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年,还没到元宵,施家就迎来了一件颇有意义的大事,那就是领取身份证。
别看身份证在后世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东西,少了它寸步难移,然而现在国内绝大多数人都还没有身份证。
1984年8月30日,我国才颁发首批居民身份证,京都朝阳门有三百八十位居民成为第一批居民身份证的持有者,不过只是试行,当时还是用手工填写的小卡片。
随后的1985年,第六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试行公民身份证条例,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陆续依法颁发身份证。
黑省对于该政策的响应速度很快,那边条例刚公布,上头就让省内各市开放居民申请办理身份证的事宜了,但当时并非强制要求。
因为有些居民尤其是村民对身份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且不像后世那样办点啥事都得身份证,甚至有些人认为办理身份证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就拖着没去办,有些办得晚还拖到了九十年代,郭嘉强制要求了,这才不得不去办。
但是许承安就第一时间办了,上年阳平镇派出所申领身份证的窗口刚开放,他就带着三姐妹去申请。
因为许承安知道这个玩意以后是谁都得办的,有它会方便很多,尤其像自己这样的企业家,在很多时候更是需要用上身份证。
不过刚开放初代身份证申领时的办理周期较长,他和三女上年十二月申请,派出所那边让三个月后再来拿证。
吃过早餐,许承安就开着越野车,带上三姐妹去派出所领取证件。
路上发现去镇上派出所的村民还真不少,有些坐着拖拉机,有些买了摩托车的则自己开车。
上年刚开发办证,老支书就开了村民大会,和村民们说了这件事,并呼吁大家去早点申领。
后来很多村民问了许承安,当时许承安的态度是自己第二天就会去办理申请,于是不少村民们也跟着去了。
许承安在村里的名望太高了,众人都觉得他做的任何事都是有道理的,无脑跟着做就行。
于是三个月后这批村民也成了黑土屯领身份证最早的人。
老支书也是今天的领证者之一,身为黑土屯的支书,自然得响应号召,以身作则带头申请。
赵卫民开的是一辆嘉陵70,不是赵建平那辆,而是赵建平上年分红后给自己老爹买的,平子那辆嘉陵70是公务车,他可不敢给自己老爹开,更何况有时候开摩托车比小车方便,嘉陵70还是得留着的。
见到许承安,开着辆拖拉机,带一家子人去镇上的种耳大户赵跃进便开过来打招呼:“许知青,你们也是今天去领身份证啊?”
许承安降下车窗回应:“对,早点领回来,这玩意以后办理很多事都方便!”
赵跃进笑说道:“我呀,就图个稀罕,既然许知青说了没坏处,那咱也就申请了!”
赵跃进就是无脑信许承安的人,因为许承安带着村民们种黑木耳致富了,他又是最大的受益者。
后来许承安说跑运输能挣钱,他又成了村里第二个买拖拉机的村民,而且很快就发现许承安的话真的没错,所以许承安有啥建议都会积极响应。
和赵跃进聊得几句,许承安一手油门便先走了。
来到派出所,把车子停到外面不远之处,现在能买得起小车的人少,找停车的地方容易得很。
尽管办证窗口还没上班,然而派出所门口已经排起队了。
虽然有很多人不打算办身份证,然而开放后马上办理申请的人也不少,那些办得最早的人这会到了领证时间,都想尽快拿到身份证,顺便瞧瞧这玩意是什么样子的。
还好来得早,要是晚点就大排长龙了。
过的不多会,派出所办证窗口的工作人员来了,开始发证,许承安几人等了二十分钟,终于轮到了。
“同志,我领下身份证。”
许承安把手里的户口本和身份证办理凭条递了过去。
“好的,许老板,您稍等啊!”
办事人员一眼就认出了许承安,这位阳平镇大名鼎鼎的青年企业家,态度都变得热情了起来。
很快地,她就找到了许承安的身份证,连着户口本一起递还:“许老板,这是您的身份证!”
“好的,谢谢!”
“不客气,请慢走!”
拿证的人多,为了不妨碍别人工作,许承安便走出了派出所,在外边等三姐妹。
他和三姐妹的户口不一样。
尽管插队入户在了施家,不过许承安入的是生产队的知青集体户口,也称集体户。
如果知青回城的话,户口会迁回去,但是许承安选择了留在村里,所以他的户口也就是黑土屯的了,身份证上住址也说明了这一点。
早期的初代身份证是用聚酯薄膜密封的单页卡片,有照片、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等个人信息,以及当地派出所的大红印,但是没有防伪技术,这个得等到95年才会用上。
很快地,三姐妹也领取身份证出来了,每人拿着自己的身份证看着。
“二姐夫,这一长串数字是啥啊?”
施秋玲指着身份证小卡片底下的编码,好奇地问道。
“这个叫做身份证编码!”许承安随口给她科普:“是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每个人都不一样,要是身份证不小心弄丢了的话,补回来也是这串数字,而且,这些数字是有意义的呢。”
施秋宁闻言也来了兴趣:“承安哥,它们有啥意义啊?”
“前面的两位数字,代表的是省份或直辖市,比如这个23,就是我们黑江的省份代码,第三四位是城市代码,代表沧城,五六位代表区县,第七到十二位是出生日期编码……”
最早的初代身份证的编码和后世有些不一样,它只有15位,其中年份编码并不完整,比如1986年,只有86两个数字,其实存在问题,一进入2000年之后,电脑就会识别错误,误认为是1900年,甚至让系统崩溃。
施秋玲恍然:“原来是这样啊,没想到这张身份证还有那么多的学问!”
施秋晴犹豫了一下,把手里的身份证递了过来:“承安,这身份证我也不知道有啥用,你给我保管吧。”
说话间,她还暼了身旁的施秋宁一眼。
似乎只是无意之举,然而却颇含深意。
身份证是公民的身份证明,把自己的身份证给了许承安,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把自己托付给了他。
许承安深深看了大媳妇一眼,郑重其事地接过身份证:“行,秋晴,你放心,我会保管得好好的,一定不会弄丢!”
前世,我把你弄丢了。
这辈子,同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