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得入诸葛大营,心中暗自慨叹,父亲以威吓待人,乃为威压,却尽显狭隘;
而诸葛亮以德报怨,不计前嫌,这般胸襟如海、格局通天,绝非寻常人可比。
他不由得心生感念,更对南汉生出由衷的敬佩之情。
夏侯霸入座定息,当即躬身行礼:“先生,家父久慕大汉仁德,不愿再为曹魏苛政效命。今愿率部献城请降,助丞相速取冯翊扶风二城,与魏延将军会师关中。唯求先生恩准,请令家父驻守西北,护一方安宁。”
这话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左冯翊,右扶风,乃长安京畿屏障、肘腋要地,既是拱卫都城的门户,更是掌控关中的根基。
依凭长安,再拿下这两个城池,整个关中之地也就稳了。
所谓关中之地,为潼关以西、散关以东、萧关以南、武关以北的渭河平原区,为四关之中心区域,也是其名由来。
拿到这块区域,就相当于握住了天下棋局的棋眼,既得丰饶粮仓以充军需,又据四塞天险以固根本,进可挥师北伐、问鼎中原,退可凭险而守、割据一方。
夏侯渊可谓舍了血本。
但他的目的也十分明确。
就是借此去营救那生死未卜的曹操。
诸葛亮心中有数却并不言明,他缓缓颔首道:“令尊与我军三将军有翁婿之亲,咱们本就是一家人,何谈‘请降’二字?”
他话锋一转,语气愈发恳切:“夏侯将军愿弃暗投明,共扶汉室,此乃顺应天意民心之举。会师长安、平定关中,我正需令尊助力;至于驻守西北之请,亦合情理,理当应允。”
夏侯霸闻言,心头大石轰然落地,起身再拜:“令公宽宏大量,夏侯氏一族感激不尽!”
“将军不必多礼。”
诸葛亮抬手示意他落座,随即吩咐左右:
“待事成,调拨粮草万石、军械千件,随夏侯将军一同归去,助令尊整饬部伍,共备北伐之事。”
夏侯霸一怔:“先生,此为何意?”
依常理度之,此时诸葛亮本该将其扣于帐中,以为质子。
岂料听其言下之意,非但不加以禁锢,反倒许他归去助父?
非但许其助父,更赠万石粮草、千件军械。
此等厚遇,岂是对待昔日仇敌之父的道理?
即便是盟邦之交,亦无这般阔达慷慨之举!
故而,夏侯霸才有此一问。
诸葛亮洒脱的笑了笑:“你既已倾心向汉,我自当推诚相待;更何况令尊与三将军张飞有翁婿之谊,又何分彼此?”
他话锋稍缓,语气愈发亲和:“昔日兵戈乃各为其主,今你弃暗投明、共扶汉室,便是一家人。对待自家人,自当肝胆相照,些许粮草军械,不过是助令尊成事的绵薄之力罢了。”
夏侯霸终于忍不住了,跪地相拜:“多谢先生!”
而后签署盟约,献上二城授印。
得夏侯霸相助,诸葛亮大军终得入关中。
赵云与蒯越率军统领扶风,庞德与阎圃挥军占领冯翊,诸葛亮遂与魏延会师于长安主城之内。
“令公,第五路大军,攻克长安!”
魏延趋步至诸葛亮面前,躬身叩拜,唇间暗噙矜傲之态,眉宇间尽是自得之色。
诸葛亮扶起他,目光温和却藏着期许,朗声道:“文长此番孤军西进,力克长安,立下不世之功,实乃大汉之幸!你胸中才略,今日终得尽显,不负陛下倚信之深。”
魏延心头纳闷,暗自思忖:此番第五路大军,明明是诸葛先生力排众议予我建功之机,怎的先生只字不提自身举荐与提携之恩,反倒独赞陛下倚信?
疑惑刚起,他心念忽转,豁然有悟:自身虽怀凌云之志、勇冠三军,然若无高谋相辅,仅凭一腔孤勇,终究难成此等大事。
且说那子午关,不过弹丸之地,若处置失当,使其举火为号,曹魏援兵旦夕可至,我远征疲敝之师,又何以以一敌众?
即便侥幸破关,杀入关中腹地,长安乃古都重镇,城高池深,守军闻讯只需坚壁清野、紧闭城门、高悬吊桥,我又凭何能速破坚城?
沿途数次身陷险境,皆是文直于关键时刻献上破敌奇计,那些计策精妙绝伦,看似临场应变,实则步步暗合全局,绝非寻常谋士能凭空想出。
莫非……文直与我同行,皆是令公暗中授意?
诸葛亮同样给周不疑,邓艾,陈式,高翔很高的评价。
命人记上战功。
唯周不疑谦谨进言:“恩师,此番克关破城,皆赖恩师临行密授之策,弟子不过相机进言,助文长将军成事耳。”
魏延方得明白,眼前的诸葛卧龙,早已谋定全局,既予人建功之机,又暗布良策护航,功成不居,深谋远虑更胜传闻。
了解了诸葛亮的可怕,魏延再不敢居功而傲。
唯有敛去矜傲,躬身再拜:“魏延愚笨,今时方知令公高智相护,魏延深感愧谢!”
“无妨,无妨!”
诸葛亮满不介怀的笑了笑:“咱们进城看看吧。”
“好,容末将引路。”
在魏延的引路下,诸葛亮携众将登长安城头。
长风卷动纶巾,目光扫过八百里秦川。
渭河如带,沃野千里,关中四塞天险尽收眼底。
诸葛亮抚摸着城楼的斑驳石砖,望着眼前的秦川之盛景,眸中翻涌着难平的波澜。
“长安啊,终归我汉……”
他阖目凝神,唇角悄然漾开一抹浅浅的笑意,慨然与孺慕的自语道:“陛下,此生此世,臣终得复取长安!既得此京畿重地,您便可定鼎于此,以践前世还于旧都、兴复汉室之愿也!”
诸葛亮既夺长安,便允夏侯霸携带粮草军械往其父处相援。
他也在长安整饬吏治、安抚民生、加固城防,调度军需,以等候与刘备的会师。
……
另一侧,夏侯惇遣其侄夏侯德,于武关东道设伏。
夏侯德心中暗忖,此举或属多此一举。
魏王岂会自断肱股,遣胡军来袭我抗南大营?
故而防守渐生松懈之意。
夏侯惇亦欲验曹冲所言真伪,遂引兵往击刘备大营。
其名为冲杀,实则佯攻试探。
未料正当此时,轲比能所率鲜卑大军,竟真的突然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