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欢还没来得及应声,一道冷冽的声音先响了起来。
“这毒是那帮刺客用的,说不定他们身上就有解药。”
姬帝愣了瞬,随即追问:“刺客还活着?”
魏刈点头,回头轻挥了下手。
几个暗影卫立刻上前,众人这才瞧见,他们身后还拖着几个被粗麻绳捆得结结实实的黑衣人。
方才被人群挡着,谁也没留意。
最前头那个男人双眼闭得死紧,旁边的暗影卫抬脚就踹在他膝弯。
“还装死!”
这一脚力道不轻,正踹在伤口上,男人疼得浑身一颤,终于在剧痛中缓缓睁开眼。
那暗影卫又上前一步,一把扯掉他脸上的黑布。
姬帝瞳孔猛地一缩,大长公主也沉下脸。
“这是……东胡人?”
两人都上过战场,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这话一出口,周围顿时炸开了锅。
“东胡?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敢闯皇家猎苑行刺?”
“简直是疯了!”
“更要命的是,猎苑守卫这么严,他们怎么混进来的———想想都让人后背发凉!”
姬帝脸色沉得能滴出水。
“问他们要解药!”
暗影卫领命,一把掐住那男人的脖颈,厉声喝道:“敢行刺皇子,好大的胆子!赶紧把解药交出来!”
那男人一只眼充血泛红,喘着粗气,听见这话却跟没听见似的,直接闭了眼,摆出一副任杀任剐的模样。
大长公主皱眉:“这些怕是东胡死士,就算活活打死,也未必能问出什么。”
东胡的权贵喜欢抓孩童养着,让他们互相残杀,过程狠戾残酷,能活下来的,都是武艺高强又极能忍的。
想从这种人嘴里套话,难如登天。
更何况,他们说不定自己都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毒。
姬帝脸色更难看了。
这些死士稍后再处置也不迟,可眼下老二的伤才最要紧!
几个暗影卫把每个刺客身上都翻了个底朝天,连鞋底都没放过,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孟贵妃满脸忧色:“陛下,时辰不等人啊,还是先让苏二小姐瞧瞧吧!说不定她真有办法呢!”
苏欢抬眼,似笑非笑地瞥了她一眼。
这位倒是挺想把她架到火上烤……
感受到周围投来的数道目光,苏欢屈膝行礼:“陛下,臣女医术粗浅,愿尽力一试。”
姬帝也顾不上别的了,立刻应允。
“你尽管放手去试!”
苏欢这才迈步上前,在姬修身边站定。
姬修哪看不出这局面微妙,配合地伸出手腕让她诊脉。
其实他对这位近来在帝京名声大噪的苏二小姐也挺好奇。
一个深闺少女,当年那场意外没把她害死,反倒带着三个弟妹熬过三年,还能平安回帝京。
别说那生意火爆的流霞酒肆,单是这手医术,就传得有模有样。
更重要的是……
姬修眼角余光扫过旁边的魏刈。
那张冷冽隽美的脸上没什么表情,看着跟往常没两样。
姬修挑了挑眉,目光在两人之间打了个转,假装没察觉到落在自己手腕上那道带着凉意的视线。
周遭静得落针可闻,无数双眼睛都盯着苏欢。
片刻后,苏欢收回手。
“殿下中的确实是剧毒,没猜错的话,是东胡独有的裂骨藤。”
姬帝眼睛一亮:“你真认得?”
苏欢轻轻点头:“从前听人说过,这种毒是从裂骨藤的根茎里提炼出来的,故而得名。毒性霸道,轻的伤筋动骨损元气,重的当场毙命。”
孟贵妃连忙接话:“既然苏三小姐识得这奇毒,想必有解毒的法子吧?”
苏欢摇头:“这毒我只能暂时压制,没法根治。得用赤鳞蝰的毒液以毒攻毒,才能彻底清除。”
姬帝皱紧了眉。
这仓促之间,哪去找什么赤鳞蝰?
“能保得住修儿的胳膊吗?”
苏欢沉吟片刻道:“要是能在一个月内寻到赤鳞蝰的毒液,就能保住。”
意思是,她能拖一个月。
姬帝心里急,可眼下也没别的办法,苏欢能争取到一个月,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又问:“你说的这种蛇,只有东胡才有?”
就算立刻派人去,一来一回也得不少日子,何况东胡地界,哪是那么好去的。
苏欢顿了顿。
“臣女记得,岚迦关瘴气弥漫的地方,好像有这种毒蛇出没,或许可以去试试。”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下意识朝同一个方向看去。
岚迦关……明瑟公主不是刚从那儿回来吗?
姬溱溱眼睫轻轻颤了颤,袖中的手微微收紧。
姬帝果然也看了过去,皱眉道:“苏二小姐说的是真的吗?”
这话是问姬溱溱的,毕竟在场的就她最熟悉岚迦关。
孟贵妃愣了下,下意识开口:“陛下,溱儿是个姑娘家,哪会懂这些毒虫蛇蚁的事……”
“苏二小姐一个姑娘家都能知道,她怎么会不懂?”姬帝打断她,语气带着几分不耐,“方才不还是你先提让苏二小姐给修儿看诊的吗?”
孟贵妃极少被当众斥责,脸上挂不住,咬着唇勉强笑了笑。
“是,是臣妾失言了……”
姬溱溱上前一步,屈膝行礼:“回父皇,儿臣从前确实没听过这种毒,不过方才苏二小姐说的赤鳞蝰,倒是听人提过。要是父皇信得过,儿臣愿意带人再回岚迦关,为二皇兄寻解毒的法子。”
她垂着头,话说得恳切又真诚,瞧着是真担心姬修的伤势。
姬帝脸色稍缓。
“你身子弱,经不起这么折腾,让别人去就行。”
只要能确定岚迦关真有就行。
狩猎闹成这样,肯定是进行不下去了。
姬帝当即下令回宫,同时派一队人马连夜赶往岚迦关,为姬修寻解药。
苏欢递给姬修一个小玉瓶。
“这里面有三颗药,殿下每隔十天吃一颗,能暂时清毒。一个月后,等赤鳞蝰的毒液寻回来,熬成解药,殿下就没事了。”
姬修自然十分感激。
“多谢。早就听说苏二小姐医术高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