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位面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身子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天幕,不禁感慨道:“嘿,杨嗣昌他们这应对还算有点章法,城墙上各种防御手段都使出来了,孙传庭还派敢死队去破坏火器,有股子狠劲。新联合部落要是真倒戈,那局势可就有转机了。”
徐达在一旁点头赞同,神色认真地说:“陛下,杨嗣昌在紫荆关指挥得不错,孙传庭在京城也果断。只是北方部落火器威力确实大,城墙都被炸破了,还好预备队及时顶上。新联合部落倒戈这事儿,要是成了,对北方部落打击可不小。”
刘伯温手抚胡须,微微皱眉道:“局势虽有转机,但还不能掉以轻心。北方部落不会轻易认输,肯定会想办法应对新联合部落的倒戈和小部落的骚扰。就看杨嗣昌他们能不能抓住这机会,反败为胜了。”
朱元璋神色凝重,微微点头:“希望他们能乘胜追击,彻底击退北方部落,守住京城和紫荆关,可别功亏一篑。”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天幕前,神色专注,看完后转身对郑和和姚广孝说道:“杨嗣昌和孙传庭面对北方部落的进攻,应对得很坚决。投石车、弓弩手的配合,还有敢死队破坏火器,都干得不错。新联合部落倒戈,这是个关键契机。”
郑和一脸欣慰地回应:“陛下明鉴,杨嗣昌在紫荆关和孙传庭在京城的指挥,让明军士气大振。只是北方部落实力仍在,火器威胁还没解除。新联合部落倒戈虽打乱他们部署,但还得看后续发展。”
姚广孝双手合十,缓缓说道:“陛下,这局势瞬息万变。杨嗣昌他们若能利用好新联合部落倒戈和小部落骚扰的机会,或许能扭转战局。但北方部落必然会拼死挣扎,还需谨慎应对。”
朱棣微微皱眉,目光坚定:“密切关注局势,看他们如何把握这机会,彻底解决北方部落的威胁,保卫大明疆土。”
宣德位面
朱瞻基站在天幕前,紧张得握紧了拳头,喊道:“哇,杨嗣昌和孙传庭好勇敢,面对这么猛的进攻都不害怕!新联合部落要是倒戈成功,京城和紫荆关就有救啦!”
杨士奇笑着安慰道:“陛下,杨嗣昌和孙传庭经验丰富,肯定不会轻易让北方部落得逞。新联合部落倒戈确实是个好消息,但战斗还没结束,我们还得为他们捏把汗。”
于谦神色沉稳,抱拳道:“陛下放心,明军将士们士气高昂,又有新联合部落倒戈相助,局势对我们有利。但北方部落不会善罢甘休,杨嗣昌他们还需小心应对,扩大战果。”
朱瞻基眉头微蹙,担忧地说:“希望他们能顺顺利利地打败北方部落,可千万别出什么意外,京城和紫荆关的百姓都盼着胜利呢。”
嘉靖位面
朱厚熜坐在椅子上,脸色稍微缓和了些,看着天幕哼了一声:“杨嗣昌他们这次倒是没掉链子,防御和反击都有模有样。新联合部落倒戈,要是能稳住局势,也算是他们有点本事。”
严嵩赔着笑脸,附和道:“陛下圣明,杨嗣昌和孙传庭在关键时刻应对得当。只是北方部落火器厉害,即便新联合部落倒戈,也不能小看北方部落的反扑。就看杨嗣昌他们能不能把握好局势了。”
戚继光一脸严肃,抱拳道:“陛下,杨嗣昌他们抓住了新联合部落倒戈这一契机,目前局势有所好转。但北方部落肯定会想尽办法挽回局面,明军需乘胜追击,同时防范北方部落的反击,争取一举击败北方部落。”
朱厚熜微微点头,冷哼一声:“哼,希望他们别得意忘形,赶紧把北方部落的麻烦彻底解决了。”
