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军鸣金收兵了!”
李渊看着城外的场景,不由得如释重负,也是勉强放下心来。
方才他得知隋军来袭,当真是胆战心惊,幸好最坏的结果没有发生。
否则的话,一旦让隋军攻入长安城,纵然李世民有翻天的本事,也无济于事了。
而在李渊身边的,正是大唐太子李建成,他看着隋军退去,脸上同样是浓浓的忧虑之色。
毕竟谁都没有想到,隋军会突然在长安城外出现,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如果不是他们早有防备,恐怕如今长安城已经被隋军攻下了。
这真是令人绝望的结局。
那现在他们该如何是好呢?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毕竟城外的隋军,分明是打算就地安营扎寨,他们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若是双方继续这样僵持下去,谁也不知道,最终结局如何?
哪怕城中兵马比敌军更多,但李渊等人,仍旧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挡住敌军的攻势。
如果他们刚才没有看错,马展同样在这支隋军之中。
这意味着,这支隋军绝对不是开玩笑的,他们的目标显而易见,那就是一鼓作气,拿下长安城。
想到这里,李建成不由得深吸一口气,他看向李渊,郑重其事的说道:
“父皇,如今隋军在城外虎视眈眈,他们恐怕不会轻易退去,后面必然再度攻城,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是好?”
正因为如今隋军尚未攻破长安城,所以他们才有喘息的机会,才能够想办法扭转战局。
如果他们不能抓紧时间,等到隋军攻破城池,他们再后悔可就为时晚矣。
而李渊在听得李建成之言后,同样面露思索之色。
大唐的精兵悍将,都跟随李世民在外,仅凭城中守军,根本无法抗衡来势汹汹的隋军,尤其是那马展,李渊更不敢掉以轻心。
当初在大隋,如果不是因为马展的话,恐怕李渊真有机会横扫天下,在中原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可现在,他只能落荒而逃,带着一众将士离开关中,最终来到天竺之地落脚。
这是一个强大的对手,不只是李渊和李建成,在场众人也无人胆敢忽视。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李渊并不甘心,但是想要打破僵局,扭转局势也就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让李世民回援。
马展的实力摆在这里,如果李元霸不在,根本无人能够与之抗衡。
等到隋军准备就绪,他们对长安城发动猛攻,守军能够坚持多久?
这又有谁能够说得清。
一旦隋军突破防线,那他们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唉!”
随着李渊一声轻叹,他看着李建成,也是看着群臣,认真的说道:
“事已至此,那就只能派人快马加鞭,将这个消息告知世民了。
隋军已经绕开曲女城防线,突袭长安城而来,若是世民再不回防,恐怕长安城必将落入隋军之手。”
随着李渊话音落下,在场群臣面面相觑,却又无可奈何。
他们很清楚,如果李世民当真回援,放弃曲女城防线,那他们将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可是如果他们不这样做,长安城又将面临巨大的危机。可以说,现在他们是进退两难,不管怎么选都无比的头疼。
李渊的决断,并没有什么问题。
虽然曲女城防线同样很重要,但相较之下,长安城更是重中之重。
如果长安城被隋军攻破,纵然李世民守住了曲女城防线,也无济于事。
至于李世民回援之后,又该如何是好?
现在说这些也无济于事,只能等李世民回来之后再商量了。
就这样,李渊直接派出亲兵,快马赶往曲女城,将此间消息送到李世民面前。
同时,李渊也下令让城中守军严加戒备,决不能让隋军轻易突破长安城。
再怎么样,他们也得坚守到李世民回援的那一刻才行。
——
与此同时。
李世民在曲女城中,他站在城楼上,看着在城外扎营的隋军。
两方大军隔着城池遥相对峙。
而在此期间,隋军竟然是无动于衷,他们完全没有攻城的想法,就是守在营寨之中,气氛显得有些诡异。
看到这一幕,李世民不由得皱起眉头,他眼中浮现疑惑之色,接着喃喃自语道:
“隋军到底是意欲如何?
难道他们当真想要在曲女城外,与我军打持久战吗?
可这样的话,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啊,按理来说,马展此刻,最起码要派兵试探攻城才是。”
李世民有点想不明白,以他对马展的了解,马展绝对不是坐以待毙之辈,就算隋军没有绝对的把握,也得尝试一番才对。
但自从隋军抵达以来,却是完全没有动静,这显然不太正常。
虽然长久对峙下去,对李世民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可他却隐约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
如果隋军一直无动于衷的话,那只能说明,他们采取了其他的计划,那他们到底会怎么做呢?
担忧自李世民心中涌现。
可他此刻,也琢磨不透隋军到底意欲如何。
正因为摸不准隋军的动向,所以李世民更不敢贸然行动,生怕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给了敌军可乘之机。
在此之前,迦湿弥罗城的丢失,正是因为李世民的错误选择。
如果他和李元霸一直坚守于迦湿弥罗城中,或许情况不会这么糟糕。
哪怕隋军当真从后方突袭,他们也不至于败得一塌涂地。
可是却因为他的离开,马展趁势进攻,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迦湿弥罗城。
同时,李世民没有将另一支隋军拿下,最终,只能带领残兵狼狈逃离,来到这曲女城构筑防线。
这个教训让李世民谨慎了许多,也有些束手束脚。
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不敢轻举妄动。
李世民在城楼上又观察了一会,却也想不明白,正当他转身打算回去考虑时,却听见旁边传来一阵脚步声。
竟然是一名士卒,无比匆忙的跑了过来,向他急切的喊道:
“启禀殿下,长安城急报。”
听到这话,李世民不由得愣住了。在这个时候,怎么会有长安城的消息,而且如此匆忙,难道是长安城出什么事了吗?
