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惊愕地看着老夫人。
孩子不过说错两句话,便将她们家的贴补收回了?
将她们家的收回不说,还要将族中对侯府贴补不满的都收回?
她家有高辈分老人,贴补本就比别家多些。
那些贴补又是按照人头给的,她家人多,一年下来折算成银钱少说也有二三百两。
且若是叫别家知道是她闺女在侯府乱说话,才让侯府将那些贴补都收了回去,她们家,还能在京都立足吗?
“滢姐儿嫁入宣王府之事,关乎全族,兹事体大。届时,侯爷和二爷会与众族亲商议,不是你们家三言两语便能决定。滢姐儿的婚事,且等商议后再说。”
听老夫人说到此处,陈氏和林滢脸色皆变。
她家嫁姑娘的事儿凭什么让全族人商议定夺......
只是还不等她们开口,又听老夫人继续道。
“你家那两个小子,老大好歹有个举人功名,我瞧着,就送回祖地去寻个缺吧。你家小儿子二十好几了还只是个秀才,瞧着也没什么出息,不过也有两个好去处。或是回祖地县里做个吏员,或是去景州那边,陈回手中还能谋个典吏的空缺。”
听老夫人慢悠悠说完,陈氏才身子一软,呆坐在地上。
她想不明白,不过是滢姐儿说错了几句话,为何侯府就这般小气,不仅将她家的贴补收回,还将她的儿子都贬去离京都十分远的祖地。
还要让他小儿子去陈回手下当差。
陈回是什么人,原是侯府的家生子。一个奴才,得了主家的赏识才做了个主簿,听说这两年往上爬了些,但他终究是贱籍出身。
她儿子是显贵之后,又有秀才功名,侯府却只愿意给谋个不入流的吏员、典吏?
虽无需她家花销银钱,走关系跑人情。
但这差事未免也太低了些,连个品级都没有,比陈回的主簿都不如。
这平宁侯府瞧着她们这些族亲要依靠着他们,果真不将他们放在眼里,她们这些有血缘关系的族人还比不上侯府主子身边的奴才。
陈氏心中恨得牙痒痒,却又知道,侯府愿意给她儿子这些出路,那她儿子就只能有这些出路。
若是给的这些都不要,便只能自己花费大量银钱去捐官。捐来的官兴许与侯府现在给的也差不多,且也不能保证一定能留在京都城中。
这些事儿,夫君早与她说过,才叫她上侯府来求老夫人给她两个儿子谋差事。
平宁侯府出手,若不是有意整他们这些族人,她两个儿子定然能留在京都,且还能有不错的出路。
她闺女即将嫁入宣王府,他们一家自觉有了底气,刚刚才将埋藏在心中多年的积怨说了出来。
林滢即将成为宣王的女人,侯府难道还敢为难林滢么?
只是她们母女太天真,将自己看得太重。
如今事情办砸了,先不说她们母女二人回家要受什么责罚。
只说她两个儿子,若是离了京都回了祖地,以后再想回京都城谈何容易。
这就意味着她孩子的后代以后大多都会留在林家祖地,离开这繁华的京都城,成为她们口中的那些乡下人。
现在连滢姐儿的婚事都要全族之人一起商议。
平宁侯府在族中有绝对的话语权,侯府说不成,族里其他人敢反对?
陈氏心生绝望,早知道侯府如此不念亲情,她就不该带着滢姐儿来侯府求她们。
她们自己将滢姐儿嫁与王府,大不了先做个侍妾,等以后有了孩子,母凭子贵,慢慢筹谋,她姑娘也不是坐不上高位。
“我的婚事凭什么让你们做主?宣王要娶我,难不成你们还能拦着?”
林滢怒吼道。
平宁侯府未免太霸道了些,她爹娘爷奶俱在,她的婚事,凭什么叫平宁侯府做主。
“母亲,你起来。”
林滢使劲将陈氏从地上拉起来。
“侯府既然帮不上忙,咱们还求他们作甚。等女儿嫁进王府,家中的贴补,哥哥们的差事,女儿自会求王爷给咱们想办法。既然侯府不帮咱们,何苦厚着脸皮留在这里,咱们走就是。”
林滢面色涨红,连着眼睛都红了起来。
她强忍着不叫眼泪落下,拉着陈氏便往外走。
陈氏听了林滢的话,原本灰败的脸上又升起一丝希望。
对啊,他们家还有宣王府这个大靠山呢。只要自己闺女能将宣王笼络住,什么差事,什么贴补都只会比侯府给的更好。
陈氏如此想着,便不再抵抗,任由林滢拉着往外走去。
“让她们走。”
几个婆子想拦,却听见老夫人淡淡开口。只好收回手,任由她们离去。
老夫人和赵宝娥也不阻拦她们,任她们出门离去。
只是今儿这样出了侯府,以后再想进来,可就不容易了。
待陈氏和林滢离开,老夫人幽幽叹了口气。
瞧见林滢一心想嫁入宣王府,有些朝中之事便不能与她细说。
不然这一刻说了,下一刻便会传入宣王府中。
圣上这一年勤政爱民,轻徭薄赋,尽力经营着自己贤明的名声,他也想做先帝那样的明君,甚至超越先帝。
宣王若是像裕王那般识相,圣上说不定会叫他继续安然的待在王位上,做个闲散富贵的王爷。
可宣王想着与平宁侯府联姻,如今意图拉拢朝中重臣,也不知皇帝知道后还能不能容得下他。
而五叔一家,在这样的风口浪尖,显得太过微不足道。只盼着到时候与他细谈后,能叫他打消将林滢嫁入王府的心思。
老夫人瞧清楚五叔一家的野心,虽生气,将贴补收回,也将陈氏两个儿子派去祖地,离京都远远儿的,好断了不该有的心思。
只是终究念着是同一个祖辈的血亲,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家搅和进去,白白丢了性命。
老夫人为她家着想,却没料到林滢的心早就飞到了宣王府的高门大院中,一心只想着飞上枝头做凤凰,连礼义廉耻都抛到了脑后。
刚出了侯府,林滢便叫陈氏自己回家去,将今日之事细细告知家里。
而她,则带着丫鬟去找宣王。
她定要同宣王好好告一状,再诉诉苦,也说说自己非宣王不嫁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