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芙蕖捧着青瓷茶盏,指节因用力微微发白:“都怪胤礼官职卑微,在朝中说不上话。若他有个侍郎之位,这样能得御前露脸的好差事,怎会落到别人手里?“
她原想着等纪胤礼在北疆立下战功,借着回京述职的机会揭开潇湘阁黑幕,再添一桩功劳。谁料丈夫贪功冒进折了腿,潇湘阁又提前事发,生生坏了全盘谋划。
晏菡茱垂眸拨弄茶盖,氤氲水汽模糊了眉眼。半晌才道:“芙蕖姐姐这份筹谋,倒比朝中那些幕僚还周全。纪姐夫得你相助,实在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这话倒不全是客套。若纪胤礼能沉下心稳扎稳打,凭着芙蕖那些未卜先知的梦境,何愁不能青云直上?偏生那人总想着一步登天,前些日子还撺掇御史弹劾户部。
“妹妹说笑了。“晏芙蕖捏起块芙蓉酥咬了一口,酥皮簌簌落在织金裙摆上,“倒是你如今在靖安侯府可还顺心?听说沈世子前日刚升了户部郎中?“
“五品闲职罢了。“晏菡茱抽出绣着缠枝莲的绢帕轻拭唇角,“倒是姐姐此番回京,可要在纪府多住些时日?上元节西市有灯会,听说工部新制的走马灯足有三丈高呢。“
晏芙蕖突然放下茶盏,瓷底磕在紫檀桌面上“叮“地一响:“菡茱,你实话告诉我——“话到嘴边又转了个弯:“前年母亲寿宴上那对翡翠镯子,当真是你自己挑中的?“
“姐姐怎的想起这个?“晏菡茱指尖在青瓷莲花纹上游移,“自然是我亲手选的,母亲不是夸那水头透亮么?“
雅间里静得能听见楼下说书人的醒木声。晏芙蕖盯着妹妹鬓间的累丝金凤钗,忽然轻笑:“也是,如今你嫁作沈家妇,靖安侯府蒸蒸日上,倒比在闺中时更显贵气了。“
这话说得古怪,晏菡茱却只作不觉,捡起银匙搅动盏中茶沫:“姐姐尝尝这雨前龙井,说是今年新贡的。掌柜特意留了两斤,回头让伙计包些给你带回去。“
“那就多谢了。“晏芙蕖捻着帕子按了按唇角,“说起来,前日我梦见东郊皇庄的麦田遭了蝗灾。“
话未说完,晏菡茱忽然起身推开雕花木窗。寒风卷着细雪扑进来,楼下叫卖糖葫芦的吆喝声顿时清晰可闻。
“姐姐你看,“她指着远处冒雪疾驰的驿马,“今冬雪下得这样早,来年定是个丰年,哪来的蝗灾呢?“
晏芙蕖脸色微变,强笑道:“梦境之事本就虚妄,不过说给妹妹解闷罢了。“说着又去拿碟中点心,却发现指尖沾了层细汗,险些捏不住那块枣泥山药糕。
“前次烧毁良种之事。“晏菡茱忽然开口,惊得晏芙蕖手一抖,糕点骨碌碌滚到桌角,“侯爷原是要报官的。“
“你!“晏芙蕖猛地站起,鬓边金步摇叮当乱响。
“姐姐莫急。“晏菡茱慢条斯理地抿了口茶,“我说是庄户不慎走水,这才搪塞过去。只是。“她抬眼望向面色发白的嫡姐,“这样损人不利己的勾当,姐姐往后还是少做为妙。“
窗外飘进的雪粒子在炭盆上化作白烟。晏芙蕖盯着那缕轻烟,忽觉喉头发紧:“我。我也是为着纪府。“
“姐姐的心思我自然明白。“晏菡茱截住话头,从缠枝莲纹食盒里取出两包点心,“这是新制的栗子酥和桂花糖蒸酥酪,最宜配着六安瓜片吃。眼看要过年了,姐姐带回去给纪老夫人尝尝。“
晏芙蕖接过油纸包,指尖触到尚带余温的糕点,突然想起及笄那年,她们也是这样坐在晏府后花园分食新蒸的桂花糕。那时菡茱还梳着双丫髻,总爱把糖粉沾在鼻尖上。
“其实。“她摩挲着纸包上朱红的“吉祥如意“印,“当年母亲要把你许给摄政王府。“
“姐姐慎言。“晏菡茱“啪“地合上食盒,“如今你我各有归宿,往事何必再提?“她转身招呼侍女添炭,腕间翡翠镯子映着炭火,泛出幽幽碧光。
晏芙蕖望着那抹翠色,突然想起前世在摄政王府见过的贡品血玉镯。若是当年。她摇摇头甩开杂念,裹紧狐裘起身:“时辰不早,该回府准备年节事宜了。“
