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不过,你的父亲真的很厉害啊!在京华大学教书可是很不容易的,刚刚他对视我的时候,我都紧张得说不出话。”
随后,话题一转:\"哎呀不说了,你在单位情况如何?几年能分到房子吗?”
听到房子的事,姜鹏顿时苦下脸来。
作为一个新入职大学生,虽备受重视,却注定无法参与分配稀缺资源,更何况他这样的后进者怎能抢老同志们的福利呢?
之后豆儿带着他前往旧废品站逗留片刻,这一天陈大维也恰好造访1978大楼,同时将曾经的助手叶雯唤来见面。
自刘元出国两年,叶雯一直保持独身状态未曾改变心意。
“陈先生,您找我?”她恭恭敬敬问向对方。
“小叶工作适应怎样?可还顺利?”
一句闲谈之中实则意味深长。
身为下属,她瞬间读懂其中深意,稍作迟疑后正面对视对方,简短回复:“还好,学习了很多东西。”
略作沉吟之后,陈大维补充说明:“还有件事,告诉你吧,刘元今年会回国。
你们目前进展如何?”
听完这句话,女子轻轻摇了摇头:“知道的,他说过。
只是......不太好描述现状吧。”
陈大维实在不解,这位留学博士为何屡次放过优秀女性。
这么多年过去依旧未能成功接近叶雯。
假如非因倾心别个姑娘,实在难以放心让她卷入自己的特殊计划中。
观察出上司犹豫情绪,叶雯主动请缨询问:“您是否有所任务需要交代?”
“嗯,有件事情,跟你说说我有个女儿你应该了解。”陈大维停顿片刻接着介绍详细情况。
“嗯,名叫豆儿对么?”
“没错,最近结交了一位男生今天上午去学校见过面了。
唉……我想请你帮忙侧面打探一下,不确定他对女儿的感情是否
小雨因为长期缺少父亲的陪伴,对江海鸣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心理距离。
而最近发生的种种误会,更是让她对这位从未谋面的“爸爸”心生怨恨。
林宇轩虽聪明过人,但即使再怎么机智,也无法猜到江海鸣的真实身份。
随着误会加深,两人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这导致江海鸣回到家中探望的机会越来越少。
再加上他的工作性质特殊,除非有人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接触到他身边的人,否则根本无法获取他的行踪信息。
而即便是他身边的亲友,比如李晴想要联系江海鸣也并不容易,只能碰巧才可能实现。
日子如常过了七年。
这些年里,江海鸣成功解决了多个医学难题,在某医疗公司旗下的产品目录中,无论人工肾脏还是人工心脏,所采用的技术均居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这些技术公开版本都经过弱化处理。
在江海鸣个人实验室里,一个接近完工的生化人模型已然成形。
从前只是个外壳,现在除了大脑位置空缺外,其余部位皆装备齐全。
这个生化人以自然界中的食物作为能源来源,依靠分解碳水化合物生成充足能量供全身肌肉使用。
用克隆技术制造的血循环设备则可独立向大脑和皮肤组织供血;其骨骼结构融合了空间技术和昆虫肌体纤维材料,在动力支持下完成正常运动功能。
尽管此物形似人类,本质却完全不同。
这段时间内,江海鸣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志愿捐献者贡献一颗大脑用来完善人体实验数据收集过程。
尽管听上去疯狂至极,对于具备科学牺牲精神的人来说,他愿意争取这样难得的机会。
他联合团队成员发出了大量此类邀请,可惜始终未等到符合条件者出现——一来要求捐赠对象身体机能濒临崩溃但大脑健康完好,二则时间限制严格许多突发事故患者来不及提取大脑就去世了,且老年人大脑状况也不适合进行类似改造手术,极易在移稙植过程中衰竭死亡。
其实,没有自然人的大脑样本对他的研究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以往全依赖于复制品进行测试模拟工作。
不过复制样本存在一大致命缺陷:完全没有过往记忆意识内容。
一日正在忙碌之中,突然间响起一阵铃声打断了进程。
平常实验室电话甚少会响起来,一般经由前台总机筛选过滤重要来电再递送到这边。
如今能迫使自己从研究岗位抽身出来接听电话的人物名单日益稀少。
但这通突如其来的电话让江海鸣明白事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江总,就在五分钟之前京城南部某机场的一场试飞活动中发生严重事故。
