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和沈小姐都保留了自己的国子监入学名额,让学政的脸色变得相当难看。
这样黛玉免不了有些怀疑,他是不是早就跟其他学子有了私下的交易,打算把这两个入学名额卖出一个好价钱。
不过之前说的话里被黛玉揪出了错漏之处,学政知道黛玉并不好惹,因此见她们坚持要保留入学的资格,学政也不敢再说些阴阳怪气的话,免得多说多错,又被揪住了把柄。
目的未能达成,学政的态度就变得更加冷淡了,把引荐黛玉和沈小姐去国子监读书的凭证交给她们之后,就直接端茶送客。
离开学政\/府邸之后,沈小姐拿着那封引荐信有些为难。
她的家教相当严,家人能够允许她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已经是努力抗争之下才争取到的结果,如今这个国子监入学资格,对于她来说就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虽然刚才迫于情势,而且在诸位闺蜜的支持和勉励之下,沈小姐难得硬气了一把,跟黛玉一起坚持索要原本就该属于自己的权利。
可现在真把入学的推荐信拿在了手中,沈小姐这才有余暇去想起这件事的后果,家人是绝对不可能让她跟一群男子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的。
若她真敢这样做,自己和家族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到时候恐怕用不着别人指指点点,她自己的亲生父母都能活活把她给打死。
毕竟用世俗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件伤风败俗的事情。
黛玉看出了沈小姐的为难,于是善解人意的表示,虽然拿到了国子监的入学资格,却未必一定要去,反正她们隔三岔五的都能在梦中接受名师的指导,去不去国子监读书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像是黛玉自己,其实就没有去国子监的必要。
毕竟她现在身为玉华公主的伴读,可以直接跟皇子皇女们一起在上书房接受名师大儒的指导,那里的先生全都是太上皇和皇帝精心挑选出来的,水平自然比国子监的那些博士们要高上不少。
能够进上书房读书的人,谁还会在乎国子监呢?
只不过在刚才那种情势之下,要是不把这两个国子监的入学名额争取回来,那她们这群贵女就等于是全程受到学政的打压,只能在口头上勉强反击几句,未免也太过憋屈。
其他的贵女们也在旁边七嘴八舌的附和着黛玉的话,全都看学政的那副嘴脸相当不顺眼,并且表示黛玉和沈小姐做得好,总算是给大家出了一口气。
她们凭本事得来的国子监入学资格,就算是自己不要,也不能便宜了别人,更不能留给学政去做人情。
以学政那副瞧不起女子的嘴脸,就算黛玉和沈小姐让出了国子监的入学名额,恐怕也只会让对方更加的看不起,越发觉得她们是一群可以随意欺压的弱女子。
对于这样的人,就是要跟他对着来,狠狠的打他的脸才行。
沈小姐在黛玉等人的劝慰之下,心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只要大家不觉得她拿到了国子监入学资格,最后却不敢入学,是种太过怯懦的行为、丢了大家的脸面就行。
把有关学政的烦人的事情都抛诸脑后,众人又叽叽喳喳地讨论起了接下来的计划。
之前因为时间紧迫,大家都忙于备考,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聚在一起玩乐了,再加上有些贵女家中对她们参加科举持反对态度,无形中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使得众人这段时间身心都处于紧绷状态。
如今好不容易等到院试结束,下一次的乡试则要等到明年八月,还有近一年的时间去准备,因此倒也不用急于一时,正好可以空出时间来让大家聚会几次,联络一下感情。
特别是那些没能通过院试的贵女,现在更是无事一身轻,早就已经迫不及待的筹划着聚会事宜了。
贵女们心情难得的放松了下来,兴高采烈的讨论着接下来的行程时,贾家也正处于阖府兴奋的状态之中。
这一届的科举到现在,京城中的勋贵和官宦之家中,恐怕也只有贾家最出风头了。
每轮考试结束之后,报喜的人络绎不绝的来了一波又一波,几乎要把宁荣街的石头都给踩出脚印来。
毕竟三春和贾琮、贾环等人都参加了科举,而且全都一次又一次无比顺利的通过了考试。
对于儿孙不成器、许多年都没有出过这种光耀门楣的事情的贾家来说,这绝对是值得大张旗鼓加以庆祝的事情。
要不是之前黛玉曾经反复叮嘱过贾母,贾家现在诸事都不宜太过高调,宁荣两府说不定早就不知猖狂成什么样了。
主管族学的贾敬和荣国府的袭爵人贾赦,对于三春和贾琮、贾环都是勉励有加,陆陆续续的赏赐下了不少的好东西,作为他们连续通过三轮考试的奖励。
虽然言语中免不了唏嘘几句,可惜三春不是男孩子,否则只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明年的乡试中取得举人的身份,就算无法通过之后的会试、成不了进士,凭借贾家的人脉资源也足以运作一番,让她们走上为官作宰的青云之路。
至于贾琮和贾环,毕竟学武的时间还是太短,虽然通过了之前的院试,但排名已经比较靠后,若是想要通过接下来的乡试、取得武举人的身份,不仅需要更加勤学苦练,还得有点运气才行。
武科举的乡试时间跟文科举又有所不同,提前到了来年的三月,乡试之后隔不了几天就举行会试,因为武科举的特殊性也不再有殿试,会试的成绩就是最终的结果。
毕竟武科举到最后都是真刀真枪的打擂台的形式,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谁上谁下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技不如人也不会有人提出异议,要不怎么会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呢?
但以贾琮和贾环两人的年纪以及学武的时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因此贾家上下还是对他们寄予了相当大的期望。
就算明年的乡试和会试无法取得好的名次,贾家也有能力把他们送到军中去镀镀金,到时候说不定就能混出一个名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