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工作更像是最终检验,因为在印制之前,印刷床上就已经排好了顺序,裁剪后,只要不是乱放,基本上就不要对序号重新进行排列,这也方便了族人的操作,节省下大量的时间。
这些被裁剪完成的纸张,按照部落现在的阅读习惯,会在纸张的右侧打孔,然后包裹上更厚一些的纸张——甚至熊木都在考虑用兽皮,作为封面,保护书册不容易磨损。
“打孔我们用的是这种东西,也是参考了水力锻锤,”熊木指着一个具有长长木杆的装置,“纸张对其后,放到这里,按压这个把手,就能将这一端的铁针压起来,然后把纸给戳个小洞。”
熊洪上手试了一下,一册图书大概一百来页,放在打孔装置上,会有两个夹子从两侧把这些纸张给固定住,然后按下把手,在杠杆的作用下,书册的右边,就会被抬起来的金属钉子给穿破,然后松开把手,将打过孔的书册给取下就行。
“打完孔的纸张,就需要进行缝制了。缝制的地方,都在隔壁的装订间。”
缝制的装订间,里面的族人多为女性,装订使用的麻线和针,跟平时缝衣服的不一样,用的都是比较细但却结实的麻线。
“打完孔的纸张,还要在前后放上一张厚纸做成的封面,然后放在一起缝制,缝好之后,还需要对边缘缝制的部分涂抹一些胶水,然后再用一张厚纸给贴住,防止线条被磨损坏。”
“如此一来,这一册的图书就算制作完成了。”
熊洪拿过一本书,上面的油墨味道闻起来很是熟悉,他翻开书册,每一页的正反面,都是整整齐齐、大小相同、笔画规整的文字,在底部中间的位置上,还用数字标注了页码,更方便阅读和查阅。
而在书册外面,用的厚纸作为封面,纸张的颜色有些发黄,不过摸起来挺硬的,保护效果还算不错。
总体而言,这样的一册图书,要是拿到其他部落去售卖的话,至少也能卖几十斤粟米吧。
“按照现在的人手来看,每天差不多能印刷出来五百多张大纸,也就是近3万页,差不多能装订300多本教材。”
熊木颇为“幽怨”地看了熊洪一眼,“要是族长你提前一个月跟我们说,我们也能早做准备,很多技术上的事情,就有更充足的时间来解决,这样大家就不用熬夜了。”
熊洪觉得有些尴尬,这次的确是他没有提前跟大家讲好,导致熊巫都到水村了,他才开始让族人准备雕版印刷的材料,否则按照部落各个工坊的行动速度,早就做好这些书册了。
“可以,这个速度不算慢了,而且也就是这段时间会紧张一些,以后如果部落有印刷的需要,提前跟你们说,至少要提前一个月,给你们准备的时间。”
熊洪心情很好,有了起步的印刷技术,那部落知识的传播、各种资料的宣传以及教育的效果,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当然,这个冬天最多也就是将部落所需要的一到五年级的教材给印刷完毕,更高级一些的东西,受众不多,目前还不需要专门大规模的印刷。
……
“师傅,你要的这些草药都采集回来了!”
