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作底稿(四)
马车回到府门前停稳,锦绣还没来得及从车帘里出来,便听见无比熟悉的嗓音:“大嫂。”
锦绣意外的看见年东来到马车前,“你怎的也来了?”
此时,府门大敞,叶管家和胡管事安排府里的护院随镖师一起,将一捆捆的木薯种以及一袋袋的粮食搬进院里,大家忙得热火朝天。
年东抹了把额头上的热汗,笑道:“族里长辈和张婶子都不放心大哥大嫂初到地方,所以,特意让我跟着镖队走一趟。”
想到事事为她操心的阿娘,锦绣眼眶不禁盈上热意,她深吸了口气,扬起笑,道,“这些粮食都是长辈给安排的?”
“可不,年北带话回了老家,大伙知道哥嫂下放到刚收复的肃州,大家都担心你们。”年东说罢,目光四下转了圈,对面的门市房屋还在紧锣密鼓的建造中。
一路从兖州过来水路换陆路,越是靠近西北,贺年东整颗心越往下沉,想他大哥考中的是皇榜状元,朝廷竟如此不重视,跟发配边疆受苦毫无区别。
“其实这些粮食是老五跟我还有年北商量着来,想着这地方——。”年东语气不禁顿了顿,觉得还是别在哥嫂伤口上撒盐的好,又道:“反正,不管是大哥大嫂留着自个吃用,还是在城里开一家粮铺,这批粮食也是足够的。”
锦绣欣喜一笑,“月初我同你大哥才往老家捎信,正有此意让老家安排来一批粮食,你们倒是提前给送来了,正好解了你大哥的燃眉之急。”
“那太好了,能帮到哥嫂家里长辈便能安心,族长和张婶子都让我给你们带话,让大哥大嫂安心在地方落脚,若有紧缺便捎信回兖州,再远咱在老家都会加急送了来。”
锦绣眼眶又热了几分,不禁低头用手绢压了压眼角,笑道:“好,快别站在门外了,年忠在庄子上忙活,铺子我已提前买下来,过阵子官府都建造好了,粮铺就能开起来。”
“哎好嘞!”
来到前厅,望着院里门外忙碌的大伙,锦绣连忙吩咐魏娘,道:“让大厨给各位准备解渴的绿豆汤,今个晚饭多做些吃的,大家这一路来都辛苦了。”
“是,娘子。”
魏娘前脚刚往厨房去传话,胡管事家的便端来摊凉的茶水,“娘子,茶水用井水冰镇过喝了解渴,还有两壶也快镇好了,奴家这就给大伙送去。”
“好。”锦绣笑应,端起一碗茶移到年东面前。
年东受宠若惊,紧忙道:“大嫂,我自己来。”
望着眼前留着短胡子的老伙计,锦绣不禁由心感慨,时间荏苒,眨眼飞逝,仿佛弹指之间他们都老了。
“你大哥近来手头事务紧,晚些时候便下衙回府。”
年东喝了口凉茶,笑道:“不打紧,大哥他公事紧要,此次我来多留些时日,帮大嫂将外头的铺子张罗起来,好的老家的长辈也放心。”
说罢,似才想起什么,从衣襟里掏出一封信,“大嫂,这是锦富兄托我捎给你的。”
“我们这趟一路来,好几回被地方流匪盯上,得亏梁家安排来的兄弟都是硬家伙,不然,咱押运的这批粮食恐怕是保不住。”
锦绣接过信件,紧张道:“大伙可有伤着?”
“都是些皮外伤,眼下气候结痂快,用了药伤口愈合也快,大嫂不必挂心。”
锦绣提起的心稍稍放下,“回头让你大哥请衙门里的大夫过来瞧瞧,让大伙留在府里养几日精神再返程。”
年东豪迈一笑,又喝了几大口凉茶,方觉嗓子眼里的燥热压下些许,“好,咱都听大嫂的。”
贺府,华春院。
锦绣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抖,以为自己听错,再三确认,“宁侯府的小候爷要上咱家来住?”
玄夜拱手道,“是,大娘子,老爷让卑职回府将此事禀知大娘子,老爷已同意皇上安排,收下宁小候爷为门生。”
锦绣无语一笑,她就想问问,她男人能不同意吗?
皇上亲自写的信,放眼天下,谁人敢驳!
送谁来不好,京城侯爷家的公子,世子,未来侯府继承人。
这么一尊大佛塞过来,他们家日后岂不是还得端着。
锦绣心里再气,眼下如今又没了法子,只能尽快安排魏娘和叶管家,在哥儿的院子里收拾一间厢房。
因为府里来了位贵客,贺年庚今日提前下衙回府,把家里的孩子都喊到了华春院见人。
丞舟一群孩子上下打量面前这个陌生的大哥哥,在爹娘的示意下,上前见礼:“见过小侯爷。”
宁远之客气道,“各位不必拘礼,日后我便在府上叨扰,我同你们爹是兄弟,你们便是我的子侄。”
噗——!
锦绣一口热茶,没忍住喷了出来。
宁远之怔怔的看过来,不觉有些尴尬,心想自己是不是哪句话说错了。
锦绣莫名的看向年庚,年庚只一脸无奈的微微颔首。
这小子先前在衙门的时候,还一口一个贺大人的称呼他,半天没到,又换了个叫法,叫他贺兄。
“日后,你们大可喊我一声宁小叔。”
几个小子,纷纷向爹娘投来异色。
在爹娘的默许下,几个孩子再次礼貌见礼:“是,宁小叔。”
宁远之满意的看着面前一群孩子,不得不说,贺大人家怎的跟个托儿所似的,好在都是男孩,日后互相彼此都有个伴。
不对,还有个小丫头。
夹在最后的小明疏,忽然抬起头来,明亮的眼睛冲他甜甜一笑,只是两边的腮帮子好像塞了什么,鼓得不像样。
再看她身上挂着的小布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说呢,刚才这小丫头夹在兄弟中间,也不见他说话,感情是在后头偷吃。
贺年庚看向魏娘道,“小侯爷许是累了,安排他去歇息。”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