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线飘香里的创业春天
正月初四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林小华就被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了。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了眼手机——七点四十五分。身旁的妻子雪儿还蜷缩在被窝里,呼吸均匀。昨晚守岁到凌晨,家里人都还在熟睡中。
“雪儿,我去镇上买早点。”林小华轻声说道,一边套上厚重的棉袄。陈雪儿迷迷糊糊地“嗯”了一声,翻了个身又睡去了。
林小华轻手轻脚地走出卧室,院子里还弥漫着昨晚烟花爆竹的火药味。他搓了搓手,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成霜。正月初四的早晨,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春节的慵懒氛围中,只有零星几家烟囱冒出袅袅炊烟。
“小华,这么早就起来了?”父亲林建军正在院子里劈柴,看见儿子出来,停下手中的斧头问道。
“去买点早餐回来,大家都还没吃呢。”林小华笑着回答,一边系紧了围巾。
“那你可得快点,镇上开门的早餐店不多。”林建军想了想说,“听说孙家宝在集镇中段新开了家店,不知道今天营不营业。”
林小华点点头,推着电动车出了院门。清晨的乡村小路格外安静,只有车轮碾过薄霜发出的细微声响。远处的山峦笼罩在晨雾中,宛如一幅水墨画。
集镇比村里热闹许多,不少店铺已经开门迎客。林小华骑着摩托车缓缓穿行在街道上,寻找着六叔说的那家新店。忽然,一阵浓郁的肉香飘来,他不由自主地深吸了一口气,肚子立刻“咕噜”叫了起来。
循着香味望去,在集镇中段的位置,一家崭新的早餐店门前人头攒动。红色的招牌上写着“孙记早点”四个大字,门前还挂着开业大吉的红绸布。林小华停好车,好奇地走近。
透过玻璃窗,他看到店内已经坐满了客人,热气腾腾的食物在寒冷的早晨显得格外诱人。推门进去,扑面而来的暖意和食物香气让他浑身一振。
“欢迎光临!”一个系着围裙的圆脸男子热情地招呼道,手里还端着一笼刚出锅的小笼包。
林小华愣了一下,随即认出来:“老同学?这是你开的店?”
“哟,是小华啊!”孙家宝眼睛一亮,“可不是嘛,我和小青去年就筹划着开个早餐店,今天第一天营业。来来来,找个位置坐。”
林小华环顾四周,发现孙家宝的妻子吴小青正在灶台前忙碌,动作麻利地下着米线。店里的菜单写在墙上的黑板上:米线6元、小笼包8元\/笼、肉夹馍5元、炒面7元……价格比县城便宜不少。
“很久没吃肉酱米线了,来一碗吧。”林小华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
“好嘞!马上就来!”孙家宝爽快地应道,转身去招呼其他客人。
林小华观察着这家小店。虽然面积不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贴着几张美食海报,角落里还摆着几盆绿植,给这个寒冷的早晨增添了几分生机。客人们大多是从附近村子来赶集的乡亲,有说有笑地吃着早餐,气氛十分融洽。
不多时,孙家宝端着一大碗肉酱米线走了过来。“趁热吃,这可是我们家的招牌。”
林小华看着面前的大碗,不由得瞪大了眼睛。这碗米线的分量,在县城的早餐店起码可以分成两份!厚厚的肉酱覆盖在雪白的米线上,点缀着翠绿的葱花和鲜红的辣椒油,香气扑鼻。
“这……这也太实惠了吧?”林小华忍不住说道。
孙家宝憨厚地笑了笑:“乡下人实在,分量少了乡亲们会说的。”他指了指旁边的小瓶子,“这是自家酿的醋,喜欢可以加一点。”
林小华倒了点醋,夹起一筷子米线送进嘴里。浓郁的肉香瞬间在口腔中爆发,米线爽滑有嚼劲,肉酱肥而不腻,微酸的醋味恰到好处地中和了油腻感。他忍不住又夹了一筷子,吃得额头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一碗米线下肚,林小华浑身都暖和了起来。他本来还想尝尝肉夹馍,却发现已经饱了。这时,他才想起家里还有十几口人等着吃早餐呢。
“我再买些带回去。”林小华站起身,走到柜台前,“要四笼小笼包、八个肉夹馍、五份蒸面。”
孙家宝一边打包一边问:“家里多少人吃啊?”
