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列茨基同志,你猜对了,我们的确想要让你带队前往旧大陆。”
这次是戈尔隆接过了话茬,他面色复杂地看着站在门边的两小只,他明白叶列茨基顾虑的是什么。
但事关革命军之后的工业发展,他们就必须要让叶列茨基出马。
这一点叶列茨基不是很明白,他觉得只要把根据地需要的技术给罗列出来到时候让其他人去找就行了,为什么非得是自己?
关于这一点,叶格林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自从和索特修斯更进一步交流之后他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大错特错。
在叶格林老家,从来就没有什么魔法的存在,但是那里的人们也发展出了一套完善的工业体系。
这说明没有魔法,工业照样能搞。
但是在这个世界却不一样,工业技术一开始就是基于魔导体系而诞生的。
就像叶格林老家的人会固执地认为技术路线会严格的按照几次工业革命阶梯式来发展一样,这个世界的人也从来不会想着工业脱离了魔法能独自发展。
也就是说他们一旦去了旧大陆基本就很难找到不需要魔法参与的工业技术。
因此叶列茨基的重要性就出来了,他有着足够的理论知识打底,而且对于技术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叶格林需要的建立的工业体系是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因此帝国那边的技术就只能借鉴而不是直接拿来就用。
就好比无缝钢管生产技术,帝国那边就是直接用改良版的金属洪流术法来辅助制造的。
刚出炉的钢水会在术法的引导下快速地沿着模具流淌着,等到彻底定型之后整个钢管的质地不仅无缝而且质地十分均匀。
这样的技术很成熟,而且生产的无缝钢管的成本还很低,但对于根据地来说就完全没有借鉴的必要。
还有的就比如帝国的化肥加工技术,工序简单、设备也不复杂,但是主要原料却极其依赖雷系术法来固氮,这同样不适合革命军当下的情况下。
“不管是魔法还是符文,我个人的意见是该用、好用那就用,没必要因为我们和帝国的对立情况就故意忽视。”
“但我不建议在工业这种需要大规模原材料运转的行业里大量地使用魔法,因为魔法这东西说到底现在还是被帝国给彻底垄断了的,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脖子主动送到帝国手上。”
叶格林发表了他对于魔法技术参与生产的观点,同时戈尔隆也补充道:
“我赞同叶格林的看法,我之前在调研的时候就发现近几十年的大规模起义都是被帝国用庞大的国力给耗死的。”
“我们要想对抗帝国就必须让我们的粮食和武器能够自给自足,这一点远东和波尔南的两次大起义已经给出了教训。”
“他们在一开始就整合整片地区的工业,但随着帝国封锁了燃素资源之后工业能力就急速萎缩。”
戈尔隆当初之所以要将革命的目的地放在沃尔夫格勒就是看中了这里有着一座通天塔,他当时想着只要控制了城市与生产燃素的通天塔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军备来抗衡帝国的反扑。
虽然最后的时候因为叶格林而改变了计划,但这也让戈尔隆彻底认识到了帝国对于魔力这一资源的掌控力究竟有多高。
因此这次的代表团要想在旧大陆搜集到根据地需要的技术,就必须有个对技术有着独到见解的人带队。
这其中首选其实应该是叶格林,因为他是革命军当中唯一一个见过无魔化工业该是什么样子的人。
但让叶格林带队去旧大陆淘技术显然太过冒险了,因此叶列茨基就成为了最佳的人选。
野路子出身靠着自学获得高级工程师文凭的叶列茨基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对技术有着一套独特的方法论。
最为重要的是他并没有所谓的魔法崇拜,在他看来科学技术和魔导技术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两者可以互补但绝非谁离开了谁就不能单独存在。
“叶列茨基同志,我们是基于你极强的学习能力判断出你最适合这个任务的。”
叶格林表情严肃的说着,而叶列茨基也在纠结着。
这项任务有着很大的风险,毕竟他的悬赏金额可是排在了阿尔乔姆教授之下,是帝国那边官方认证的“革命军二号人物”。
让他出访旧大陆显然是有些危险的,但这并不是叶列茨基担忧的事情,他不怕危险,他怕的是如果自己走了,这两个小家伙谁来照顾。
“这一点你就别担心。”
此时米莉亚拍着叶列茨基的肩膀宽慰道:“小姑娘和小伙子比你想地要坚强多了,而且我看啊这家里这么干净,是他们俩照顾你还差不多呢。”
米莉亚的话让叶列茨基有些汗颜,的确两个小孩都很懂事,他作为监护人除了每天给他们带点食物回来之外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反倒是两个小孩把他照顾地很不错。
“我这边的话可以安排他们去保育院那里帮忙,明娜院长也听说了你的事情,她表示维克托和格兰丽芙过去了一定不会被欺负。”
“当然叶列茨基你要是不放心的话,也可以让小家伙去我家,我夫人也能帮忙照顾的。”
戈尔隆最后补充道,有着他的保证叶列茨基的顾虑要少了很多。
而且不只是他,格兰丽芙也带着维克托过来告诉叶列茨基不必担心让他们的,他们能照顾地了自己。
在沉思了一下之后,叶列茨基最终是点头答应了。
“好吧叶格林,我不应该再矫情的,我答应你们的安排。”
“你只需要告诉我到时候应该去注意什么就行了。”
有了叶列茨基的点头,这件事也算是定下来了,叶格林也不耽搁很快就跟他交流起之后根据地需要发展的技术细节。
“叶格林你的意思是说,我们除了要继续发展无魔化的蒸汽机之外,也需要利用石油这种资源去设计一种叫做内燃机一样的机械?”
看着叶格林画给自己的简图,叶列茨基大概弄懂了正载机械的工作原理。
靠着连排的火花塞交替运行,驱动传动轴输出动力,这种设计让叶列茨基眼前一亮。
他此时恨不得立马转到设计图里去仔细研究一下机械的可行性,他的直觉告诉他这项技术绝对是具有革命性和划时代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