,种植条件苛刻无比。
在这里,只要方法得当,一年两熟,三熟,好几熟,并非不可能!
这简直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
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片土地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
田地的事情安排下去了,新的问题又摆在了眼前。
晒谷子!
连续三天的大晴天,让铺满整个村子的稻谷都晒得差不多了。
金黄的谷粒抓在手里,嘎嘣脆响,还带着太阳的温度。
“可以收了!可以收了!”有经验的老农喊道。
于是,家家户户又开始忙碌起来。
用簸箕,用箩筐,小心翼翼地将晒干的谷子归拢起来。
可是……
问题来了!
谷子太多了!
多到什么程度?
往年各家那几个勉强够用的粮囤、米缸、甚至破旧的瓦罐,此刻在堆积如山的稻谷面前,简直是杯水车薪!
“哎呀!这可咋整?”
“俺家那几个缸都装满了,这还剩下一大半呢!”
“是啊,俺家的箩筐也都塞满了,没地方放了啊!”
“总不能就这么堆在院子里吧?万一哪天下雨,或者招了老鼠……”
村民们看着自家那小山似的谷堆,喜悦中夹杂着浓浓的焦虑。
这幸福的烦恼,谁也没预料到!
黄曼曼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她家人口少,房子也小,除了她和黄翠莲、弟妹睡的屋子,就只有一个堆放杂物的狭小偏房。
显然,那点地方根本不够用!
看着杨富贵和杨来财也愁眉苦脸地看着自家那一大堆谷子,黄曼曼知道,这个问题必须立刻解决。
她走到院子中央,拍了拍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乡亲们,粮食没地方放的问题,我有个法子。”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齐刷刷地看向她。
“咱们可以把晒干的稻谷,直接堆放在一个单独的空房间里。”
“找一间不漏雨、相对干燥的屋子,靠着墙角,把谷子堆起来就行。”
“啊?直接堆屋里?”有人愣道,“不用东西装着?”
黄曼曼点头:“对,直接堆。但是!”
她加重了语气,表情严肃。
“堆放稻谷的房间,绝对!绝对不能住人!晚上睡觉更不行!”
“为什么啊?”一个半大小子好奇地问。
黄曼曼没有解释种子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导致窒息的科学原理,那太复杂,他们也听不懂。
她只是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下了命令:
“没有为什么!这是规矩!谁家要是把人睡在堆了谷子的房间里,出了事,可别怪我没提醒!”
她眼神锐利地扫过众人。
“记住了,谷子是活物,会‘喘气’!跟人待一个屋里,会抢人的气!”
这个半迷信半恐吓的解释,反而让淳朴的村民们更容易接受。
“活物?”
“还会喘气抢人的气?”
“哎哟!那可不敢睡!”
“是啊是,怪吓人的!”
大家纷纷点头,把黄曼曼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不能睡人!绝对不能睡人!
好了,方法有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曼丫头,理是这个理,可……俺家实在没空屋子啊!”
“是啊,俺家三代人挤两间房,哪还有空屋子放粮食?”
“这可咋办?”
人群再次骚动起来。
部分人家,房子本就紧张,哪里腾得出一间“只放谷子不住人”的空房?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愁容。
但也有的机灵的,马上就开始了。
“春花姐,你家不是有空房吗!”
“有是有……”
“姐,我不白租,一天一文钱,可行?”
“好说好说……”
……
忽然,有人眼睛一亮,看向村西头。
“哎?风二叔家……不是空了好几间屋子吗?”
这话像是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
对啊!
风家!
风家老二风二流家!
原来风二流家加上风老太,风老爷子,还有他媳妇刘杜鹃,风根生夫妇和宗东宗西两兄弟,足足八口人!
可现在呢?
风老太才没的,刘杜鹃也病死了,风宗东赘去了刘家村还带走了弟弟宗西,据说又被刘家二小姐看上了。
风根生夫妻俩又是早早的搬走了。
一时间,风二流的家里,本来的八口人,就只剩下他和风老爷子两个人了!
那么大的院子,好几间正房厢房,空着也是空着啊!
“对对对!去问问风二叔!”
“他家肯定有空房!”
“走走走!赶紧去!”
一时间,好几户家里实在腾不出地方的村民,立刻朝着村西头的风家跑去。
风二流和风老爷子刚把自家的谷子收拢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看到一群村民呼啦啦地涌了过来。
“二流兄弟!”
“风大爷!”
“有事求您二位帮个忙!”
风二流皱了皱眉,看着这阵仗,有些不明所以。
之前不是看见他都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吗,怎么现在忽然这么热情。
倒是风老爷子,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精明,捋着山羊胡,慢悠悠地开口:
“啥事啊?这么急匆匆的?”
一个性子急的村民连忙道:“风大爷!是这样,俺们家谷子没地方放了!想问问您家这空着的屋子,能不能……能不能租给俺们放放粮食?”
“租?”风老爷子眼睛瞬间就亮了!
他目光扫过自家那几间确实空置的厢房,心里的小算盘噼里啪啦响了起来。
放在以前,谁看得上他家这破落户?
现在倒好,因为房子多,反倒成了香饽饽?
“这个嘛……”风老爷子故意拉长了调子。
“是啊是啊!风大爷,您就行行好!俺们给租金!”
“对!给钱!”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道,生怕风家不同意。
风老爷子心里乐开了花,脸上却故作沉吟。
他瞥了一眼旁边脸色复杂的风二流,清了清嗓子。
“嗯……这房子空着也是空着,租给你们放粮食倒也不是不行……”
“不过,这亲兄弟明算账……”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村民们连连点头,“大爷您说,多少钱一天?”
风老爷子伸出一根手指头。
“一间屋,一天,这个数!”
“一文钱?”有人试探着问。
风老爷子满意地点点头:“对!一文钱一天!先说好,只准放粮食,不准住人!弄坏了东西还得赔!”
一文钱一天!
一个月就是三十文!
“行!一文就一文!”
“俺租一间!”
“俺也要一间!”
“风大爷,给俺留一间!”
刚才还空荡荡的风家院子,瞬间变得热闹非凡。
好几户人家当场就掏了铜板,算是定了下来。
风老爷子一共空出来四间厢房,眨眼的功夫,就被预定一空!
看着那到手的几十文定钱,风老爷子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连连点头:“好好好!这就给你们收拾屋子!保证干干净净!”
风二流站在一旁,看着父亲那副财迷心窍的样子,又看看那些低声下气求租房子的昔日邻居,心情无比复杂。
原本还是嫌弃他嫌弃的像狗一样。
可如今……
他偷偷看了一眼站在远处,正平静地看着这一切的黄曼曼。
那个曾经任由他们拿捏的丫头片子,如今却成了全村人的主心骨。
而他风家,却因为当初的决裂和算计,落到了这步田地。
这世道,真是变得太快了!
黄曼曼确实在看着。
她看着村民们焦急地寻找储存空间,看着他们涌向风家,看着风老爷子喜笑颜开地收钱。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粮食有了着落,田地也开始为下一季做准备。
村民们空前团结,对她的信任也达到了顶峰。
但……
黄曼曼的眼神落在风家那几间瞬间被“填满”的厢房上。
四间屋子,集中存放了至少七八户人家的全部收成。
这几乎是小半个杨家村的口粮!
如此大量的粮食集中存放在风家……
黄曼曼的心头,没来由地一凛。
这到底是解决了问题,还是……制造了一个更大的隐患?
树大招风,财帛动人心。
这突然鼓起来的风家粮仓,会不会引来某些不怀好意的目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