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广场上就聚集了不少人。这个年代娱乐生活比较单调,免费看电影对大家来说是很大的诱惑。
天黑后,电影正式开始播放。刘德华在片中的造型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特别是那条牛仔裤,简直太帅了。
“大家看到没有,华仔穿的就是这种牛仔裤!”李明趁机开始推销,“现在咱们厂也能生产这种裤子了,质量比进口的还要好!”
说着,他拿出一条样品,在灯光下展示着。深蓝色的布料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看起来确实很有质感。
“多少钱一条?”有人开始询问价格。
“原价八十,今天看电影的朋友,六十块就卖!”李明高声说道。
在这个年代,六十块钱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但是看着电影中刘德华的潇洒造型,不少年轻人还是心动了。
“我要一条!”第一个顾客出现了,是厂里的一个小伙子。
“我也要!”
“给我来条大号的!”
看到有人开始购买,其他人也坐不住了。特别是那些年轻人,纷纷掏钱购买。
李明一边收钱一边让工人们包装,忙得不亦乐乎。王建国站在人群外面,看着这热闹的场景,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王厂长,没想到还真能卖出去。”老张在旁边感慨道。
“是啊,这小李还真有两把刷子。”王建国点了点头,“看来咱们厂有救了。”
电影结束时,李明带来的三十条牛仔裤已经卖得一条不剩。而且还有很多人没买到,纷纷询问什么时候还有货。
“各位不用着急,明天我们就开始大批量生产!”李明向大家保证道,“保证让每个想要的人都能买到!”
回到办公室,王建国激动地拍着桌子:“小李,真是没想到啊!这些积压了两年的布料,竟然这么受欢迎!”
“这还只是开始。”李明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接下来我们要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开发其他产品。”
“你说什么我都同意!”王建国此时对李明佩服得五体投地,“明天我就召集全厂大会,宣布任命你为生产副厂长!”
李明有些意外:“这…会不会太快了?”
“一点都不快!能人就要用在能人的位置上!”王建国站起身,郑重地握了握李明的手,“从明天开始,生产方面的事情你全权负责!”
当晚,李明躺在宿舍的床上,望着天花板,心中五味杂陈。这一切来得太快了,快到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但是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想真正改变这个厂子的命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成为生产副厂长后,李明立刻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重新组织了生产线,将原来分散的工序进行整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牛仔裤的销量持续火爆,不仅本地人抢着买,连周边几个县的人都慕名而来。李明趁热打铁,开始生产老爹裤和格子夹克。
这天上午,李明正在车间检查新产品的质量,老张匆匆跑过来:“李厂长,有个姑娘找你,说是厂长的女儿。”
李明有些意外,王建国从来没提过女儿的事。他来到办公室,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正坐在沙发上,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文静。
“你好,我叫王晓雨,是王厂长的女儿。”女孩站起身,有些拘谨地伸出手。
“你好,我是李明。”李明握了握她的手,“听说你是学服装设计的?”
“对,刚从纺织学院毕业。”王晓雨推了推眼镜,“我爸说厂里现在在搞新产品开发,想让我参与一下。”
“太好了!”李明眼前一亮,“我们正需要专业的设计人才。你来得正是时候。”
李明带着王晓雨参观了车间,介绍了目前的生产情况。王晓雨一路看下来,眉头越皱越紧。
“李厂长,我觉得咱们的产品设计有些问题。”回到办公室后,王晓雨直言不讳。
“什么问题?”
“太过于追求新奇了。”王晓雨翻看着李明设计的图样,“服装设计要考虑实用性和经典性,不能只是一味地模仿流行元素。”
李明有些不以为然:“流行就是市场,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但是流行是会变的,如果我们只是跟风,永远不可能做出自己的品牌。”王晓雨的语气有些急切,“你看这个格子夹克的设计,颜色搭配太过张扬,普通消费者根本不敢穿。”
“不敢穿?”李明拿起那张设计图,“这个配色是参考了国际流行趋势的,年轻人都喜欢。”
“可是我们的目标客户不只是年轻人啊。”王晓雨站起身,在房间里踱了几步,“我觉得应该从经典款式入手,先做好基础产品,再逐步创新。”
两人就这样争论了起来。李明认为要大胆创新,紧跟潮流;王晓雨则坚持要稳扎稳打,注重品质。争论越来越激烈,谁也说服不了谁。
“算了,我们各做各的,用事实说话。”李明最后说道,“你按照你的理念设计一批产品,我按照我的想法继续生产,看看市场怎么选择。”
“好!”王晓雨也不示弱,“我正好想试试我的设计理念。”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各自忙各自的。李明继续推进他的格子夹克和老爹裤生产,而王晓雨则埋头设计她认为的经典款式。
王晓雨的设计确实很专业,线条简洁,配色优雅,看起来很有质感。但是在李明看来,这些设计太过保守,缺乏时尚感。
“小王的设计不错,但是太老气了。”李明对老张说,“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喜欢这种款式的。”
而王晓雨也对李明的产品有意见:“太花哨了,而且做工也不够精细。这样的产品只能是昙花一现,不可能长久。”
厂里的工人们看着两位领导暗中较劲,都觉得挺有意思。有人支持李明,认为他有眼光,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也有人觉得王晓雨说得有道理,做产品不能只看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