伤病坊在部落围墙里一处不起眼的位置,旁边是宗庙、教育院、明观院这些占地面积大、非常重要的地方,伤病坊从外面看来,的确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并且坊门口紧挨着教育院和明观院,被这两个大的院子夹在中间,导致门口只有几米宽,需要穿过十几米长的过道,才能到达“隐藏”在里面的伤病坊。
一般人要是不认识门口那块伤病坊的牌子,估计都不知道部落还有这样一处地方存在。
不过门口虽小,但内里的空间却是很大。
穿过过道,就是一道门,推开门之后,是一处大院子,左右两边沿着院墙搭了好几个草棚,草棚下面摆放满了十几个货架,每个货架上面分成十几层,每层都用竹篾编成的大竹筐,盛放着一些药材。
左右两边的草棚中间,还有一块空地,上面也晒着一些药材。
北边有两栋三层高的小楼,一前一后,南边的楼是伤病坊处理各种药材的地方,三层楼差不多有十四五个房间,每个房间里都配备了一些石臼、石杵、小铡刀、磨盘、药碾、锤子等工具,其复杂的程度,完全可以媲美武库生产坊。
北面的楼,则是用于调配各种药方的地方。
这里面如同明观院下属的研究坊一样,都是干一些调配或者研究的工作。
从熊洪担任族长以来,熊部落通过拜访、吸收、实验等多种办法,将原来部落流传下来的“巫医”之术,经过改良和规范统一,逐渐形成了十几个具有一定作用的药方,帮助很多族人解决了生病却无法医治的痛苦。
在这其中,来自凌河诸部的众多巫们,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每个部落,只要有巫的存在,就证明这个部落“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传承。而在与自然做斗争的时候,每个部落不管自觉还是不自觉,都会总结一些经验,比如各种治病的药草、石头、或者动物器官、内脏,在经常使用的时候,就会掌握一定的处理办法和使用方法。
而熊部落将这些巫给集中到一起,在熊巫的带领下,便向伤病坊教了很多治疗疾病的药方。当然在这其中,从鹿山、白河、貊林等部落中,也得到了很多新的药方以及可以用药的材料。
伤病的压力目前不算大,因为熊洪严格规定了族人必须喝烧过之后的水,严禁喝生水,这就从源头上控制了一些疾病的发生。
而且熊洪对部落内部的卫生要求非常严格,不仅严惩随地大小便的族人,还在围墙里、村子里等居住点里面,设置了统一的厕所,粪便定期有人清理。
每日,部落里每个角落,都会由族人清扫,将落叶、灰尘什么的给扫干净,所以生活在干净整洁的围墙里,族人们的精神状态也很不错,自然生病的也少了。
除了对生活环境的整治,熊洪还规定了,每个族人必须按照要求,参加锻炼,这个方法也被熊姜和巫师们证明有效,而且为了让那些不能剧烈运动的老人们也有锻炼的方法,熊洪还让熊姜模仿各种动物,设计了一系列的动作,让老人们学着做。
当然,熊部落充足的物资供应和保障才是最重要的,每天吃熟食、喝热水,出门的时候有厚实的衣服,睡觉的时候有床铺有被褥,自然不容易生病。
总体而言,有了这些因素,伤病坊每日接诊的族人,几乎是寥寥无几。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熊姜便会带着伤病坊的徒弟们,去周围的山林里,去采摘一些草药。当然,这些都是经过熊洪允许的,并且还会派一队护卫队,去保护他们。
部落尝试某个植物或者动物有没有药效,用的都是最原始最笨的办法,就是自己去尝一点,这也是没有其他办法,要想了解一个东西具不具备药性,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来说,只能“以身试毒”。
好在很多植物毒性并不算大,熊姜等人吃过之后,感觉不对就会会立马吐出来,虽然这样的危险还是有,但总体而言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这些被确定有药用作用的植物——当然也有矿石、动物的角、内脏等,但大部分以草药为主,都会被采集下来,按照熊洪交给的方法,按照“根、茎、叶、花、果、种、皮”的分类,分别进行储存和处理。
就以部落的打虫药为例,最开始的时候,用的就是芜荑,也就是大果榆的种子经过加工后做成的。而芜荑在炮制的过程中,一开始只是捣碎,然后加入一些红土、野菊花末用水拌匀后,成糊状铺平后晾干,再切开,就成了可以吞下去的药。
不过这种药口感非常差,吃到嘴里本能地会吐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熊姜的伤病坊便将采集到的一些水果果干也捣碎加入其中,还从熊洪族长那里要来了一些蜂蜜,混合到里面,揉成一个个小球,晾干后用竹筒或者小的陶罐密封保存。
基本上从野外采集来的这些药材的原料,经过各种处理之后,才被允许用来制作药材。
虽然可能在其中损失了一些药性,但更加安全,要是像以前那样,不管好坏,直接用草药,那样的危险性太大了。
“师傅,我们回来了?”
羽飞带着十几个族人,背着竹子编成的背篓,穿过不起眼的外院门,走在长长的过道上,一边走一边聊着天,见院里没人搭理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便带着他们继续往里走。
这个时间段,基本上是熊姜等十几个老“医师”在一起调配药物的时候,所以没人搭理他们,也是正常。
整个伤病坊,现在有族人四十五,除了熊姜这些医师外,还有处理各类药材的族人二十人,另外就是羽飞这些经常在外面跑,采集草药的“外勤”人员。
“鞋又跑烂了一双,你们等会算一下,我们跑坏了多少双鞋,我去找师傅去拿新的。”
羽飞一边说着,一边在伤病坊听到动静而出来接应的族人帮助下,将背篓给取下,里面一株株完整的草药,轻轻地被取了出来,放在草棚下面的竹匾里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