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鸟”号原型舰成功启航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国际政治湖面投下巨型陨石般的重磅消息,其冲击波几乎是在瞬间便席卷了全球。这自然无可避免地在早已因各种危机与冲突而脆弱不堪的国际社会中,再次激起了一场剧烈无比的震荡与深远的连锁反应。
一时间,国际舆论场呈现出泾渭分明、甚至可以说是两极分化的诡异景象。相当一部分对未来抱有积极展望、认同人类必须掌握自身命运的机构、顶尖智库顾问团队以及主流新闻媒体,都在以最热烈的言辞,歌颂此次由中国主导(主要是学院深度参与)建造的“鸾鸟”号原型舰的成功试航。
他们将其誉为人类航空航天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认为这不仅为人类探索与利用太空翻开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篇章,更是一次足以彪炳史册的、真正意义上的“前无古人,后亦难有来者”的伟大壮举。“鸾鸟”的剪影,一时间成为了无数科技爱好者与星际迷航梦想家们顶礼膜拜的新图腾。
然而,阳光之下必有阴影。在这片看似普天同庆的赞歌声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友好、甚至可以说是怀有深刻质疑、强烈敌视乃至病态恐惧的声音,好似一群无形的幽灵般,在国际社会的高层与民间舆论场的上空游荡、散播着不祥的杂音。
这些声音的背后,往往站着那些早已被服从派或其他亲外星势力深度渗透或直接控制的组织与个人。他们歇斯底里地主张,人类应该放弃一切徒劳的抵抗与不切实际的幻想,积极地、虔诚地拥抱那个被他们奉为神明或救世主的九头蛇文明的“降临”。
他们认为,建造各种用途不明的太空军舰,本身就是一种愚蠢的、充满了敌意与对抗思维的挑衅行为。他们甚至不惜动用一切舆论工具,疯狂地诋毁、抹黑那些主张独立自主、积极防御的国家与组织,试图在九头蛇文明面前,塑造并维护他们这些“识时务”的亲外星势力的“正面形象”。
于是,新一轮围绕着太空主权、资源分配以及对外星文明态度的、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意识形态上的边境争端与冲突,宛如早已埋下的炸药桶般,再次被点燃!
各种各样针对中国以及学院意识形态的负面言论、阴谋论与恶意中伤,被那些由主动派所暗中控制的国际主流媒体,特别是西方一些影响力巨大的新闻集团与社交平台,仿佛病毒般大肆宣传与扩散。
这些精心策划的舆论攻势,甚至对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的整体形象与外交努力,都产生了不小的、负面的影响。
原本许多对“鸾鸟”号成功首航抱有积极想法、认为这是人类共同骄傲的普通民众,因为这些国际主流媒体蓄意歪曲事实、断章取义的恶意报道,而在认知上产生了严重的动摇与困惑。
再加上大量背景复杂、资金来源不明的非政府组织在幕后推波助澜、煽风点火,马上就有一大批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被情绪裹挟的群众,被这些精心编织的舆论导向了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方向。
一时间,网络上充满了对“太空军事化”的恐惧、对“**威胁论”的担忧,以及对那个虚无缥缈的九头蛇救世主的病态幻想。
许多本身国力孱弱、缺乏足够的独立自主能力、容易受到外部势力操控的“无组织势力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因为其国内被严重操纵的民意风向,以及来自某些“友好邻邦”或“国际盟友”的巨大压力,而被迫在公开场合放弃了与中方在太空探索与和平利用方面可能存在的合作意向。
一时之间,“尚武好战”、“太空武力扩张”、“挑起新一轮军备竞赛”等等一系列莫须有的、充满了恶意的“帽子”,便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势力,不由分说地扣到了中方以及其他试图发展独立太空力量的国家头上。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些由奉行保守孤立主义的求安派以及思想极端狂热的服从派所暗中控制或深度影响的国家,很快就迫不及待地对外发表了一份措辞严厉的联合声明。
声明中,他们义正言辞地“谴责”并“严重关切”中方在太空军备领域所展现出的所谓“侵略性扩张”姿态,并煞有介事地表示,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与宇宙稳定”,他们自己也将立刻着手开发独具特色的、旨在“防御与平衡”的“太空武备”。