“大概十几个吧,有老人有小孩。”林小华估算着。
孙家宝手上的动作顿了顿,抬头笑道:“这些足够了。我们的小笼包一个抵得上县城的至少四个,蒸面一份抵得上县城的两份多。”他熟练地把食物装进保温袋,“今天开业,给你打九折,总共75块钱。”
林小华付了钱,提着沉甸甸的早餐走出店门。回头望去,孙家宝的早餐店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温暖热闹,排队的人更多了。
回家的路上,林小华的心情格外舒畅。电动车后座的早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他忍不住想象家人看到这些美食时的惊喜表情。
推开家门,小米粥的香味已经飘出了厨房。陈雪儿正在厨房忙碌,听见动静探出头来:“买回来了?”
“嗯,还热着呢。”林小华把早餐放在堂屋的大桌上,“孙家宝新开的店,分量特别足。”
听到动静,六叔六婶、父母和其他亲戚都陆续起床了。堂屋里很快热闹起来,大家围着桌子坐下,林小华一一打开打包盒。
“哇,这小笼包好大!”妹妹林小珊惊呼道,拿起一个包子比划着,“我在宝城吃的只有这个一半大。”
陈雪儿给每人盛了碗小米粥,笑着说:“先喝点粥暖暖胃。”
六叔韩志明拿起一个肉夹馍,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这肉夹馍真不错!馍酥肉烂,酱料也香。”
“蒸面也好吃,面条劲道,配菜新鲜。”六婶王萍赞不绝口。
林小华的父亲林建国尝了个小笼包,连连点头:“皮薄馅大,汤汁鲜美,比县城那些店强多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桌上的食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林小华看着家人满足的表情,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我最多只能吃两个这样的小笼包。”林小珊摸着鼓起的肚子说,“买了四笼,太多了。”
陈雪儿笑着收拾碗筷:“看来午饭都可以省了。”
正当大家准备散去时,院门被推开,林小华的小叔林建华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
“二叔、小叔,你们回来了!”林小华迎上去,“吃早饭了吗?”
“刚在孙家宝那吃了碗米线。”林建华脱下外套,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那味道真不错,我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陈雪儿好奇地问。
林建华搓了搓手,眼睛发亮:“我打算到县城租个门面开早餐摊。这些年在外打工也攒了些钱,两个女儿都出嫁了,我想安定下来。”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林建华。过了几秒,韩志明首先开口:“这主意不错,生意虽小,利润却高。”
“可是县城租金不便宜吧?”林小华的母亲担忧地问。
这时,陈雪儿眼睛一亮:“县妇幼保健院旁边就缺早餐摊!那里的门面多,价格也便宜,一年才6000块钱。”
“真的?”林建华惊喜地看着侄媳妇。
陈雪儿点点头:“而且房东孙婶是我饭店的老主顾,经常在我那请客。我去说的话,5000块租一年都有可能。”
林建华激动地站起来:“那太好了!雪儿,你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
“没问题,我一会儿就打电话。”陈雪儿爽快地答应。
接下来的几天,林家人都为林建华的早餐店忙碌起来。陈雪儿果然以优惠的价格谈下了店面,并帮忙购置了厨具。
四天后,正月初八,林建华的“林家早点”在县妇幼院对面正式开张了。红色的招牌格外醒目,门口摆满了亲朋好友送来的花篮。
开业当天,林小华和陈雪儿一早就来帮忙。小小的店面挤满了前来尝鲜的顾客,大多是妇幼院的病人和家属。
“来一碗肉酱米线!”
“两份蒸面打包!”
“小笼包还有吗?”
林建华和妻子忙得脚不沾地,但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中午十二点,客流稍微缓和了一些。陈雪儿来到店里察看,林建华见状,连忙让妻子煮了碗肉酱米线端过来。
“雪儿,还没吃饭吧?快吃点东西。”林建华笑着说。
陈雪儿接过碗,尝了一口,眼睛微微眯起:“嗯,味道真好!不过……”她犹豫了一下。
“不过什么?”林建华紧张地问。
“如果能在米线里加一点鸡汤,味道会更鲜美。”陈雪儿建议道,“我在饭店经常看到客人喜欢这样吃。”
林建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道理,明天我就试试。”
第二天,林建华果然在米线和馄饨里加入了一点熬制的高汤。这一小小的改变立刻引来了更多顾客,店里的生意越发红火。
第二天晚上,林建华来到林小华家,兴奋地说:“这几天的营业额平均有2300元,纯利润1600以上!”
“太好了!”陈雪儿和林小华十分开心。
林小华透过阳台看着夜空中繁星点点,院子里飘荡着欢声笑语和食物的香气。在这个春节里,一碗朴实的肉酱米线,不仅温暖了胃,更点燃了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