……
北方部落首领此刻焦头烂额,他深知局势危急,若不能迅速稳住局面,此次进攻必将功亏一篑。他咬咬牙,对身旁将领说道:“先抽调部分兵力,务必镇压新联合部落的叛乱,不能让他们与明军会合。告诉将士们,全力进攻紫荆关和京城,只要攻下其中一处,局势便可逆转。”
将领领命而去,匆忙带走一批精锐去对付新联合部落。而在紫荆关,杨嗣昌见北方部落阵脚大乱,心中大喜,对洪承畴说道:“洪大人,敌军后方生乱,正是我们反击的好时机。你带领一队人马,从侧门杀出,冲击敌军侧翼,我在城上指挥,以弓弩手和投石车配合你。”
洪承畴应道:“好,杨大人放心,看我杀他个片甲不留。” 说罢,洪承畴点齐一千精兵,打开紫荆关侧门,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北方部落侧翼。
“杀啊!”洪承畴一马当先,手中长刀挥舞,北方部落士兵纷纷倒下。北方部落侧翼瞬间被冲散,士兵们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前后夹击。
“杨大人,敌军侧翼已乱,我们乘胜追击!”洪承畴派人向杨嗣昌汇报。
杨嗣昌看着下方混乱的敌军,思索片刻后传令:“不可追得太深,防止敌军有埋伏。以杀伤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见好就收,巩固紫荆关防御。”
与此同时,在京城,孙传庭也察觉到北方部落进攻力度有所减弱。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与新联合部落倒戈有关。孙传庭对身旁将领说道:“敌军似乎有所顾忌,进攻势头不如之前猛烈。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组织兵力,打开城门,主动出击,给敌军来个下马威。”
将领面露担忧之色:“孙大人,敌军火器威力巨大,贸然出击,恐有危险。”
孙传庭神色坚定:“此时正是敌军慌乱之时,我们若不抓住机会,等他们稳住阵脚,再想反击就难了。让士兵们准备好湿棉被等防护之物,尽量减少火器伤害。”
于是,孙传庭亲率三千明军,打开京城城门,冲向北方部落大军。北方部落没想到明军竟敢主动出击,一时阵脚大乱。
“弟兄们,为了京城,杀!”孙传庭大声呼喊,士气大振。明军士兵们顶着敌军的火器攻击,奋勇向前。
而此时,在北方部落营地,新联合部落的倒戈行动进展得并不顺利。北方部落抽调的兵力虽不多,但作战勇猛,新联合部落的士兵们渐渐有些抵挡不住。
“大帅,北方部落反击太猛,我们快顶不住了。”一名新联合部落的将领焦急地汇报。
为首的首领皱着眉头:“传我命令,坚守阵地,等待明军支援。派人快马加鞭去告诉杨大人,我们这边情况危急。”
联络人快马赶到紫荆关,向杨嗣昌汇报:“杨大人,新联合部落倒戈后遭到北方部落镇压,情况危急,请求支援。”
杨嗣昌思索片刻,对洪承畴说道:“洪大人,你留下继续巩固紫荆关防御,我亲自带一队人马去支援新联合部落。若他们失败,北方部落将重新整合力量,对我们极为不利。”
洪承畴点头:“杨大人小心,我会守好紫荆关。”
杨嗣昌点齐两千精兵,朝着北方部落营地赶去。一路上,杨嗣昌心中暗自思忖,此次支援务必迅速且有效,否则新联合部落一旦被镇压,局势将再次陷入被动。
当杨嗣昌赶到时,新联合部落正与北方部落的镇压部队陷入苦战。杨嗣昌大喊:“弟兄们,随我冲,解救新联合部落!”
