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奉天殿外又打雷了。
但朱元璋却浑然不觉,他的脸色由烦躁迅速转向惊愕,把脸扭过去,愣愣看着独自站在那的李暄。
他想过李暄要弹劾齐泰,或者弹劾方孝孺。
但就是唯独没想到,李暄弹劾的,是李景和!
“臣之罪!”
李暄的声音在奉天殿回响。
“其一!僭越天子之权!”
“臣未奉诏旨,擅斩三品臬司。此非执法,实乃践踏皇纲!陛下生杀予夺之权,岂容臣下窃用?此罪当凌迟!”
殿外下雨了,跟李暄的声音和在一起。
朱棣和朱允炆。
蓝玉和李景隆及一干淮西勋贵。
黄子澄等一众文臣。
也都将目光转向了李暄,目光里有错愕,有不解,更多的还是震惊。
穿仙鹤大红官袍配玉带的李暄,就站在奉天殿中央的那条道上。
嘴巴张张合合,吐出来的每一个字!
听在众人耳边,都如同惊雷!
“其二!毁坏国家法统!”
“朝廷命官,纵有大过,亦当付有司按律而断。臣以私刑屠戮,使大明刑狱崩坏。此风若长,则国将不国!此罪当枭首!”
“其三!陷陛下于不义!”
“臣尝劾黄子澄以正国法,今臣之罪更甚十倍。若因臣位居太师便得宽宥,则天下人将谓陛下法行于庶民而废于公卿!此罪当诛九族!”
“三罪并罚,臣请:”
几条有理有据的话说完后,李暄略一停顿朝向朱元璋,躬身下去,继续说道:
“将臣与黄子澄之皮悬于按察司衙门,以昭陛下‘刑上大夫’之志!”
“将臣与黄子澄之颅传示九边,以明陛下‘法不阿贵’之心!”
轰!
殿外的雷声传进大殿,给李暄的奏陈做了结尾。
整个奉天殿一下乱了,低声的议论迭起!
黄子澄满头大汗,面如死灰,又咬牙切齿的瞪着李暄。
神经病!
李景和就是个神经病!
自己弹劾自己,临死还要带别人走!
神经病!
黄子澄在心里破口大骂。
朱棣则是第一个震惊的指着李暄大声问:“景和!你干什么!?”
李暄一言不发,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干什么?看不明白吗?找死啊,还问干什么!
今天谁也拦不住我!
我必须死!
谁来拦着都不好使。
老子一定要回家!
李暄保持着奏陈的动作,一动不动,用行动逼迫朱元璋下旨砍了他。
朱元璋默在原地,被气的半晌说不出来话,恨得牙根儿痒痒。
好啊!
好的很!
自己弹劾自己,整个洪武朝,你是第一个敢在朕面前,大喊自己必须要被砍头的!
换做旁人,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
因为他们知道咱最爱成人之美!
“朕...朕...朕!”
然而此时面对李暄的自劾,朱元璋一连说了三个朕,却硬是接不上来下文!
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接李暄这话了!
自己弹劾自己的,别说是大明了,就是前元前宋也找不见一个!
大多数官员自劾,其实就是指桑骂槐,通过把罪名归咎于己身,而抨击朝政、弹劾政敌。
但朱元璋知道李暄不是这样。
李暄是真的想找死!
单纯的就是为了找死而已!
“太师!”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
这时候朱允炆站了出来。
叫了一声李暄,略微一停顿,忍着心里的恶心笑道:
“你言重了!”
“陕西按察使,扮盗行劫!那是他自己死有余辜,太师斩他!是维护朝廷法度,哪有太师现在说的这么严重。”
“???”李暄歪着脑袋看朱允炆,被朱允炆这么强烈的反差给整的不会了!
你不想我死吗?
你真的不想我死?
你确定!?
李暄眼里都是错愕。
朱允炆被看的气到翻了个白眼,知道李暄这眼神的意思,于是在心里大骂。
王八蛋才不想你死!
但要是真按罪杀了你,那黄子澄要不要杀?
你自己事出有因,这才触犯国法,你这样的都要杀了。
那黄子澄可完全就是为了私心,这才指使封疆大吏扮盗劫杀百姓,还不得凌迟三万刀?
这时间,齐泰和方孝孺眨眼的功夫也明白了朱允炆的用意。
两个人也到朱元璋给身边,替李暄求情道:
“陛下,殿下说的是!那陕西按察使扮盗行劫,还是劫杀百姓!死有余辜!”
“太师兼领都察院左都御史,此行实乃为维护朝廷法度!不仅不应该杀,还应该赏!”
“说的对!”
“对!应该赏!”
一干文臣也出来奏陈,为了保住黄子澄的命,纷纷喊附议。
有些人表现的过于激烈,将乌纱帽摘了下来,冲着朱元璋一脸决绝道:“陛下!若是陛下连太师这等忠良都要杀了!”
“臣即刻就撞死在这奉天殿上!臣死保太师!”
说这话的,就是礼部的尚书,跟黄子澄关系匪浅。
方才弹劾李暄最狠的,也是礼部的这尚书。
李暄当场让他们给整的不会了!
现在他还是众矢之的,还是被所有人围绕!
但唯一变得,就是现在他们不再弹劾他,而是要给他请赏!
李暄想大喊,喊这些人诽谤自己,自己就是犯法,怎么能请赏呢?
但这会儿却没有人听他怎么说了。
所有人都沉浸到了自己的世界里去。
“爱卿莫急,朕还要斟酌。”
朱元璋看都不看急成热锅上蚂蚁的李暄,而是拍拍礼部尚书的肩膀,帮其带好乌纱。
又赞许的看了一眼朱允炆。
好圣孙!
好孙子!
大家一副君臣琴瑟和鸣的温和场面。
“父皇!”
朱棣这就根本不用看,因为无论朱元璋看不看,他都必须要出来维护李暄!
李暄一死,他是无论如何也斗不过朱允炆的。
所以李暄决不能死。
无论是为了那把椅子,还是为了两个人之间的情谊!
这时间,朱棣头一回和朱允炆同仇敌忾:
“允炆说的太对了!”
“父皇,儿臣和允炆的看法非常一致!太师乃忠良!怎么能杀呢?”
朱棣一说完,蓝玉和李景隆等一干淮西勋贵也急忙出班:
“臣附议!”
“臣亦附议!太师乃国之干城!不仅无罪,还应封赏!”
话音落下。
淮西勋贵这里,朱棣带头一撩蟒袍,跪了下去:“太师维护国法,请陛下封赏!”
文臣那里,在朱允炆的带头下,同样跪成一排:“太师维护国法!请陛下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