“姐姐慢走。“晏菡茱送到雅间门口,忽然轻声道:“北疆来的密折昨日已到通政司。“
晏芙蕖脚步一顿,金线绣的并蒂莲在裙摆上微微颤动。她没回头,扶着丫鬟的手快步下楼,积雪在缎面绣鞋下咯吱作响。
茶楼外。
卖糖人的老汉正在收拾摊子,忽见贵妇人模样的女子疾步而出,连忙躬身让道。寒风中飘来零碎对话:
“。腊月二十三祭灶要用的饴糖。“
“。纪大人腿伤用的虎骨膏。“
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渐远,茶楼二层传来清脆的瓷器相碰声。说书人正讲到“定军山诸葛亮智取汉中“,醒木啪地一拍,满堂喝彩。
晏芙蕖的裙角刚消失在楼梯口,惊蛰便跺脚道:“纪夫人足足要了二十盒金丝酥!一盒顶寻常人家半年嚼用呢!“
晏菡茱正拈着茶盖拨浮沫,闻言手一抖,碧青瓷盏“当啷“磕在案上。她望着楼下正往马车搬锦盒的伙计,苦笑道:“原是低估了她。“
红木食盒摞成小山,晏芙蕖立在车辕边指挥,绛紫斗篷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晏菡茱瞧她眉梢带笑的模样,忽觉腰间荷包隐隐作痛——三百六十两雪花银,够买下城西半条街的铺面。
“主子何苦纵着她?“惊蛰捧着沉甸甸的账本,眼圈都红了。
“你当这些点心是给她吃的?“晏菡茱扶栏远眺永昌伯府方向,“年关将至,总得给娘家备些体面礼。“说着捻起块杏仁酥咬了口,甜腻滋味在舌尖化开,倒似吞了满口黄连。
回府路上,晏菡茱倚着车壁盘算。五千两银票已让晏嬷嬷送去纪府,眼下要紧的是如何将宣王之事化作靖安侯府的护身符。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里,她恍惚又见紫嫣郡主鬓间那支血玉凤钗——东珠坠子晃起来,像极了慈宁宫檐角的风铃。
“世子回来了!“门房一声通传惊碎思绪。晏菡茱抬眼便见沈钧钰踩着虚浮的步子进院,官袍下摆沾着酒渍,玉冠歪斜却仍强撑端正模样。
“可是纪夫人。“他话未说完便踉跄半步,惊得晏菡茱忙上前搀扶。浓重酒气扑面而来,混着他袖间沉水香,竟酿出几分旖旎。
“祸福相依罢了。“她将人按在榻上,绞了帕子替他拭面,“倒是你,同僚家孩儿满月酒,怎喝成这般?“
沈钧钰捉住她手腕,眼底醉意褪去三分:“五千两加个官职,换来的消息怕是能掀了半个朝堂。“
暮色渐浓时,二人借着请安名头去了老太君院里。檀香缭绕中,晏菡茱将宣王之事细细道来。老太君掌中佛珠“咔嗒“一声停住,侯夫人苏氏手中茶盏溅出半盏清汤。
“此事。“老太君闭目良久,“明日修书与你父亲。“
晚膳时分,沈钧钰突然摔了银箸:“整日里管东管西,当我三岁孩童不成?“
“我管你?“晏菡茱拍案而起,“昨儿是谁醉得认不得房门?“
满屋仆妇噤若寒蝉。春桃正要劝解,却见世子冲她使眼色,顿时会意,领着众人退至廊下。雕花门“吱呀“合拢的刹那,里间传来瓷盏碎裂声。
“演过了。“晏菡茱压低声音,将最后一块芙蓉糕塞进他嘴里。
沈钧钰就着她指尖舔去糖霜,含糊道:“不要那对翡翠耳铛了?“
窗外飘起细雪,值夜的婆子缩着脖子嘀咕:“世子爷这月摔的茶盏,够开间瓷器铺了。“
而此时纪府正房,晏芙蕖对着银票怔怔出神。芒种捧着描金食盒进来:“夫人,永昌伯夫人让带话,说金丝酥极合老太爷胃口。“
“知道了。“晏芙蕖摩挲着银票边沿“通宝钱庄“的暗纹,忽地轻笑出声。今日经过西市,她特意绕去看了那间即将到手的绸缎庄——朱漆匾额上“纪记“二字,在夕阳下泛着鎏金般的光泽。
