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被“二哥”的称呼惊的愣了一瞬,想到小姑姑是男子装扮,又是出门在外,也就很快接受了这个称呼。
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入眼是一家不大的包子铺,门口摆着高高的蒸笼,上方冒着腾腾的热气。
一股诱人的香气在街上飘散,经过的路人几乎都能闻到这股扑鼻的香味。
悦然原本是想尝一下当地的特色早餐,却没忍住这个香味的诱惑,肚子不争气地咕咕直叫,索性就在这家店里解决早膳算了。
朱高煦虽然有点嫌弃店中人有点多,心中亦有些许其他方面的顾虑,可不等他发话,悦然便率先跳下马,欢喜地朝铺子里走去。
他不由就悟了,原来人家就没想征求他的同意。
还能怎么办,跟着一起去呗!
进去了才知道,店里不止有包子卖,还有南边的一些吃食,以及几样小菜。
于是悦然阔气地点了一大桌。
反正有人帮着付银子,她只管点自己喜欢的吃就行。
朱高煦哪在乎这个,只求能让小姑奶奶满意就行。
要问这一日悦然逛的满意吗?
那还用问!
天街两边的铺子,她几乎是挨个逛了一遍,至于东西,自然也没少买,她自己的倒不多,基本都是给宫里的皇兄皇嫂、朱高煦夫妻,以及他们府的小屁孩买的礼物。
出趟宫,总要给宫里人带点东西回去,哄大家开心。
汉王府里的大小主子自然也不能落下了,她还得打扰人家好几日呢。
虽然……钱不是她掏的,但至少要让众人感受到她这份心意。
果不其然,下午回府后,收到礼物的汉王妃有些受宠若惊,连声跟悦然道谢。
心说,没想到小姑姑出门逛街也不忘给她与孩子们带东西,想来对于她的招待尤为满意。
这就好,这就好,自己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
悦然一连在京城逛了三日,古玩店、首饰铺子、酒楼、园林、戏园子,以及专门售卖舶来品的商行,几乎无所不至。
就差青楼没去过了。
她倒是蛮想进去见识一下的,可朱高煦拉着她死活不让进去,只得作罢。
她只是好奇而已,想看看跟影视剧里演的是否一样,也不是非去不可。
值得一提的是,悦然在看到城中居然有售卖西洋商品时,忽然想到她来到的可是大航海时代,不由暗自兴奋。
屈指一算,永乐五年,也就是今年冬日,郑和就要第二次下西洋了。
这会城外的秦淮河上估计停泊了不少出海的大海船。
这种盛况,她自然不能错过了。
于是次日,悦然就拉着朱高煦出城游玩。
南京城依长江而建,而着名的秦淮河与长江出海口相通,属于京城重要的水运通道。
而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便是在秦淮河沿岸建造的。
这次出城,两人依然骑马。
不过,身后还跟着两辆马车,一座是为悦然准备的,另一辆则是拉东西的。
八月天高云淡,丹桂飘香。
秦淮河上都是游人的画舫与船只,此外果然停泊着许多巨型船只。
最大的自然当属宝船。
“汉王,三宝太监是不是又要出海了?”
望着不远处的海船,悦然心里痒痒的,想跳到船上跟着一起出海领略一下西洋各国的风土人情。
可惜,她也只能想想罢了,朱棣与徐皇后肯定不许她干这么出格的事。
不过等她出嫁,再拉着驸马一起出海,可能阻力会小一些。
这也就意味着她还要等好几年呢。
“是呀。再有两个月,等入冬了就要出发了。”朱高煦也盯着那些海船,淡淡地道,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
悦然跳下马来到岸边,望着最大的那只宝船很是眼馋,不由试问跟上来的朱高煦:“你能带我上那艘宝船看看吗?”
面色黝黑的朱高煦蹙眉,不赞成地道:“咱们还是在岸上看吧,万一你落水了,我可没法跟爹娘交待。”
宝船在河中央停着,那里水深,要过去就得坐小船过去,从船上掉下去了可不得了。
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还是在岸上看着就好。
然则,听在悦然耳中,便是没问题的意思,不由心中乐开了花。
就说嘛,凭着王爷的头衔,登船看看还不是小菜一碟。
反正今日又不出海,耽误不了什么。
压根没理会汉王对她安全的顾虑。
“有你护着我,我肯定没事,你看他们上上下下的,也没见谁掉下去啊。”悦然指着正往宝船上运送物资的力夫,反驳道。
“不行!”朱高煦还是不肯。
但最终却是没有经受住磨人的小姑姑的纠缠,无奈地道:“上去看一会,就下来,不许多待!”
“都听你的!”悦然答应得特别干脆,声音里透着一股兴奋劲。
朱高煦招手让跟随的贴身内官过去跟船厂的人交涉。
那人去不多久,便带着两位船厂官员过来了。
身着官服的两人一路小跑过来,点头哈腰地跟一身便服的汉王拱手行礼:“不知王爷前来,小官有失远迎!还望王爷恕罪!”
一边行礼,一边还忍不住拿余光打量汉王身旁的清俊的小少年。
心下不觉好奇,这位小公子是谁啊?别说汉王了,就是太子殿下膝下也没有这么大的儿子。
至于当今陛下,那就更不可能了,陛下抢了侄子的皇位入主皇宫后,便没听闻诞下任何子嗣。
许是某个亲戚家的孩子吧。
两人正神游天外之际,就听汉王询问:“三宝公公今日可在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