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陈友谅称帝的时候,风雨大作,群臣们根本就没办法向他行礼表示臣服和祝贺,称帝的仪式根本就没办全!}
{这么倒霉?看来是上天都不希望天下落入陈友谅之手啊!}
{张士诚也太没有进取心了吧?他怎么连抢地盘都不积极啊!}
{陈友谅居然会选择找张士诚联手,我还以为他会自己单打独斗呢!}
{这说明陈友谅对老朱还是比较忌惮的,都是老对手了,谁还能不知道谁啊!}
{张士诚是竟然真的不去?他就不怕唇亡齿寒吗?朱元璋打掉了陈友谅,下一个就是他了啊!}
{陈友谅的实力是当时三方中最强的,张士诚估计都没想到陈友谅败得这么快!}
{唇亡齿寒?看实力,张士诚和朱元璋才更像这个唇和齿吧?}
洪武年间。
一提起当初的太平和采石,明太祖朱元璋很伤心:“花云,唉,花云也是一直陪伴咱东征西讨的老人了,当初攻下应天府后,咱在这个地方设立了新的元帅府,但是太平那边也同样重要,朕才会让花云负责镇守啊!”
“没曾想,竟是因此而害了花云啊!”朱元璋说到这里很是感慨。
他确实很忌惮这些还活着的开国功臣,但是死去的那些老伙计,却也是他心头最不可忘却的重要伙伴啊!
有功劳,还不会威胁到大明的统治,此时的朱元璋是真心实意的在为花云伤心。
太子朱标赶紧出来安抚:“父皇,花将军战死沙场,是一个武将最高的荣耀,花将军想必也不会愿意您为了他伤心费神,影响身体。”
“是啊,花云当初可是一直劝朕保重身体,为这乱世中的贫苦百姓们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啊!既然花云朕已经赏赐不了了,那就赏赐花炜吧,来人,赏花炜白银一百两!”
朱元璋感慨万千,对于抠门的老朱来说,一百两白银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为了安抚功臣,他可是太大方了啊!至于其他同样战死的将领,咳咳,反正天幕也没有提,再说,再说啊!
“臣领旨谢恩!”花炜双眼泛出了泪花。
作为花云的儿子,他能活着实在是费了他的母亲和母亲身边的婢女孙氏很大力气。
自己的父亲是为大明而死,待他回到朱元璋身边,朱元璋也待他如亲子,不仅为他赐名,还将他养育在宫中,与太子朱标一同教养。
对于花炜来说,朱元璋实实在在算得上一位好皇帝,好长辈。
太子朱标跟花炜的关系很好,上前将花炜扶起来。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道:“花炜,你的父亲是一个英雄,咱希望你将来也能成为你父亲那样的豪杰!”
“是!定不负陛下期望!”花炜擦擦眼泪,孺慕的看向朱元璋,重重的点头。
明太祖朱元璋转头看向天幕,点评起了自己的老对手:“陈友谅这个人,能够在元末的乱世中果断参与起义,也是一个很会审时度势的人。”
“战斗力也不错,咱记得龙凤四年,陈友谅进攻安庆,三战三败,但却不曾有丝毫的气馁,三败三起,最终才攻下了安庆,他的内心之坚定可见一斑!”
朱元璋对陈友谅是比较欣赏的,大概是因为两人的情况比较类似吧。
陈友谅是英雄,只可惜过于刚愎自用,攻下了太平便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杀了徐寿辉自立,有了名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失了大义,让自己的部下心生疑虑。
看这个年号,大义,不会陈友谅对这种情况,心中已经隐隐有了预感,这才将年号改为大义,想强调自己做的才是对的吧?
嗯,也有可能陈友谅就是自信的认为自己的行为就是符合大义的,这才会选择用“大义”作为年号!
朱棣稀奇的问道:“原来父皇你还很欣赏这位陈友谅啊,儿臣还以为你们作为敌人,一定会互相敌视呢!”
这个臭小子!
“你小子从小就机灵,会不知道咱为什么欣赏陈友谅?”朱元璋笑着点点朱棣。
“正是因为是敌人,我们才对对方有这么深的了解,只可惜,陈友谅是猛将不假,但是在计谋策略上,还是咱更高一筹!”
“哼哼,当初咱跟陈友谅打仗的时候,陈友谅手下有一员猛将,名叫赵普胜,赵普胜啊,可是有‘双刀赵’的美称,是一个很难对付的劲敌,但是咱只是使了个小小的离间计,就让陈友谅杀了赵普胜,自断一臂!”
朱元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起,在众人眼前晃了晃,表示自己不过才发挥了这么一丢丢的聪明才智!
他得意描述着自己当初的丰功伟绩,甚至绘声绘色、手舞足蹈。
陈友谅这个人多疑,还将多疑这么明显的摆在明面上,他不利用一下,都觉得对不起陈友谅自己送上门的机会!
【陈友谅大败之后,朱元璋收回了太平,还相继占领了信州和安庆。】
【攻下安庆后,朱元璋的队伍实力大增,再次乘胜追击,直取陈友谅的老巢江州。】
【陈友谅再败,只能逃往武昌,朱元璋更是趁机攻下了江西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
【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的战争,是红巾军从相对和平走向分裂的开端。】
【张士诚错过了吃掉朱元璋和陈友谅的绝佳机会,后来却也没真正闲着。】
【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派兵进攻安丰,想要兼并小明王韩林儿。】
【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若是一般人,可能就会忍不住了,反正动手的不是自己,若是张士诚真的杀了小明王韩林儿,那就是给了朱元璋一个名正言顺地自立的机会。】
【朱元璋却还在隐忍,他觉得还是不到自立的时候,于是赶快去营救了韩林儿。】
【张士诚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朱元璋营救韩林儿,是率领着自己的主力部队去的,大本营应天和老朱的其他地盘反而因此兵力空虚。】
【朱元璋和张士诚对上,打的如火如荼,陈友谅可不像当初的张士诚那么没脑子,他觉得这是个攻占应天、反攻朱元璋的好机会,于是立马集结了人马,率兵攻打洪都(也就是现在的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