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冬,赤壁战场的血色残阳中,曹军副将李典突然纵马冲出阵前。他扯下胸前的\"曹\"字将牌掷于马下,钢刀指向曹操的望楼,声如洪钟:\"弟兄们!丞相为夺粮草屠尽江夏百姓,此等暴君,不反待何时!\"话音未落,身后五百并州兵同时将枪尖转向曹军,盔甲碰撞声中,竟露出内衬的\"刘\"字战衣。
\"匹夫安敢!\"曹操的玉具剑出鞘半尺,却见李典身后烟尘大起,赵云的银枪挑飞探马首级,身后\"常山赵\"字大旗被血染红。更令他震惊的是,左翼的青州兵突然鼓噪起来,数千人竟齐声高呼\"诛杀曹贼,归顺大汉\",声浪震得望楼木栏簌簌落灰。
孙权握着李典递来的密信,手指在\"刘备亲率五万精兵抄后\"的字迹上颤抖。信末盖着的荆州军印鉴还带着朱砂的温热,他抬头望向诸葛亮,却见后者羽扇轻摇,眼中闪过狡黠光芒:\"此乃天赐良机,主公可率东吴水师正面牵制,亮遣子龙直击曹军粮草大营!\"
曹操的望楼内,郭嘉突然剧烈咳嗽,鲜血溅在\"兖州布防图\"上。他指着地图上蠕动的红点,声音沙哑:\"丞相,这些倒戈的并州兵......是袁绍旧部!\"曹操这才惊觉,李典所部正是当年收编的河北降卒,此刻正像一把利刃,直插曹军心脏。
\"传令虎豹骑,给我踏平叛军!\"曹操将令旗砸在沙盘上,却见旗角扫过\"乌林\"二字,露出下面暗刻的\"火\"字标记——那是前日黄盖密信中的暗号。他猛地转头望向江面,只见东吴楼船突然散开,露出满载硫磺的火船,船头立着的赫然是诈降的丁奉!
\"不好!连环计!\"郭嘉的羽扇坠地,他终于明白为何李典倒戈、黄盖诈降、青州兵鼓噪会同时发生——这是诸葛亮精心编织的局,用内奸之乱引曹操分兵,再以火攻断其退路!
此时的赵云已杀至粮草大营,银枪挑飞最后一盏气死风灯。他望着堆积如山的粮车,突然听到头顶传来机括轻响。抬头时,却见横梁上倒挂着数十名曹军死士,每人手中都抱着浸透桐油的麻袋——这根本不是粮仓,而是诱敌深入的火阱!
\"子龙小心!\"诸葛亮的呼喊被爆炸声淹没。死士们割断绳索,燃烧的麻袋如陨石坠落,瞬间将粮车引燃。赵云旋身挥枪扫开火焰,却见粮车底部露出刻着\"兖州程\"的木牌——这些粮草,竟是程昱私藏的私兵补给!
曹操站在望楼残骸中,看着败退的士兵,突然感到腰间一痛。低头时,只见亲卫统领张奎的匕首已没入他小腹,刀柄上缠着的红绳,正是荀彧书房中的旧物。\"丞相可还记得,当年在徐州屠城时,我全家三十口的冤魂?\"张奎的眼中燃烧着仇恨的火焰,\"今日,便是你还债之时!\"
孙权的战船劈开血浪驶来,他望着曹操捂着伤口的狼狈模样,突然想起鲁肃呈上的密信。信中黄盖用血写着:\"曹军内奸不止一人,程昱与袁绍余孽暗通款曲......\"话音未落,江面突然腾起三道青色信号烟,那是周瑜约定的总攻信号。
诸葛亮站在江心的楼船上,望着燃烧的曹军大营,心中却无半分喜悦。他展开最新的密报,上面\"荀彧狱中暴毙,程昱携虎符逃往冀州\"的字迹刺得人眼眶生疼。更令他担忧的是,信末附着的布条上,用密语写着\"许昌惊变,天子失踪\"——这意味着曹操后方已乱,而更大的阴谋,恐怕还在暗处涌动。
\"先生,曹军大营火势已不可控!\"关平的呼喊打断了诸葛亮的思绪。他抬头望向北岸,却见原本属于曹军的\"夏侯\"大旗突然换成了\"袁\"字,旗下银甲将军正是袁绍外甥高干。而在高干身旁,一人骑着汗血宝马,手中挥舞的竟然是传国玉玺!
曹操在亲卫的搀扶下退向江边,张奎的匕首还插在他腰间。他望着高干旗下的玉玺,突然想起荀彧入狱前的谏言:\"当今天子尚在,丞相若行篡逆,必遭天谴。\"此刻的天谴,或许不是孙刘联军,而是那些蛰伏多年的旧贵族,借着乱世的烽火,重新露出了獠牙。
江风卷起漫天灰烬,诸葛亮的羽扇轻轻挥动,却扫不开心头的阴霾。他知道,这场看似胜利的火攻,不过是乱世棋局的第一步。当高干的\"袁\"字大旗与孙权的\"孙\"字战旗在灰烬中交错时,真正的天下之争,才刚刚拉开帷幕。而那个躺在血泊中的曹操,究竟是真的气数已尽,还是在酝酿着更狠辣的反扑?或许只有长江的滚滚波涛,才能知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