明军如神兵天降,从后方冲向北方部落镇压部队。北方部落士兵没想到明军会突然出现,顿时大乱。
“大帅,明军援军到了,怎么办?”北方部落将领惊慌失措。
首领咬牙切齿地说:“继续抵抗,不能让他们得逞。” 但此时北方部落士兵们已无心恋战,在明军和新联合部落的前后夹击下,渐渐败退。
“大帅,撤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将领焦急地劝道。
北方部落首领无奈,只好下令撤退。杨嗣昌看着败退的北方部落镇压部队,并未追击。他深知,北方部落主力仍在攻打京城和紫荆关,不可贸然深入。
“多谢杨大人及时支援,否则我等今日就危险了。”新联合部落首领感激地说道。
杨嗣昌说道:“首领客气了,我们如今是盟友,理当相互支援。只是北方部落不会善罢甘休,你们要做好准备,加强防御。”
新联合部落首领点头:“杨大人放心,我们会尽快整顿部队,配合明军作战。”
杨嗣昌安排好新联合部落的防御事宜后,立刻赶回紫荆关。此时,紫荆关和京城的战斗仍在继续。北方部落虽在后方遭遇变故,但仍凭借着火器优势,对两座城池展开猛烈攻击。
“杨大人,北方部落火器威力太大,我们的伤亡在不断增加,这可如何是好?”洪承畴看着城墙上受伤的士兵,满脸忧虑。
杨嗣昌看着城外的北方部落大军,心中也十分焦急。他知道,若不能尽快想出应对火器的良策,即便有新联合部落倒戈和小部落骚扰相助,京城和紫荆关也难以坚守。
“洪大人,继续加强防御,尽可能利用好现有的防御设施。我已派人去收集北方部落火器的更多情报,看看能否找到破解之法。”杨嗣昌说道。
而在京城,孙传庭同样面临着巨大压力。北方部落的火器不断轰炸,城墙多处受损,士兵们的士气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孙大人,敌军火器太厉害,城墙快支撑不住了。”一名将领焦急地汇报。
孙传庭看着摇摇欲坠的城墙,大声说道:“传我命令,立刻组织百姓和士兵抢修城墙。告诉大家,只要我们坚守住,就有胜利的希望。”
孙传庭一边指挥士兵抵抗,一边思考应对火器的办法。突然,他灵光一闪,对身旁将领说道:“我们可以制造一些简易的土炮,与敌军的火器对抗。虽然威力可能不如他们,但或许能打乱他们的进攻节奏。”
将领疑惑道:“孙大人,制造土炮谈何容易,且时间紧迫,材料也不好找。”
孙传庭说道:“发动城中百姓,收集各种金属器具,铁匠铺全力打造。我们没有时间犹豫,必须试一试。”
于是,京城内开始了紧张的土炮制造工作。百姓们纷纷响应,拿出家中的金属器具。铁匠们日夜赶工,制造土炮。
与此同时,在小部落区域,支援的明军精锐和小部落战士们继续对北方部落镇压部队展开骚扰。他们发现北方部落因为前方战事紧张,对后方的镇压力度有所减弱。
“兄弟们,北方部落顾不上我们了,加大骚扰力度,烧毁他们的粮草和军备。”明军带队将领说道。
小部落战士们士气高昂,纷纷响应。他们趁着夜色,不断袭击北方部落的后方营地,烧毁粮草和军备,让北方部落首尾不能相顾。
“大帅,后方粮草又被烧毁了,军备也损失不少。”负责镇压小部落的将领向北方部落首领汇报。
北方部落首领愤怒地咆哮道:“可恶的明军和小部落,我定不会放过他们。传令下去,继续猛攻京城和紫荆关,务必尽快攻下,再回头收拾他们。”
然而,此时北方部落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因为新联合部落倒戈以及小部落的不断骚扰,部落内部人心惶惶,一些士兵开始对这场战争产生了动摇。
“大帅,我们这样打下去,何时是个头?后方不安宁,前方又难以攻下城池。”一名士兵私下对同伴说道。
“是啊,听说新联合部落倒戈是因为北方部落想独吞好处,我们拼死拼活,到底为了什么?”另一名士兵附和道。
这些言论在北方部落士兵中渐渐传开,士气受到了严重影响。北方部落首领察觉到了士兵们的异样,他深知,若不能尽快稳定军心,这场战争将走向失败。
“传我命令,告诉士兵们,只要攻下京城或紫荆关,大家都能得到丰厚的赏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同时,加强对士兵的监视,谁敢动摇军心,格杀勿论。”北方部落首领说道。
而此时,朱由检在宫中也密切关注着前线战事。他收到了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送来的战报,得知了战场的复杂局势。
“诸位爱卿,如今北方部落凭借火器猛攻京城和紫荆关,新联合部落虽倒戈,但局势仍不明朗。应对火器之事,可有进展?”朱由检焦急地询问大臣们。
一位大臣出列奏道:“陛下,孙大人在京城组织制造土炮,试图与北方部落火器对抗,但效果尚未可知。杨大人和洪大人也在想办法破解北方部落火器,只是目前还没有头绪。”
朱由检眉头紧皱:“火器之事关系重大,务必尽快想出良策。传朕旨意,让各地官员全力协助前线,提供所需物资和人力。同时,嘉奖新联合部落和小部落的协助,鼓舞他们继续与明军合作。”
大臣们领命:“陛下圣明。”
在紫荆关,杨嗣昌仍在苦苦思索应对火器之策。他看着城墙上被火器炸得满目疮痍,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破解之法。突然,一名探子来报:“杨大人,我们打听到北方部落火器的火药配方似乎有缺陷,长时间使用容易受潮,导致威力大减。”
杨嗣昌眼睛一亮:“你确定吗?这消息可靠?”
