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觉,骆玖语整整睡了一个多时辰,直到日头西下,才悠悠转醒。
眼睛睁开,却不见瑾王在身边,骆玖语起身便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香味。
“你醒了?”屋子的外间传来声音。
“嗯,闻到香味便醒了。”
骆玖语起身下床,走到外间,便看到桌上已经摆满了膳食。
清炖人参老母鸡、红烧排骨、丝竹青瓜、四喜丸子,还有一锅鸡汤面。
既有滋补的珍品,也有她钟爱的荤食,还有养胃的汤面,虽看似平常,却处处透着用心。
瑾王坐在一旁,已经替她盛好了一碗面。
“先吃面,再吃肉,这青瓜也要吃一点,不然不好消化。”
听着这安排顺其自然,骆玖语虽有些羞涩,却也欣然接受。
主要还是真饿了,她“嗯”了一声,便走过去坐下吃了起来。
瑾王吃得不多,主要是看着骆玖语吃得津津有味,不时地还要给她夹菜。
两人用膳,安安静静,倒是一幅和谐又美好的画面。
待到吃得差不多了,便听到外面传来夜雨怏怏的声音。
“主子,陈母醒了,说要见见她的救命恩人。”
“嗯,我这就去。”
骆玖语一听这话,已然有些迫不及待,若不是瑾王拽着她,又给她擦了擦嘴,她怕是早已飞出了屋外。
如此这般被照料,骆玖语只觉得自己实在没了贵女的仪态。
“哎,惜竹呢?”
若是她在,还能提醒自己注意几分。
听闻此言,夜雨更是觉得憋屈,他嘟囔着回答。
“她?在另一个屋用膳呢,吃得那叫一个香……呕——”
没等说完,夜雨就忍不住又干呕起来。
见此状,骆玖语有些担忧地询问,“夜雨你这是?”
向来对骆玖语之事颇为小气的瑾王哪里容得下她关心旁人,他一揽她的肩膀,便越过夜雨走出了门。
“他吃多了,走,咱们去看看陈母。”
屋中只留下夜雨一脸的痛苦。
“我哪里吃得下,我……呕——”
本来还要争辩几句,一抬头便看见桌上剩下的排骨、丸子,夜雨再次恶心起来,眼不见为净,连忙跟着那两人而去。
陈母本是沉疴重疾、奄奄一息之人,谁料救治之时虽痛苦万分,几近归西。
可这一番折腾后,整个人竟彻底变了样。
虽说还未到生龙活虎的地步,但她也用了这些日子以来最尽兴的一次膳食。
便是那两位照顾她的嬷嬷见状,都惊得目瞪口呆。
此刻,陈母静静地躺在床榻之上,眼神深邃而凝重,仿佛内心正进行着激烈的挣扎。
自清醒之后,陈母已从两位嬷嬷口中得知了救命恩人的身份。
将她从偏远老家带至繁华京都的,竟是景国那位令人闻风丧胆的战神——瑾王;而为她施针救治的,则是尚未过门的瑾王妃、忠勇侯的嫡女骆玖语。
如此尊贵之人竟对她施以援手,无论出于何种缘由,陈母都深知自己欠下了一份难以偿还的恩情。
因此,当瑾王与骆玖语步入房间的那一刻,陈母不顾身上尚未痊愈的伤口,挣扎着便要下床行礼致谢。
“老妇何德何能,竟蒙两位贵人相救,此恩此德,老妇铭感五内,纵是万死也难报万一啊。”
“您快请起,身子骨还弱着,莫要如此折腾。”
骆玖语连忙上前,轻轻扶起陈母,让她重新躺回床榻之上。
此时的陈母,眼中闪烁着热泪,面色激动不已。
她细细端详着骆玖语,仿佛要从那眉眼之间寻找到某种熟悉的痕迹。
“骆小姐,老妇斗胆,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
陈母虽出身乡村,却受到良好的家教与修养熏陶。
听她强忍着内心的激动,沉声询问,骆玖语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惑,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瑾王。
却见瑾王似是早已料到这一幕,轻轻点了点头,给予她一个肯定的答复。
毕竟,陈母乃是镇抚司重点关注之人,骆玖语深知不可随意接触。
得到瑾王的示意后,她这才轻声开口,“您但说无妨。”
“老妇见识浅薄,但听闻您姓骆,便想这天下骆姓之人或许并不多见。因此,老妇斗胆一问,您可认识骆濯缨、骆御史?”
此言一出,骆玖语心中震惊得难以言表。
然而,从陈母那真挚的眼神中,她看到了满满的诚意与期待。
骆玖语目不转睛地盯着陈母,轻声回答道。
“骆濯缨、骆御史,正是我的祖父。”
一刹那,仿佛得到了期盼已久的答案,陈母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嚎啕大哭起来。
哭着哭着,她又挣扎着要往地上跪去,只冲着骆玖语连连磕头。
“骆家对老妇有再造之恩啊!十六年前,骆御史救我一命;今日,他的孙女又救我一命。老妇下辈子当牛做马,也难以报答骆家的大恩大德啊!”
如此一番哭诉,让骆玖语听得一头雾水,实在是不明就里。
待将陈母重新扶回床榻之上,让她尽情宣泄之后,骆玖语这才细细询问,终于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十六年前,年仅三十岁的陈母为了养家糊口,前往深山之中采矿。
她原以为那只是份苦差事,所以工钱才相对丰厚。
然而,干了没多久,她便发现矿上大量矿工离奇死亡。
私下打听之下,她才得知那是贵人为了炼制某种丹药而开采的独特矿石。
那时,陈母已萌生了辞工不干的念头。
然而,那些工头却阴狠毒辣,不仅惩罚矿工,更以他们的家人相威胁。
当工头准确无误地说出她家的位置,甚至提及她儿子陈爽的名字时,陈母再也不敢有丝毫逃离的念头。
即便他们能够偶尔回家探望,却没有一个人敢轻易离开这个魔窟。
这样的日子,让陈母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无边的黑暗之中,随时都可能被吞噬。
就在她感到绝望无助、以为自己即将死去的时候,一群官府之人突然查获了矿场,将他们解救了出来。
她清楚地记得,那领头的正是骆濯缨御史。
那时,骆御史不仅解救了矿上的一众人等,更慷慨解囊,拿出自己的私银作为盘缠分发给众人,让他们得以回家重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