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个小弟子,满脑子都是中医知识的问号,就跑去问张仲景仙师:“师傅师傅,我特想知道脾咳到底是咋回事呀?”张仲景仙师一听,就慢悠悠地开讲啦。
“脾咳呀,从脉象上看呢,是濡(ruán)而涩。这啥意思呢?咱先说说这‘濡’,就好比你摸一块泡发了的海绵,软软的,感觉有点水分但又不紧实,这就是濡脉的感觉,说明咱身体里的气血啊,有点松松垮垮的,不够硬朗。再说说这‘涩’,就好像你用手在那种磨砂纸上划过,不顺畅,有点滞涩的感觉,这就表示气血运行不太通畅,有那么点小阻碍。
要是这脉象是浮濡而涩,那就好比气血都跑到身体表面来透气啦,这时候呢,就知道是受风邪侵犯啦。风这玩意儿,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到处乱窜,一不小心就钻进咱身体里捣乱。打个比方,你大冷天骑个小电驴,风呼呼地往身上吹,风邪就可能趁机溜进去,让你的气血都浮到表面,脉象就变成浮濡而涩咯。
要是脉象是沉濡而涩,嘿,这就说明寒邪像个大冰块一样,沉到身体里面去啦。寒邪这家伙可坏了,它一进去,就把咱身体里的气血冻得缩手缩脚的,都往下沉,所以脉象就是沉濡而涩。就好比冬天水管里的水,一遇到冷就结冰,水流就不顺畅啦。
数濡而涩呢,这个‘数’啊,就代表脉搏跳得比较快,像小兔子蹦跶一样。为啥会这样呢?因为热邪就像一把火,在身体里烧得气血都慌了神,跑得那叫一个快,所以脉象又快又濡又涩。想象一下,你被太阳暴晒,热得浑身难受,身体里的气血也跟着燥热起来,跑个不停,这脉象就出来啦。
急濡而涩,这‘急’就像是有人在后面追你,跑得特别急。这是因为燥邪入侵啦,燥邪就像个特别干的大沙漠,把身体里的水分都吸走了,气血就像缺水的小鱼,着急忙慌地乱窜,脉象就变得急濡而涩。比如说,秋天天气特别干燥的时候,你要是不注意保湿,燥邪就可能找上门来。
迟濡而涩呢,这个‘迟’就是脉搏跳得慢。为啥慢呢?因为湿邪就像一团黏糊糊的泥巴,把气血都给黏住了,走不动道儿,所以跳得慢,脉象就是迟濡而涩。就像你走在泥地里,一脚下去拔都拔不出来,气血也是一样,被湿邪黏住就跑不快啦。这就是脾咳的病因和脉象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很神奇,就像拆盲盒一样,从脉象里拆出病因。”
“再来说说脾咳的症状吧。这脾咳呀,主要表现就是右肋下痛,而且这疼痛还隐隐地往背部牵扯,就好像有根小绳子,在右肋下和背部之间拉来拉去。这疼得厉害的时候呢,人都不敢乱动,稍微动一下,咳嗽就跟鞭炮似的,噼里啪啦地加剧。
为啥是右肋下痛呢?这就得讲讲中医的经络理论啦。咱们身体里有十二条经络,就像十二条高速公路,气血就在这些路上跑来跑去。其中足太阴脾经,就像一条专门为脾服务的高速公路,它路过右肋下这个地方。当脾出问题,受到邪气侵犯的时候,这条高速公路就有点堵车啦,气血不通畅,就会在右肋下这个地方闹情绪,产生疼痛。就好比你家小区门口堵车了,那不得闹哄哄,各种喇叭声,对应到身体上就是疼痛。
这疼痛还会牵扯到背部,这是因为背部也有一些经络和脾经是相互关联的。就像高速公路和省道、县道,虽然名字不一样,但都是相通的。当脾经这条主干道上气血出问题,就会影响到和它相连的其他经络,背部的经络受到影响,就会跟着一起疼。这就好比你家小区门口堵车,不仅小区里面乱套,旁边的街道也会受到影响,交通都不顺畅啦。”
“那中医阴阳理论和脾咳又有啥关系呢?咱先说说这阴阳,阴阳就像一个跷跷板的两端,得保持平衡,身体才能健康。脾在中医里属阴,就像跷跷板的一端。当邪气入侵脾的时候,就好比有人在阴的这一端使劲儿压,把跷跷板给压歪了,阴阳就不平衡啦。
比如说,风邪、热邪这些阳邪入侵脾的时候,就会把脾阴给压制住,让阴的力量变弱。就像跷跷板阳的那一端太重,阴的这一端就被翘得高高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舒服,像咳嗽啊,疼痛啊。这时候,咱们就得想办法把跷跷板给扶正,让阴阳重新平衡。
再比如说,寒邪、湿邪这些阴邪入侵脾的时候,就会让脾阴的力量变得更强,阴太重了,跷跷板还是不平衡。就好比跷跷板阴的这一端压得太低,阳的那一端就高高在上,身体同样会出问题。所以啊,中医治疗脾咳,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把这个跷跷板扶正,让阴阳重新回到平衡的状态。”
“那怎么治疗脾咳呢?既然知道了病因是邪气捣乱,阴阳不平衡,那咱们就对症下药呗。对于风邪引起的脾咳,就得想办法把风邪赶出去,就像把家里的调皮捣蛋鬼赶出去一样。可以用一些具有祛风作用的中药,让风邪没地方待,乖乖离开身体。
寒邪引起的脾咳,就得用温热的办法,把寒邪这个大冰块给融化掉。就好比冬天用暖宝宝贴在身上,给身体增加热量,把寒邪赶走。可以用艾灸的方法,艾灸足三里、中脘这些穴位。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这个穴位可厉害啦,就像身体里的一个小太阳,艾灸它能给身体补充阳气,增强抵抗力,把寒邪给烤化咯。中脘呢,在肚脐上方 4 寸的位置,艾灸中脘可以温阳健脾,帮助脾胃把寒邪给消化掉,就像给脾胃这个小厨房添了一把火,让它能更好地工作。
热邪引起的脾咳,就得用清热的办法,给身体降降温。就像大热天吃个冰淇淋,把身体里的火给浇灭。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把热邪给清除出去。
燥邪引起的脾咳,那就得给身体补充水分啦,就像给干旱的大地浇浇水。可以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像梨、百合之类的,让身体变得水润润的,把燥邪给赶走。
湿邪引起的脾咳,就得想办法把湿邪给排出去,就像把家里的积水给清理掉。可以用一些利水渗湿的中药,还可以配合艾灸丰隆穴。丰隆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 8 寸,条口穴外 1 寸,胫骨前嵴外 2 横指处。艾灸丰隆穴能化痰祛湿,就像给身体里的排水管道做了一次大清理,把湿邪都排出去。
总的来说,治疗脾咳就是要根据不同的病因,用不同的方法,帮身体把捣乱的邪气赶走,让阴阳重新平衡,这样身体就能恢复健康,咳嗽也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