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嬷嬷之所以选择向王夫人告密,主要还是因为决定代替沈小姐入学国子监的是探春,而王夫人又是探春的嫡母,虽然如今在府里的权势大不如以前,但想要借着孝道压探春一头,仍然还是轻而易举的。
王夫人听了之后,立刻就派人来唤探春到自己房里说话。
黛玉和迎春、惜春却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见探春久久不回,又派出丫头到王夫人院子偷偷打听,这才知道,因为入学国子监的事情,王夫人把探春训斥了一顿,然后又把她拘在自己的院子里抄写经书,看那架势,晚饭之前是别想着出来了。
还没想出解决的方法,这边厢,邢夫人也打发人来把迎春唤了去,留下黛玉和惜春面面相觑。
过了半晌,黛玉才意有所指的摇了摇头,向着惜春叹道:“恐怕二姐姐今儿下午也难以抽身了。”
邢夫人和王夫人向来对迎春和探春很少关心,如今却不约而同的把她们都唤到了自己的院子里,想必是事情泄露了出去,迎春的院子里有人跑去向她们通风报信。
惜春不由得沉下了脸,咬牙切齿的道:“看来府里的下人们,又该整顿一番了。”
邢夫人和王夫人能够这么快得到消息,不外乎是迎春的院子里出现了叛徒,这么简单的道理,黛玉稍微提醒一下,惜春自然也就想明白了。
惜春当即表示,就算迎春和探春不能成行,自己也仍然可以跟黛玉一起去国子监。
不过黛玉想到她年纪还小,而且又是客居在荣国府,身份有些尴尬。
若是三春一起行动,惜春跟着去凑凑热闹也就罢了,到时候就算长辈们责怪下来,也有姐妹们一起分担。
现在迎春和探春都被绊住了脚,只剩下惜春一个的话,黛玉就不太想让她卷入这场旋涡中了。
否则到时候两府所有长辈的责难全都压到惜春头上来,恐怕这孩子会有些承担不起,要是再次被打击的心灰意冷,回到了前世的轨道上,那就糟了。
所以黛玉还是劝说惜春留在荣国府,打听着邢夫人和王夫人处的动静,有必要的话想办法替迎春和探春解围,自己则决定离开贾家,另外想办法。
真不行的话,也就只有自己独自上阵了。
当初在上书房,面对一众皇子皇女和他们各自的伴读,黛玉都没退缩过,现在不过是面对一群国子监生而已,也就是人数多了点,气势上还未必比得过皇宫里的那些人,她又何惧之有?
惜春拗不过黛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悄然离去,腮帮子气鼓鼓的,满脸的不甘心,一个人托着腮帮子生闷气。
片刻之后,惜春的眼珠子突然骨溜溜的转了几下,似乎想到了什么,当即带着自己的贴身丫鬟,径直朝荣庆堂而去。
黛玉并不知道惜春又想出了什么鬼主意,在马车上跟玉华公主商量了一下之后,两人决定还是先去国子监,免得时间拖得越久,外面的风言风语就越多。
玉华公主得知宝钗和三春等人其实都想要帮黛玉的忙,没奈何家里的长辈却坚决反对,这才使得黛玉的求助接连受挫,一时间又是气愤又是头脑发热,不管不顾的表示,干脆就说沈小姐手上的国子监入学名额已经转让给了自己。
虽说皇帝肯定不会允许玉华公主天天出宫到国子监来上课,但以她堂堂的公主的身份,难道想占据一个国子监的入学名额都不行?
大不了只是占着位置不来上课就是了。
国子监里有许多权贵之家的恩荫子弟,不也都是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吗?
黛玉听了之后,只是摇头不语。
以玉华公主的身份,真要是这样做,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别说国子监的那些博士和监生们不敢反对,就连在背后掀起这场舆论风暴的人,也未必敢把战火直接烧到玉华公主的身上,否则就是故意抹黑皇室的名声,真要被追查出来,绝对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嘴上不敢说,却不代表心里不会想。
玉华公主真要是白白占据一个国子监名额,却只在报名入学时来打个幌子的话,多半会让皇室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太上皇和皇帝都不会允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因此到时候,玉华公主免不了要受到处罚。
所以黛玉还是不想把玉华公主牵扯进来。
黛玉正在劝说玉华公主改变主意,却突然巧遇了湘云。
湘云毫不客气的上了黛玉的马车,双方见礼过后,就指着黛玉开始兴师问罪。
却原来她也收到了风声,说是黛玉打算去国子监报名入学,同时手上还拥有原本属于沈小姐的名额,正欲另外找一名贵女与她同行。
这种有趣又热闹的事情,怎么能少得了唯恐天下不乱的湘云,她第一时间就行动起来,派出下人去满京城打听黛玉的行踪,于是知道林家的马车从宫中出来之后,就径直去了荣国府,这才匆匆忙忙的坐车前来寻找。
湘云不满的表示,黛玉实在是太不够意思了,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来找自己帮忙,却要先去找宝钗和三春?
黛玉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湘云的学识其实比三春更适合入学国子监,毕竟她在院试中取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与宝钗也在伯仲之间。
只是黛玉考虑到她如今是寄住在叔父家里,史家又是一门两侯,虽然已经有些败落了,但毕竟还是要面子的,湘云身为侯府千金,要是公然在国子监抛头露面,与众学子一起上课的话,她的叔叔和婶婶们又岂能允许?
湘云可是还有几个堂姐堂妹,这几年都是要开始议亲的,史家必然不会让湘云败坏他们家女子的声誉。
湘云却甚是洒脱的表示,大不了就断绝同两个叔父的关系,直接去林家投奔黛玉,反正这个忙她是一定要帮的。
黛玉也知道湘云在史家过的不甚如意,再看她甚至已经提前扮成了男子的模样,可见其决心,一时也不好再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