探子说道:“杨大人,消息是从小部落那里传来的,他们与北方部落交易时,偶然得知。应该可靠。”
杨嗣昌大喜:“太好了。洪大人,我们或许可以利用这一点。派人准备大量的水,等北方部落再次使用火器时,想法子将水泼到他们的火器和火药上。”
洪承畴疑惑道:“杨大人,如何能在敌军使用火器时靠近并泼水?这恐怕不太容易。”
杨嗣昌思索片刻:“我们可以制作一些简易的抛水装置,类似投石车,在远距离将水抛洒到敌军火器上。另外,让士兵们准备好火箭,一旦敌军火器受潮,便发射火箭,引发爆炸,摧毁他们的火器。”
洪承畴点头:“杨大人此计甚妙,我们立刻安排。”
于是,紫荆关开始紧张地制作抛水装置和准备火箭。而在京城,孙传庭制造的土炮也已初步完成。
“孙大人,土炮已制造完成,是否立刻投入使用?”将领问道。
孙传庭看着这些土炮,心中有些忐忑:“先试一试威力,若效果不错,再大规模投入使用。”
士兵们将土炮推到城墙上,朝着北方部落大军发射。“轰!”土炮发出一声巨响,炮弹落在北方部落队伍中,炸死炸伤了一些士兵。
“孙大人,土炮威力尚可,但精准度不够,且发射速度较慢。”将领汇报。
孙传庭皱眉:“继续改进,虽然精准度和发射速度有问题,但能对敌军造成一定威慑。在土炮改进期间,告诉士兵们,利用土炮发射的间隙,以弓弩手和投石车攻击敌军。”
就在京城和紫荆关积极准备应对北方部落火器时,北方部落又发动了新一轮进攻。
“大帅,我们的士兵士气低落,这样进攻恐怕难以取胜。”北方部落将领担忧地说道。
北方部落首领怒道:“管不了那么多了,必须尽快攻下城池。传我命令,集中所有火器,全力攻击紫荆关和京城,务必在短时间内炸开城门。”
在紫荆关,杨嗣昌见北方部落火器齐发,立刻下令:“抛水装置准备,等敌军火器靠近,立刻泼水!”
士兵们紧张地盯着前方,当北方部落的火器进入射程后,杨嗣昌大喊:“放!”
抛水装置将一桶桶水抛洒出去,朝着北方部落的火器飞去。然而,由于抛水装置简陋,大部分水并未泼到火器上,只有少部分命中。
“再来一次,加大力度!”杨嗣昌喊道。
第二次抛水,情况稍有好转,一些火器被泼到水。但北方部落很快察觉到了异样,他们开始调整火器位置,躲避泼水。
“杨大人,敌军在躲避,泼水效果不佳啊。”洪承畴焦急地说道。
杨嗣昌眉头紧皱,思索片刻后说:“派人用投石车发射巨石,干扰敌军调整位置,为抛水创造机会。同时,火箭准备,一旦发现敌军火器受潮,立刻发射。”
于是,紫荆关的投石车开始发射巨石,朝着北方部落的火器部队砸去。北方部落士兵们不得不躲避巨石,抛水装置再次有了机会。这一次,更多的水泼到了火器和火药上。
“杨大人,敌军火器似乎受潮了,火箭是否发射?”士兵向杨嗣昌汇报。
杨嗣昌看着下方的敌军,果断下令:“发射火箭!”