想到这里,李世民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其实在此之前,李世民也有所考虑,莫非隋军兵分两路,突袭长安城去了吗?
虽然李世民驻守曲女城,挡住了隋军南下的要道,但隋军同样可以从其他道路绕行,突袭长安城。
只是在李世民看来,隋军未必会如此冒险,因为隋军一旦孤军深入后方,李世民完全可以断绝隋军粮道。
只要隋军的粮食无法补充,那就必然陷入弹尽粮绝的处境,可以说是自取灭亡。
难道隋军当真如此胆大妄为吗?
李世民目光微变,他语气有些着急的问道:
“急报何在,快拿来给本王看看?”
这士卒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将手中急报,交到了李世民手中。
随着李世民打开急报,查看其中的内容,他的脸色一变再变,神色间再无半点轻松。
因为在这份急报里写得清清楚楚,隋军在马展的带领下突袭长安城,若非长安城守军早有防备,恐怕如今已经陷落。
这个消息,实在令人措手不及。
隋军不但派人绕过曲女城突袭长安,更是马展亲自出手。
可以说,如果不是马展亲自领兵的话,李渊也未必会如此紧张。
就算李世民不回援,凭借城中兵马,也足以防守拖延时间。
可正因为马展在此,才会让他如此匆忙,不得不派人向李世民求援。
李世民沉默着不说话,在他身旁众将也意识到情况不对,他们纷纷凑上前来问道:
“殿下,到底出什么事了?”
听得众人之言,李世民方才回过神来,他微微闭目,捋了捋思绪,强压下心中的慌张,这才开口说道:
“原本本王以为,我军防守于曲女城,便可稳住局势。
可本王不曾想到,那马展竟然如此胆大妄为,他已然率领一路隋军,绕过曲女城,杀到了长安城。
也幸亏先前,本王已经派人提醒了父皇,否则一旦长安城丢失,我等当真要陷入绝境之中了。”
随着李世民话音落下,伍云召等战将顿时面面相觑起来,他们都不曾料到,马展会突然分兵,绕过曲女城去进攻长安。
伍天锡挑起眉头,有些担心的说道:
“殿下,若是隋军已经杀到长安城外,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
李世民沉吟道:
“父王派人送来消息,便是打算让本王领兵回援,那马展在城外安营扎寨,只等他准备就绪,必然对长安城发动猛攻。
若是马展亲自出手,以长安城内的守军,恐怕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挡住隋军的攻势。”
李世民说的是现实,马展的强大摆在这里,众将皆是心知肚明,毕竟他们也曾和马展交手过,很清楚马展的恐怖。
当初李世民率领大军,防守于潼关之中。以为凭借潼关天险,就能够挡住马展的进攻,稳住关中局势。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那么的出人意料。
明明他们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在马展面前,却是败得一塌涂地,最终潼关被攻破,他们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在这个时候,又有谁敢赌,隋军无法攻破长安,若是长安没了,他们守住曲女城,又有什么意义呢?
伍云召自然也明白这个选择的艰难,他无可奈何地说道:
“陛下让我军回援,倒是合情合理。
只是如果我军放弃了曲女城防线,退回长安的话,恐怕接下来,我们也会面临极其被动的境地。
到时候又该如何是好?”
当伍云召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内心已经有些绝望。
明明在不久之前,他们还希望有朝一日,大唐能够变得更加强大,他们要重整旗鼓,杀回大隋,一雪前耻。
可现实却是那么的残酷,他们尚未来得及动手,马展便是率领大隋精锐杀入大唐,将他们逼到绝境之中,令他们束手无策。
李世民岂会不明白伍云召的意思,但李世民这个时候,已经冷静了下来,他短暂思索之后,说道:
“事到如今,我们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了,隋军步步紧逼,不管我们怎么做都是错的,若是想要打破僵局,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众将听得李世民之言,皆是面露疑惑之色,他们忽然意识到,李世民似乎想到了应对之法。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改变眼前的局势呢?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李世民感受到众将的注视,也没有含糊其辞,便是认真的说道:
“纵然是马展亲自出手,想要攻破长安,也需要耗费一些时间。
所以,不管我们是此刻回援,还是晚几日回援,都无关紧要。
如果我们能够在回援之前,先将城外的隋军击破,取得此战的胜利,接下来回师长安,才有机会将马展击败。
否则的话,如果我们直接撤出曲女城,后方隋军穷追不舍,等我们回到长安,怕是要面临腹背受敌的境地。
那时候别说解长安之危了,恐怕我们自身,也将陷入绝境。
所以在本王看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主动出击,击溃城外之敌。
既然马展不在,那我军又有何惧?相信以元霸的实力,足以镇压群敌。”
别看李世民年轻,但他可不是优柔寡断之辈,在这短短时间,他便做出了决策。
对他来说,与其此刻着急忙慌的赶回长安,倒不如先击败城外的敌军,这才是稳住局势,反败为胜的关键。
如果他们就这样回去了,能不能解救长安不知道,搞不好连自己都赔进去了,到时候可真是满盘皆输。
而在李世民表明自己的计划后,众将皆是眼前一亮,他们很快反应过来,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他们对付不了马展,难道还对付不了城外的敌军吗?
可以说,当初拯救大隋,力挽狂澜,镇压各路义军的,只是马展而已。
如果没有马展的话,纵然大隋还有众多精兵悍将,也无济于事。
根本扭转不了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