试飞员因飞机故障强行着陆失败引发火灾。
虽然命保住了但是受到极其严重的创伤”。
电话那头简单明快地汇报当前形势。
江海鸣立刻安排综合急救车组赶往现场。
这种特制医疗车队包括五辆改装大巴车辆装载各类精密仪器共同合作可以实施野外紧急救治甚至必要时候完成尸体解剖保留器官样本任务是他在国内研发配置最高水准装备之一 。
当江海鸣抵达现场时五辆车队已经到位连贯成完整系统。
“患者状况?”成为他开口第一句话回答让人情绪瞬间低落下来:病患双腿截肢、全身烧伤面积广脏器多处受损预后不良结果几乎确定无疑。
对于一名战士飞行员来说失去行动能力相当于彻底告别飞行梦想。
江主任转头指向医疗车负责人,“我已经把最精锐资源带齐这里就是负责此项任务核心主管任何需要我们都将尽全力配合”。
接下来持续约两天的抢救过程中各种极端手段尽出依旧未能稳住病人生命指标多次接近临床终点边缘。
期间即便非专业医师出身得江海鸣数度亲自参与其中利用自己掌握独特知识助力团队奋力一搏 。
然而所有人心里清楚这位战士继续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秦科长在向上司以及家属说明情况报告时也不得不承认已属尽人事听天命情形。
三天挣扎之后唐建平仅剩残躯全靠外部器械维持基础生物活动指标维持生存 。
最终家眷含泪做出放弃治疗选择让他们爱子能够安静离世而不是在极度痛苦中拖延最后岁月 。
“不要再折磨建平 , 让我老公平静地走吧。”唐妻及其双亲抹着眼泪如此决断。
再次到场的江博士深知必须主动向逝者遗属阐述项目方案包括相关军官群体在列共同听取计划细节解释。
“两位长辈嫂夫人我们之前跟小唐签订有一份特别协议名为自愿捐献类型不同于传统概念它适用于目前特殊情况即面临无可挽回伤病阶段允许参与我们新型尝试。”
话虽绕远终究清晰传达主旨意思。
“什么?儿子还没离开你们就想着
在这个特殊的地方,一套精密的装置能够将人体进行细致的“拆解”。
不过,李程远在把人放入设备后,并没有完全信任这套设备。
毕竟这是首次尝试,而且对方是一位杰出的人物。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李程远借助自己的空间能力,在极短时间内成功提取出了赵明轩的大脑及其脊髓神经。
此外,他还取下了一些骨骼与器官样本,用来专门设计适合赵明轩的新生物机械身体。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程远的实验室忙碌不停。
他的助手们虽然努力工作,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他们只能承担一些辅助性任务,真正核心的工作仍然落在了李程远身上。
即便拥有空间技巧的帮助和先前的准备,面对如此复杂的挑战,他也不免感到压力重重。
毕竟,这一次涉及的是一个真实人类的大脑,不是那些容易替换的复制品。
因此,李程远不得不集中大半精力用于保护被提取出来的大脑。
随着关键组件的逐步培养,新型生化躯体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完成。
尽管还有很多功能性模块未完善,但至少确保大脑存活的基础构件已经全部到位。
当赵明轩的大脑被妥善安置到专用“头部容器”并连接上维持生命的仪器后,李程远迎来了整个项目最紧张的阶段。
实验室内气氛诡异又沉重,那颗银色光泽闪耀的机械头安静地放置在一个充满管道与电缆的大箱上。
尽管画面令人不寒而栗,此刻李程远却认为到了应该唤醒沉睡中的意识之时。
\"请立刻移除视野范围内的一切反光物,无法移动的,请用布遮盖。
\"李程远对着身边的工作人员下令,他担心刚苏醒的意识若看到自己现在的状态会受到极大心理冲击。
通过特定刺激,赵明轩逐渐睁开眼睛。
这个看似平凡的动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起来——它意味着眼皮的动作完全出自于大脑的指令控制,而非单纯的程序设定。
\"我...我在哪里?\"沙哑低沉的嗓音打破了沉默。
虽略显陌生,但确确实实出自赵明轩本人。
\"这是我的声音吗?难道我戴着耳机?\"接着便是他的第二个问题。
他已经注意到音色的变化,这种效果倒有些类似平日里通过耳机听见自己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