更漏滴到三更时,晏菡茱推开窗棂。纷纷扬扬的雪片落进掌心,凉意直透心底。沈钧钰自后环住她,大氅裹住两人,“父亲回信前,莫要轻举妄动。“
“我省得。“她望着院中红梅,“只是太后寿辰将至,紫嫣郡主前日递帖说要过府赏雪。“
一声鸦啼划破夜空,梅枝上的积雪“簌簌“落下。沈钧钰将她的手拢入掌心,这才惊觉她指尖冰凉似铁。
……
待仆妇们鱼贯退出,苏氏绞着杏黄帕子开口:“可是姐妹俩拌嘴了?“楠木交椅上端坐的老夫人捏着沉香木佛珠,眼风扫过晏菡茱鬓间微乱的珠花:“你那个嫡姐,又拿要紧事来换好处了?“
晏菡茱将鎏金手炉往罗汉榻边推了推,压低声音:“母亲祖母明鉴,方才在茶楼。“窗外北风卷着细雪扑打窗棂,炭盆里银丝炭噼啪炸开几点火星。
“竟有此事!“老夫人手中佛珠重重磕在紫檀案几上。苏氏慌忙去扶翻倒的青花缠枝纹茶盏,滚烫的茶汤在织锦桌布上洇开深色痕迹。
沈钧钰霍然起身,玄色锦袍带起一阵风:“孙儿这就遣暗卫去慈云寺。“话音未落被老夫人抬手止住,“慢着!“老人枯瘦的手指在舆图上缓缓移动,“太后礼佛的禅院后山有条暗道,前朝末帝就是从那处。“
“孙儿明白。“沈钧钰接过舆图细看,烛火在他眉间投下深深阴影,“派去的人要口风紧,宁可不探,不可打草惊蛇。“
苏氏绞帕子的手愈发用力:“要我说,这事该早早禀报金林卫。“
“糊涂!“老夫人瞪她一眼,“你当这是后宅争风吃醋?等侯爷密信到了再议。“转头见晏菡茱正往炭盆里添新炭,温声道:“好孩子,这些日子少往城外庄子去。听闻紫嫣郡主在江南。“
“母亲多虑了。“沈钧钰轻笑,“那疯妇如今被圈在别院。“话未说完被苏氏拧住胳膊:“你当郡主府那些暗桩是摆设?前日庄子上报,说有人往水井里扔死老鼠。“
晏菡茱拨弄火钳的手一顿,火星子溅上石榴红裙裾:“儿媳省得。昨日已让王嬷嬷把府里药材都换成密封陶罐,各院水井也加了铜锁。“腕间翡翠镯子碰在铁钳上,发出清脆的“叮“声。
老夫人满意颔首,忽听外间更鼓声起,蹙眉道:“潇湘阁那三个染病的。“
“是户部张侍郎的庶子、威远伯侄孙,还有。“苏氏掰着手指细数,忽然倒抽冷气,“都是掌管漕运、盐铁的要紧衙门!“
沈钧钰猛地击掌:“孙儿明白了!“他在厅中来回踱步,云纹皂靴踏得青砖咚咚响,“这些人虽不成器,却能在各衙门走动。若宣王用解药要挟。“
“何须解药?“晏菡茱突然开口,惊得众人转头。她起身推开半扇雕花窗,寒风裹着雪粒子扑面而来:“诸位可记得端王谋反时用的傀儡香?“
老夫人浑浊的眼珠骤然精光四射:“你是说。“枯枝般的手指攥紧佛珠,“那些脏病。是幌子?“
“孙媳斗胆揣测。“晏菡茱关窗转身,发间金步摇在烛火中乱晃,“太医院说这病会使男子。不举。“她颊边飞红,声音低下去,“可若是某种毒,既能让人生出红疹,又能。“
“又能令人神智昏聩!“沈钧钰接口道,“就像当年父亲中的傀儡香!“
苏氏手中茶盏“当啷“落地,碎瓷溅到晏菡茱裙边:“那。那些治好的。岂不是。“
“母亲莫慌。“沈钧钰扶她坐下,“太医院案卷孙儿都看过,所谓'痊愈'不过是红疹消退。若真是毒。“他望向窗外飘雪,“宣王手中必有真正的解药。“
老夫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晏菡茱忙递上参茶。老人就着她的手啜饮两口,哑声道:“明日。让庄子上送二十车陈醋进城。“
“母亲这是?“苏氏不解。
“醋能验毒。“老夫人摩挲着茶盏边缘,“永昌三年的宫变,叛军就是在井中下毒。“话未说完又咳,晏菡茱轻拍她佝偻的背脊,发现老夫人中衣已被冷汗浸透。
更漏声又响,沈钧钰吹熄两支蜡烛:“祖母早些安置吧,孙儿这就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