其真实目的,无非是想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加入这场新的太空军备竞赛,并以此为借口,遏制学院在外层空间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欧洲方面也紧随其后,如同嗅到了某种战略机遇的鲨鱼。那个在旧欧盟废墟上重建的、实力与野心都不容小觑的新欧盟迅速发表声明,表示将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在航空航天特别是军事航天领域投入更多的战略资源,以期在可预见的未来,成功打造出属于新欧盟的第一代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太空战舰。
而那个由掌控着巨大石油财富的出走派所主导的海湾国家联盟,也立刻高调跟进,其发言人甚至略带炫耀地表示,他们的第一艘宇宙战舰,其实已秘密处于高速研发阶段,核心技术瓶颈已基本突破,项目完工并投入实战部署,仅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有了第二名、第三名,自然就会有紧随其后的第四名和第五名......一时间,世界各地都仿佛被注入了某种“太空兴奋剂”一般,纷纷掀起了一场热热闹闹、声势浩大的“航空航天热潮”。
从香港联合交易所到伦敦证券交易所,再到法兰克福的欧洲交易中心,以及其他所有稍具规模的大型证券交易所,其股价指数全都因为航空航天与国防军工领域的重大利好消息而全线飘红,甚至引发了一波短暂的“太空概念股”投机狂潮。
这在客观上,也间接变相地帮助了不少国家的普通股民们,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狠狠地赚了一笔快钱。
然而,地球上的纷纷扰扰、政治博弈与资本狂欢,似乎与那艘正孤独地航行于近地轨道之上的“鸾鸟”号原型舰,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关系。
此刻,这艘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未知的钢铁巨鸟,依旧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其至关重要的首舰试航。
舰桥之上,气氛庄重而略带兴奋。身着崭新深蓝色舰员制服的船员们,虽然在登舰之前,早已将那厚达数千页的《“鸾鸟”号操作与维护手册》阅读了无数遍,并且在位于“天宫”空间站的全息模拟训练中心经历了数百次、乃至上千次的、与真实环境几乎无异的电脑模拟拟真练习。
但当他们真正踏上这艘冰冷而又充满了未来气息的、实打实的宇宙飞船之上,亲手触摸那些闪烁着幽蓝光芒的控制面板,亲身感受着核裂变驱动器运转时那微弱却又充满力量的震动时,要说心底里一点都不紧张、一点都不兴奋,那肯定是自欺欺人的假话。
毕竟,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宇宙战舰船员!
首舰试航的第一阶段测试项目,如同一份密密麻麻的清单,早已被精确地规划完毕。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飞船的基本飞行操控性能测试;复杂轨道环境下的精准变轨操作;模拟接敌情景下的快速反应与战术机动演练;全舰武器系统的目标锁定与火力控制测试;以及最为重要、也最能体现一艘战舰生存能力的——模拟战损情况下的紧急损害管制测试以及舰载机“苍龙”的快速出动与回收指派测试!
在那充满了未来科技感的、被无数闪烁着数据流的全息屏幕所环绕的舰桥内,“鸾鸟”号的首任舵手——一位经验丰富、心理素质极其过硬的前航天飞机指令长,正稳稳地操控着复杂的驾驶联动杆。
他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在那片被无数璀璨星光所点缀的、寂静而又暗藏危机的近地轨道之上,依靠着舰载人工智能提供的精准导航与辅助决策帮助,顺利地完成了从“天宫”空间站轨道船坞的安全出港、以及后续一系列复杂的轨道姿态调整与变轨操作。
在此期间,“鸾鸟”号原型舰还按照预定航线,以一种近乎“示威巡航”的姿态,经过了由出走派所控制的、同样位于近地轨道的“贾巴尔”轨道综合空间站。
隔着“贾巴尔”空间站那巨大的环形居住舱段上厚厚的多层舷窗,里面那些正在执行日常工作与进行科学实验的驻站人员,在看到这艘造型独特、充满了力量感的银灰色庞然巨物从不远处快速驶过时,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震惊与一丝复杂的敬畏之情。
甚至有几位身着不同国家宇航服的驻站人员,自发地向着“鸾鸟”号的方向,举手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自主建造的宇宙战舰的由衷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