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星城市政府办公楼四楼会议室,一场关于5G建设“星城—召阳联动带”发展的专项调度会正在召开。
李志远坐在主位,陈启明虽已升任市委书记,但仍习惯性地提前来到会议室,与李志远交换意见。
“昨天召阳的会,你怎么看?”陈启明一边翻着文件,一边开口。
李志远没急着回答,而是缓缓道:“省长不只是要建基站、铺光缆,他是以此为切口,重新洗牌全省产业地图和干部权力格局。”
“说下去。”
“凡是动作快、数据好、落地实的地方,未来五年在省里的发言权就会上升;反之,将被边缘化。这次他挑召阳,就是想打破原有行政惯性。”
陈启明合上文件,点头:“正因为如此,星城不能慢半拍。”
两人目光交汇,彼此都明白,哪怕是“凡系铁三角”,也要在这场竞速中拿出成绩来证明自己。
——
星城市是潇湘5G建设最早启动的城市,早在2019年下半年,在李一凡主政时便已开始推动5G产业生态圈试点。当时星城高新区便引入了中兴通讯、凡星科技、润泽通讯等关键企业,搭建5G技术试验基地。
而今,进入全面商用阶段,如何将5G从“部署”过渡到“变现”,才是检验政绩与执行力的关键。
市发改委主任钟子谦在会上提出:“我们可以优先在天心区、岳麓区率先部署‘5G+医疗’与‘5G+政务服务’试点,同时推动智慧社区试验,把本地房企联合起来试水场景改造。”
市委秘书长梁国涛补充道:“另外,星城的高铁南站枢纽已经进入改造期,可将其打造成‘5G+交通’示范样板,与机场一体化运转,展示星城综合枢纽的效率与未来感。”
李志远听完,语气沉稳:“项目推进可以快,但各位记住一句话——数据必须跑得比话快,实景必须落得比ppt快。”
“我们要给李省长看的是解决方案,不是概念词。”
“每项试点,三个月内必须完成阶段性成果并形成报告。”
他扫视全场:“责任到人,今天会后分头下沉。”
——
与此同时,在潇南新区,一家名为“星启未来”的5G智慧工厂正悄然上线。该厂由凡星资本与星城智能装备集团共同投资,专注于高端数控设备与工业物联网控制模块,是潇湘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重要试点。
厂房内,机械臂在5G网络控制下高速运转,5秒钟完成一次精密切割与打磨;AGV小车实时调度,仓储系统精确入库出库;中央控制室内,工程师实时通过AR眼镜监测温度、转速与振动数据。
这是李一凡曾经亲自审批推动的样板工程,项目落地之初便被赋予“星城市5G工业智造样板”之名。
此刻,李晓薇穿着一身白色工装,戴着凡星员工证,站在厂区边缘的展示台前,向前来调研的省委外事办主任陈明远介绍试运行情况。
“李省长有句话讲得很好:5G不是通信产业的终点,而是全产业数字转型的起点。我们做传媒的,也要学会听懂信号背后的命令。”
陈明远看着她,不动声色道:“你的公司,早已不是单纯的传媒平台,而是他的技术‘传声筒’与思想播种机。”
“你做好准备,接下来整个宣传口的重心会转向技术叙事。你们要把一个信号塔写成一个时代的图腾。”
李晓薇一愣,旋即露出一丝笑容:“我已经准备好了。”
——
当天下午,李一凡在潇湘省政府召开5G第二轮部署闭门会议。
这次,他只请了12人,分别来自四大行业:通信、电网、政务服务和教育医疗。
会议议题明确:制定潇湘省“2020—2022年5G全行业融合战略白皮书”,并建立“专项成果归口机制”。
“从今天起,5G成果必须集中备案,谁做了什么、做到哪一步、产生了多少经济效益或民生改进,必须纳入统一报送体系。”
“不能让资源浪费在重复建设,更不能让‘假成果’骗走财政资金。”
“我给你们六个月,潇湘要成为全国第一个5G成果落地并可量化评估的省份。”
会议结束后,陈松年副省长跟上李一凡,低声提醒:“省长,这么压紧,底下会有意见。”
李一凡只轻声回道:“改革不是为了让他们舒服,而是为了让百姓有感。”
“你告诉他们,谁喊累谁靠边,谁做事谁得势。”
——
黄昏时分,李一凡回到办公桌前,桌面上放着一份由林子安经中组部特批发来的“全国产业技术人才双百工程”名录,潇湘提名人数高达31人,居全国第三。
李一凡手指轻敲着名单,目光扫过其中三个熟悉的名字——
一个来自凡星智库,一个来自星城工信局,一个曾是召阳的乡镇干部,如今已成潇南新区的产业处副处长。
他将名单合上,低语一句:
“技术改变世界,而人,决定技术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