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繁星点点,映照着柴桑城内外的万家灯火,也映照着我返回驿馆时,那颗在冷静外表下剧烈跳动的心。
江风带来的寒意,混杂着淡淡的水腥气,似乎怎么也吹不散我脑海中因今日种种际遇而激荡的思绪。
推开房门,温暖的灯火驱散了外间的寒冷。
孔明先生并未休息,依旧端坐在案前,手中捧着一卷书,见我进来,他放下书卷,抬起头,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眸中带着一丝询问。
“子明回来了,”他微微颔首,语气平和,“看你神色,今日吴侯相召,想必结果不错?”
我走到他对面坐下,接过侍从奉上的热茶,暖意顺着喉咙流入腹中,稍稍平复了一下心绪。
我点了点头,尽量用平静的语调,将今日面见孙权、获授“江东参军”之职,以及后续与周瑜那番微妙交流的经过,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
当然,关于我主动提出水战改进建议的细节,以及其中隐藏的真实意图,我自然是略过不提,只说是因缘际会,吴侯与都督问及,我据实以对,侥幸获得赏识。
孔明先生静静地听着,脸上始终带着那标志性的淡然微笑。
待我说完,他轻轻抚了抚羽扇,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笑道:
“呵呵,恭喜子明了。
能得吴侯破格委以参军之职,参与军机,足见子明之才,已为江东君臣所重。
这对我们促成联盟,共抗曹贼,无疑是一大臂助。”
他的祝贺听起来真诚,但那笑容中,似乎又蕴含着更深的意味。
以孔明的智慧,他岂会看不出这“江东参军”身份背后的复杂性?
他或许猜不到我的全部底牌和最终目的,但对于这个任命可能带来的权力格局变化、我个人地位的提升以及其中潜藏的风险,他必然有所洞察。
他这句“恭喜”,恐怕既是对我为孙刘联盟争取到有利条件的肯定,也是对我个人成功“破局”、在这江东棋盘上落下关键一子的认可,甚至,还带着一丝对未来变数的了然于心。
“孔明先生谬赞了,”我连忙谦逊道,“昭不过是侥幸罢了。
若非吴侯与都督以大局为重,急欲联合我主共抗曹贼,断不会有此破格之举。
此亦是孔明先生连日来奔走斡旋、舌战群儒之功。”
孔明先生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转而说道:
“子明获此身份,固然可喜,但也意味着你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江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吴侯虽英明果决,然其下文臣武将,各有立场。
尤其是周公瑾都督,才高权重,执掌水陆兵权,
子明既在其麾下参赞军机,日后行事,务必审慎,既要尽力献策,
以显我方诚意与实力,也要注意分寸,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猜忌,以维系联盟之稳固为上。”
他的话,点明了关键。
这既是善意的提醒,也是对我未来行动方向的一种“规范”。
他希望我利用这个身份,更好地服务于孙刘联盟这个“公”的目标。
我点头应道:
“先生所言极是,昭省得了。
昭必当谨记身份,凡事以联盟大局为重,小心行事,绝不擅作主张。
日后在军议之中,若有涉及军情调度、战略部署之要闻,昭亦会设法及时与先生互通声息,以便我方能早作应对。”
这是我们之间必要的默契。
孔明负责高层外交与战略协调,而我深入军事核心,提供情报支持,形成互补。
“如此甚好。”
孔明先生满意地点点头,
“我这边,亦会继续与鲁子敬等人沟通,巩固联盟基础,争取早日让吴侯下定决心,出兵抗曹。
子明在参军府若有需要,也可通过子敬传递消息,他为人忠厚,顾全大局,当可信赖。”
我们又就接下来可能的行动方案、信息传递的方式等细节,低声商议了片刻。
孔明先生的思路清晰缜密,他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尽快促成孙权最终决策,以及如何在联盟框架下为刘备争取最大的利益和话语权。
而我的关注点,则更为复杂和长远。
待到夜深,孔明先生起身告辞,回自己房间休息去了。
房间内只剩下我一人,灯火摇曳,将我的影子长长地投在墙壁上。
四周一片寂静,唯有窗外隐约传来的江涛拍岸之声。
我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任凭带着寒意的夜风吹拂在脸上,胸中那被压抑许久的激动与兴奋,终于如同暗流般汹涌起来。
江东参军!
这个身份,对我而言,意义远不止孔明先生所看到的“臂助联盟”那么简单。
这是我精心布局,甚至不惜冒着一定风险(比如与孙尚香的意外冲突,虽然并非刻意,但也增加了变数),最终成功撬开的一道门缝,一道通往赤壁之战核心决策圈,乃至更广阔未来的门缝!
