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让妻弟通过地下钱庄转到境外了,还有一部分买了房产,用亲戚的名字代持…… 我知道早晚要出事,可每次看到钱,就控制不住自己。”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这是他紧张时的习惯动作,此刻却显得格外无力,“我对不起组织,也对不起家里人。”
专案组的记录员小李飞快地敲击键盘,屏幕上的文字随着池贾的供述不断增加。她抬头看了一眼林纾,眼神里带着释然 —— 从最初接到举报线索时的迷茫,到突破关键证据时的兴奋,再到如今听到完整供述的平静,近一年的调查终于迎来了曙光。桌上的咖啡已经凉透,杯壁上的水珠顺着杯身滑落,在笔记本上留下淡淡的水渍,却没人顾得上擦拭。
随着池贾的配合,更多隐藏的细节被揭开。他交代,曾多次利用职务之便,为关联企业 “打招呼” 逃避环保检查;在干部提拔中,收受他人财物为其提供帮助;甚至在疫情期间,挪用防疫专项资金为企业 “纾困”,实则中饱私囊。每一项供述都让在场的侦查人员心头一沉 —— 这个看似儒雅的官员,早已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中彻底迷失。
“为什么现在愿意全部交代?” 林纾放下笔,语气平静地问道。池贾苦笑了一下,眼底泛起红丝:“看到盛泰建材厂遇难工人的家属照片,我夜里睡不着觉。他们的孩子没了父亲,我却还在为自己的前途掩盖真相…… 再抵抗下去,良心不安。”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低沉,“而且我知道,你们掌握的证据已经足够定我的罪,继续狡辩,只会罪加一等。”
当池贾在供述笔录上签字时,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审讯室里格外清晰。他的签名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力,笔画间带着明显的颤抖,仿佛在为自己的罪行画上沉重的句号。林纾看着他落寞的背影被法警带走,心里没有丝毫的轻松 —— 这场反腐战役的胜利,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老百姓的期待,容不得半点懈怠。
回到专案组办公室,林纾将一摞厚厚的案卷材料放在桌上,指尖拂过封面的 “池贾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案” 字样,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一年前。那时,他们刚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只有寥寥几行字,指向池贾在土地审批中的异常操作。最初的调查举步维艰,相关企业拒不配合,关键证人受到威胁不敢开口,甚至有 “上面的人” 打来电话 “询问情况”,试图干预调查。
“林组,还记得我们去青州市查账户时的情景吗?” 老冯端着一杯热茶走过来,打断了林纾的思绪,“当时银行工作人员百般推诿,我们在银行守了三天,才拿到关键的流水记录。” 林纾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苦涩:“还有去盛泰建材厂走访时,村民们一开始都不敢说话,我们每天去村口跟他们聊天,讲政策、说法律,才慢慢获得他们的信任。”
那些艰难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 为了核实一笔境外资金的流向,小赵熬夜翻译外文银行单据,眼睛红肿得像桃子;为了固定证人证言,小陈冒着大雨去偏远山村,回来时浑身湿透却紧紧抱着装有证据的文件袋;林纾自己也曾因为连续加班,在办公室晕倒,醒来后喝了杯红糖水又继续工作。支撑他们走下来的,是 “一定要查清真相” 的信念,是老百姓期待的眼神,是对党纪国法的敬畏。
如今,案卷材料已经堆满了整张办公桌,每一页都记录着调查人员的心血。资金流向图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得清清楚楚,证人证言按时间顺序排列得整整齐齐,法律文书经过反复审核确保无误。小李正在将这些材料分类整理,准备移送司法机关,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跳动,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却又充满了成就感。
“林组,所有材料都整理好了,明天就可以移送检察院。” 小李将一份移送清单递给林纾,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我们终于把这个腐败团伙连根拔起了!” 林纾接过清单,仔细翻看每一项内容,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专案组办公室的窗台,林纾就拿着一份红头文件站在了会议桌前。文件首页 “关于总结池贾案调查工作经验做法的通知” 几个黑体字格外醒目,他指尖在纸页边缘轻轻摩挲,目光扫过参会组员疲惫却明亮的脸庞 —— 从案件突破到移送司法,大家连续高强度工作了近三个月,原本以为能稍作休整,却又迎来了新的任务。
“通知要求我们从案件查办流程、证据固定、阻力应对等方面梳理经验,还要分析暴露的问题。” 林纾将文件分发给众人,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却依旧有力,“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总结,更是为以后查办类似重大复杂案件提供参考。大家把各自负责环节的心得都梳理出来,我们一起打磨这份报告。”
会议结束后,办公室里很快响起了键盘敲击声和纸张翻动声。负责证据固定的小陈抱着一摞案卷坐在桌前,指尖划过每份证据材料的编号,脑海里浮现出当初核查资金流向的场景 —— 为了确认一笔境外转账的真实性,他连续三天泡在银行档案库,逐页翻阅五年前的交易记录,手指被纸张边缘划破也没察觉。“证据链的完整性是关键。” 他在文档里敲下这句话,又补充道,“对涉及地下钱庄、代持账户的证据,要提前联动金融监管部门,同步固定交易凭证和身份关联材料,避免证据灭失。”
老冯则坐在窗边,对着电脑屏幕梳理法律适用方面的经验。他戴着老花镜,手指在《监察法》条文上反复划过,想起案件初期因涉案人员级别高、法律关系复杂,团队曾多次召开研讨会,甚至邀请法学专家远程指导。“重大案件要提前启动‘法法衔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