火箭如流星般射向北方部落的火器部队,瞬间引发了爆炸。一些受潮的火器被引爆,北方部落的火器部队顿时大乱。
“大帅,火器爆炸了,怎么办?”北方部落将领惊慌失措地问道。
北方部落首领又惊又怒:“可恶的明军,继续进攻,不要管火器!”
但此时,北方部落士兵们因为火器爆炸,士气受到严重打击,进攻势头明显减弱。杨嗣昌见状,对洪承畴说道:“洪大人,敌军士气低落,我们趁机出击!”
洪承畴点头,立刻带领一队人马,打开紫荆关城门,冲向北方部落大军。“杀啊!”明军士气大振,与北方部落展开激烈拼杀。
而在京城,孙传庭也抓住北方部落进攻稍缓的机会,对土炮进行紧急改进。他召集工匠和将领们商议:“土炮精准度和发射速度必须提高,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一名工匠说道:“孙大人,我们可以调整土炮的角度和装药量,提高精准度。至于发射速度,多准备一些土炮,轮流发射。”
孙传庭觉得有理,立刻下令照做。很快,改进后的土炮再次投入战斗。
“发射!”孙传庭一声令下,土炮朝着北方部落大军发射。这一次,土炮的精准度有所提高,炮弹准确地落在北方部落队伍中,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孙大人,土炮效果好多了!”将领兴奋地说道。
孙传庭看着下方混乱的敌军,说道:“继续发射,配合弓弩手和投石车,给敌军更大的压力。”
北方部落首领见京城和紫荆关的进攻都不顺利,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再这样下去,此次进攻必将失败。
“大帅,我们前后受敌,士兵们士气低落,不如暂时撤退,从长计议。”一名将领劝道。
北方部落首领心中不甘,但也知道此时继续进攻只是徒增伤亡。他咬咬牙:“传我命令,全军撤退!”
北方部落大军开始撤退,明军见状,乘胜追击。“不要追得太深,防止敌军有埋伏。”杨嗣昌和孙传庭同时下令。
京城和紫荆关的危机暂时解除,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松了一口气。但他们知道,北方部落不会就此罢休,必定会卷土重来。
“杨大人,此次虽然暂时击退北方部落,但他们实力仍在,且火器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我们该如何应对?”洪承畴问道。
杨嗣昌说道:“洪大人,我们一方面继续加强京城和紫荆关的防御,改进应对火器的方法;另一方面,加强与新联合部落和小部落的合作,扩大战果。我想进宫面见陛下,汇报战况,同时商讨下一步的策略。”
孙传庭点头:“杨大人所言极是,我与你一同进宫。”
两人安排好城防事宜后,立刻进宫面见朱由检。
“陛下,此次北方部落凭借火器猛攻京城和紫荆关,虽在新联合部落倒戈和小部落骚扰的配合下,暂时击退敌军,但局势仍不容乐观。”杨嗣昌向朱由检奏道。
朱由检神色凝重:“杨爱卿、孙爱卿,你们辛苦了。火器之事确实棘手,不知下一步有何打算?”
杨嗣昌说道:“陛下,我们打算继续研究北方部落火器的弱点,改进应对之策。同时,加强与新联合部落和小部落的合作,分化北方部落势力。还望陛下能继续支持,调配物资和人力,协助我们巩固防御。”
朱由检点头:“朕会全力支持你们。应对北方部落,不可懈怠。你们回去后,务必做好防御准备,防止北方部落再次来袭。”
杨嗣昌和孙传庭领命:“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
然而,就在杨嗣昌和孙传庭离开皇宫后,探子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杨大人,孙大人,北方部落正在秘密联络远方的一个强大部落,似乎打算联合他们再次进攻,而且他们还在想办法解决火器受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