首先,这意味着我获得了介入赤壁之战核心决策的入场券。
不再仅仅是作为盟友使者的旁观者或建议者,而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到江东方面的战略制定、战术讨论、军力部署等核心环节中去。
这让我有机会在关键时刻,巧妙地影响战局的走向,使其朝着更有利于我方(既包括刘备集团,也包括我自身长远利益)的方向发展。
比如,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强调保存刘备军实力的重要性;
在兵力调配上,争取更有利的战场位置;
在情报共享上,有选择地提供信息……这些操作空间,远非一个使者身份所能比拟。
其次,这个身份赋予了我调动部分江东资源的合法性。
虽然权限受周瑜节制,但“参军”毕竟是正式官职,
我可以借着“参赞军机”、“了解军情”的名义,接触到江东的军备、船坞、工匠、粮草、地图、水文等诸多关键信息和资源。
这为玄镜台在江东的活动提供了绝佳的掩护和便利。
过去,玄镜台的情报人员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刺探,效率低且易暴露。
而现在,我可以通过下达“公务指令”的方式,让部分玄镜台成员以“助手”、“随从”、“书记”等名义,合法地进入某些区域,收集情报,观察技术,甚至与关键人物建立联系。
这对于我获取江东的水军技术、造船工艺、训练方法,乃至发掘可为我所用的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再者,我与刘备集团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微妙和自主。
名义上,我仍是刘备派来的使者,我的行动目标首先是服务于孙刘联盟。
但实际上,我拥有了江东官方授予的独立身份和职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的自主性。
未来在很多事务上,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行事,而不必事事请示刘备或诸葛亮。
这为我执行那些不便明说的“暗线”计划,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当然,这种自主也需要小心拿捏,避免引起刘备和诸葛亮的疑虑。
然而,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
这个“江东参军”的身份,也将我更深地卷入了江东内部复杂的政治漩涡。
孙权为何破格用我?仅仅是爱才?还是有更深层的制衡之意?
周瑜对我,究竟是真心接纳,还是貌合神离,随时准备发难?
江东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孙氏宗亲与淮泗将领、本土士族之间的矛盾……
这些暗流,随时可能将我这个“外来者”吞噬。
我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如履薄冰,在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周旋,既要利用矛盾,又不能引火烧身。
更不用说,那个今天与我发生激烈冲突的弓腰郡主孙尚香。
我救了她,却也惹恼了她。以她的身份和性格,绝不会善罢甘休。
这个意外插曲,会给我带来怎样的麻烦?
或者,是否也能转化为某种意想不到的契机?
这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思绪纷繁,如窗外的江水般奔流不息。
我走到书案前,摊开一张白纸,并未提笔,只是手指在冰凉的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脑海中开始飞速地规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第一步,巩固地位,获取信任。
在参军府内,要尽快熟悉军务流程,展现出真正的价值,尤其是在情报分析、战略推演、后勤协调等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赢得周瑜和同僚的认可,至少是工作层面上的认可。
同时,要继续加深与鲁肃的私人关系,他是目前最可靠的桥梁和信息来源。
第二步,情报先行,精准布局。
必须立刻通过玄镜台的秘密渠道,向后方的徐庶和貂蝉(锦瑟)传递我获得新身份的消息,并下达新的指令。
重点是:利用合法身份掩护,全面加强对江东核心军事情报(水军编制、训练、装备、将领能力、船坞技术等)、政治情报(孙权决策机制、各派系动向、关键人物关系网等)的收集和分析。
同时,要开始秘密物色和甄别江东内部可以争取或利用的人才、工匠。
第三步,影响决策,服务目标。
在即将到来的赤壁大战相关决策中,寻找恰当的时机和方式,微妙地施加影响。
核心目标是:确保孙刘联盟能够有效打击曹操主力,但也要尽可能保存刘备军的有生力量,避免其成为炮灰;
在战争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学习和获取江东的水战经验和技术;
留意并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为我未来的势力发展(无论是人才、技术还是资源)埋下伏笔。
第四步,处理变数,化解风险。
密切关注周瑜的态度变化,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对于孙尚香可能带来的后续麻烦,要做好预案,尽量避免冲突升级,如果可能,甚至尝试将这种冲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接触。
同时,要时刻警惕江东内部其他势力的动向,避免被卷入不必要的派系斗争。
……
一个个计划,一条条预案,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成型。
窗外的夜色更深了,江风也似乎更加凛冽,但我心中的火焰,却燃烧得愈发旺盛。
这江东参军的身份,是我投向未来的一块关键基石。
前路布满荆棘,挑战重重,但我陆昭,绝不会退缩。
我将以此为起点,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书写属于我自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