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殿内气氛凝重之时,外头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启禀殿下,宫外有急报!”一名小太监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手中紧握着一封密信。
苏旭眉头一皱,接过密信拆开一看,脸色骤变。
黛玉见他神色不对,轻声询问:“殿下,可是出了什么事?”
“边关战事吃紧,北狄大举南下,已破三城。”苏旭将信纸紧紧攥在手中,青筋暴起,
“父皇如今病重,朝中群臣必然会借此生乱。”
徐贵妃眼中闪过一丝暗喜,却故作惊慌:“这可如何是好?陛下龙体欠安,朝政岂不是要…”
“住口!”苏旭猛然转身,眼中寒光凛凛,“父皇只是暂时昏迷,朝政自有本宫代为处理!”
黛玉感受到他身上的杀意,知道那蛊毒又在作怪,连忙上前安抚:
“殿下莫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眼下最要紧的是稳住朝堂人心。”
她转向那小太监,温声问道:“可还有其他消息?”
小太监战战兢兢道:“回太子妃,朝中已有不少大臣请求面见陛下,说是要商议军机要务。”
明德公见状,忙上前劝道:“殿下,眼下国难当头,不如暂且召集群臣议事,商讨对策为上。”
“议什么事?”苏旭烦躁的开口,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陛下龙体安康,只是操劳国事,略感疲乏而已。诸位大人若真有心报国,自当各司其职,何须聚在宫中议论纷纷?”
他这话说得巧妙,既给皇帝的病情定了调,又将那些蠢蠢欲动的朝臣堵了回去。
黛玉听苏旭此言,心中暗暗觉得苏旭了不起,知他这是要借机稳住局面,免得朝堂生乱。
她轻轻捏了捏苏旭的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转而看向小太监,声音依旧柔和却带着几分威仪:
“既如此,你速去传话,命诸位大人暂且回府,待陛下稍有好转,自会召见。”
小太监连忙应声,躬身退下。
殿内一时安静,只余皇帝微弱的呼吸声,在这沉重的氛围中显得越发刺耳。
徐贵妃站在一旁,面上挂着关切,眼中却藏不住一抹冷笑。
她轻轻拨弄着手中的玉镯,声音柔得仿佛能掐出水来:“太子妃说得是,殿下如今正是国之栋梁,朝堂之事,自当以您马首是瞻。”
这话看似恭维,实则暗藏机锋,似在提醒众人,苏旭不过是个尚未登基的太子,若无皇帝撑腰,凭什么号令群臣?
黛玉听在耳中,冷笑一声,缓缓转过身,目光如刀般扫向徐贵妃:
“贵妃娘娘言重了。殿下乃储君,代父皇理事,乃是天经地义。倒是有些人,趁着陛下病重,忙着算计后宫的账本,莫不是忘了本分?”
她这话直指徐贵妃方才提及的账册,语气虽轻,字字却如针刺。徐贵妃脸色一白,指尖猛地攥紧,玉镯硌得她手腕生疼。
她强挤出一抹笑,试图掩饰心虚:“太子妃误会了,本宫只是想替您分忧罢了。”
“分忧?”黛玉轻笑,步步逼近,裙摆轻扫过地面,似一朵盛开的寒梅,带着凛冽的清香,
“先皇的贵妃娘娘的心思,怕是连这宫里的雀儿都看透了。账册之事,臣妾自会查得清清楚楚,若有半点差池,贵妃可莫怪臣妾不留情面。”
苏旭站在一旁,看着黛玉唇角含笑却气势凌厉的模样,心头不由一热。她的纤细身影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像一柄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他忍不住上前一步,握住她的手,低声道:“玉儿,账册之事交给你,我放心。”
这话虽是对黛玉说的,目光却冷冷扫向徐贵妃,带着毫不掩饰的警告。徐贵妃心头一颤,知自己今日讨不到好,只得咬牙低头:“本宫自当配合太子妃,绝不敢有半点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