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眼底藏不住的厌恶,什么五斗米教,在他看来就不是什么正经的存在,再加上这伙人居然敢偷偷打入汉土,罪无可恕。
他不耐烦的摆手,“全部拉下去,斩!其他人,霹雳炮瞄准沮县,轰击两轮,然后攻城。”
只轰两轮,是怕伤到城中百姓。
能把城墙或者城门轰出缺口,就足以让北军畅通无阻。
“不要啊,我等投降。”
杨昂等人如丧考妣,不停的求饶,袁绍都懒得多看一眼。
霹雳炮开始轰击城墙,袁绍又下令道:
“来人,速去传令周仓、杨定前来随帐听令,贻误军机者,军法从事。”
到了这里,他已经知道周仓杨定二人率军在凉州的消息。
对于要对他们发号施令的事,袁绍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天子问罪的圣旨一日不到,逼急眼了他带着北军往扬州打。
北军搭建起霹雳炮,不多时就准备完成,呼啸的石弹开始攻城。
城内的张鲁懵的不能再懵了,怎么又来了上万汉军。
他只能不停喊道:“守住,一定要守住。”
四面八方的汉军一起发动攻势,他能守得住才怪。
城墙出现缺口的那一刹,四周炮声停歇了,鼓声激昂,汉军大喝着,犹如潮水一般席卷而来,同时,双方相互倾泻箭矢。
云梯被搭起,攻城槌在砸门,道兵们感觉自己不像是在面对差不多数量的敌兵,觉得自己至少被二三十万人包围。
惨烈的攻城战中,袁绍升起大帐,周仓、杨定以下属的姿态来听军令。
袁绍就一句话,“天黑之前,务必打入城内。”
“喏。”两人抱拳,随之退下,对张鲁的进攻加码。
短短两个时辰后,已经有汉军杀上城墙,张鲁在亲自上阵砍杀一段敌兵后,被各处即将失守的汇报给吓破了胆。
他从来没打过这样的仗。
在他的潜意识里,自己五万大军居高临下守城,攻城方不利于施展,他可以用五万人抗住几十万人进攻。
事实是他的伤亡虽不算太离谱,他的手下还有三四万人,但城墙已经几度易手。
“天师,撤吧!”杨任面色那叫一个惨白,开始奉劝起张鲁: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返回益州,天师仍旧是益州牧,要是折在了这里,就什么都没有了。”
张鲁内心天人交战,缩回墙后瘫坐着,摇头道:
“不行,李业怎么办?他不是率军北上了吗?”
一旦他走了,李业退路被断,五万人马就成了瓮中之鳖。
杨任着急的在血水里爬过去,“都到了此时,还管他们作甚?再守下去,弟兄们死绝了,就算守住了沮县又能如何,没有兵马,天师还能坐稳益州牧的位置吗?”
到时候绝对是李业上位,而他们付出这么多,又得重新龟缩进汉中。
不对,可能汉中都回不去,现在那地方已经被诸葛亮控制。
“这……这……”张鲁还在犹豫。
杨任咬牙道:“我等拼死掩护天师突围。”
趁他们现在还有三四万人,想走倒是不难。
张鲁长叹一口气,爬起来,朝城墙外探出脑袋,看了眼那袁字旗,苦涩道:
“好端端的,袁绍怎么在这里。”
杨任愤懑道:“搞不好我等是被庞统卖了。”
他们才进入凉州几日,汉廷收到消息调兵,再快也快不到这种程度。
张鲁已经无法去思考细节,做出此身最艰难的决定,道:
“撤!”
杨任眼前一亮,跟着起身,喊道:“杀出城去,掩护我与天师先撤。”
道兵的反扑开始了。
袁绍处在临时搭建的小了望台上观察局势,一眼就判断出张鲁的目的,冷笑道:
“还想跑?”
他当即做出针对调整,调飞熊军骑兵去绞杀。
贾诩出现在他身后,跟着观察了一会儿后,摇头道:
“道兵战斗力凶悍,想要抓住张鲁,难。”
袁绍当他是在说笑,淡声道:“先生此言差矣。”
六万五千人打五万人,还能让贼首跑了,他袁绍的名气也太有名无实了。
“穷寇莫追啊,”贾诩声音悠长,事到如今他没法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不如随着袁绍,再立大功,看看能不能将功赎罪。
他是真不想掉脑袋。
“袁将军,在下且问你,这三四万人若拼死保护张鲁,你要将其歼灭,需要多长时间?”
袁绍皱眉,他想说等伤亡过半时,道兵自然就会溃败。
但没说出口又被自己咽回去。
如果道兵的主将是别人,还真可能漫山遍野都是逃兵,如果是张鲁的话,很难出现这种情况。
道兵大多数人追随张鲁之前,都是即将饿死的饿鬼。
张鲁让他们吃饱了饭,把汉中打造成世外桃源,道兵会绝对会拼尽一切保护。
“两三日吧。”
“两三日之后,李业也收到消息要跑了,就看袁将军是打算杀张鲁放走益州五万人马,还是杀五万人,放走一个张鲁了。”
袁绍在思考,贾诩又道:
“张鲁逃走,有三点利好,一,此人回去后必找庞统算账。二,袁术见他遭受重创,容其不得。三,此人活着,汉中就不太可能突然发生动乱,朝廷可以慢慢安抚民心。当今,应该奔着以飞熊军为主尽可能追杀道兵,造成重大杀伤。同时率主力北上,再来一次十面埋伏。”
与其把战果打成歼敌三四万,斩将张鲁,汉中造反。
不如打成歼敌九万,收复沮县,再次名扬天下。
跑一个张鲁没事,但这十万大军绝不能放跑。
袁绍此刻还真庆幸起自己带上了贾诩,关键时候,他的脑子确实好用。
“好,来人,传令全军,北上!令杨定追杀张鲁,天涯海角,也不能将其放过。”
命令下达,袁绍右手搭在腰间剑柄上,果断转身离开。
贾诩看的直咂舌,他跟袁绍共事的时间并不多,现在总算知道为何天子如此重用对方。
此人的能力,绝对在那曹操刘备之上。
袁绍两字,是本朝的曹刘越不过去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