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在长沙起兵时,弟弟孙静在家乡玩起了 \"宗族创业\"—— 召集了乡里和宗室五六百人,修堡筑寨,瞬间成为江东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孙策破刘繇、定江东时,派人请叔叔出山,孙静带着全家老小到钱唐会师,一出场就自带 \"后勤部长\" 属性。
攻打会稽时,太守王朗龟缩固陵,孙策打水战久攻不下。孙静一拍大腿:\"查渎是要害,咱绕后偷袭!\" 还玩起了心理战,让士兵到处嚷嚷 \"雨水浑浊,喝了肚子疼,赶紧准备几百口缸澄水\"。到了晚上,点起一堆篝火迷惑王朗,自己带军夜袭高迁屯。王朗猝不及防,周昕被杀,会稽瞬间平定。孙策想委以重任,孙静却恋家:\"祖坟都在这儿呢,我就镇守老家吧。\" 妥妥的 \"功成不居\" 典范。
孙瑜刚领兵时,手下多是江西人,他靠一颗 \"同理心\" 收服人心:建安九年当丹杨太守,手下发展到万余人。跟周瑜讨麻、保二屯,又随孙权拒曹操于濡须,别人打仗靠勇猛,他靠脑子 —— 劝孙权持重,可惜没被采纳,曹军无功而返后,孙权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别人军营里兵器叮当响,孙瑜的军营飘着读书声。他礼聘济阴大儒马普,让几百名将吏子弟跟着学习,直接在军中设立学官,开堂讲课。建安二十年去世时才三十九岁,却给江东培养了一批知书达理的将领,堪称 \"文武双全\" 的天花板。
孙皎早年跟甘宁闹矛盾,就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甘宁翻白眼:\"都是臣子,公子也不能随便侮人!\" 孙权听说后,写信痛批:\"你都三十岁了,该立事了!甘宁是粗豪,但也是大丈夫,我亲近他是为了国事,你咋能闹别扭?\" 孙皎知错就改,主动跟甘宁结为好友,后来吕蒙袭南郡,他甘当后援,生擒关羽、平定荆州,妥妥的 \"成长型将领\"。
打仗时抓到魏边将吏的美女,孙皎不仅送还,还下令 \"不得伤害老弱\",搞得江淮百姓纷纷归附。沙羡、云杜等四县作为奉邑,他自置长吏,轻财好施,跟诸葛瑾交好,把军政事务交给刘靖、李允等能人,自己当起了 \"甩手掌柜\"—— 但甩得有水平,手下无不尽心。
孙皎去世后,孙奂接手军队,完全复制哥哥的成功经验:礼待刘靖、李允等旧臣,军民称颂。黄武五年攻石阳,他让鲜于丹断淮道,自己当先锋,降高城、得三将。孙权路过他的军营,见阵型整齐,感叹:\"以前怕他迟钝,现在看来,诸将少有人能及!\"
跟哥哥孙瑜一样,孙奂也爱儒生,让部曲子弟读书,后来入朝为官的有数十人。嘉禾三年去世,儿子孙承袭爵,可惜无子,弟弟孙壹后来投奔曹魏,娶了魏主曹芳的贵人邢氏,却因邢氏妒忌被杀 —— 孙氏宗族的传奇,总带着点戏剧性。
孙坚去世后,孙贲带着余众投靠袁术,帮着破周昂、讨山越,却在袁术称帝时果断弃妻孥回江南。孙策平定吴、会后,他随征庐江、江夏,孙策上表让他领豫章太守,封都亭侯。建安十三年,使者刘隐奉诏拜他为征虏将军,在任十一年,妥妥的 \"江东老臣\"。
孙邻九岁代领豫章,二十年后召还武昌。太常潘濬想杀有罪的舒燮,孙邻劝道:\"舒伯膺兄弟争死,天下称义,你杀了他弟弟,将来天下一统,中州士人问起,你咋回答?\" 潘濬醒悟,舒燮得免 —— 小小年纪,已有政治智慧。
孙韶的伯父孙河被妫览、戴员杀害时,他才十七岁,却能收拢余众,修缮京城,建楼橹、备器械。孙权夜试京城防务,他率军警戒,箭射外人,直到孙权派人晓喻才止。第二天见面,孙权惊为天人,直接拜承烈校尉,统孙河部曲 —— 别人家的十七岁还在读书,他已经是镇守一方的大将了。
孙权迁都武昌后,孙韶十年没进京。等再见时,孙权问起青、徐诸屯要害,他对答如流,连魏将姓名、人马众寡都了如指掌。孙权感叹:\"久不见,进步如斯!\" 加领幽州牧、假节,镇守边疆数十年,敌人闻风丧胆,淮南屯候都撤兵远徙 —— 真正的 \"边疆守护神\"。
二十五岁拜安东中郎将,随陆逊拒刘备。蜀军漫山遍野,孙桓却毫无惧色,挥刀奋进,与陆逊合力破敌。他封锁夔道,截住刘备退路,逼得刘备翻山越险才逃脱,气得刘备直叹:\"当年在京城,他还是个小儿,如今却逼我至此!\" 战后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督牛渚、作横江坞,可惜英年早逝。
作为孙河之子,他完美继承了孙氏的骁勇,夷陵一役成名,却天不假年。不过孙氏宗族人才辈出,从孙静的谋略到孙韶的边防,从孙瑜的儒学到孙皎的容人,这群 \"宗子维城\",用各自的方式撑起了东吴的半壁江山。
孙氏宗族里,有孙静这样的创业元老,有孙瑜、孙皎的文武双全,有孙韶、孙桓的边防猛将,更有孙贲、孙奂的治郡能臣。他们或冲锋陷阵,或镇守边疆,或发展文教,用血缘为纽带,编织起东吴的权力网络。尽管后期有孙壹、孙楷的投魏,但不可否认,在东吴崛起的过程中,宗族力量是最坚实的根基 —— 亲亲恩义,不仅是儒家教条,更是乱世中抱团取暖的生存法则。当孙氏子弟在战场上喊出 \"我孙家人在此\" 时,那便是江东最坚实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