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梅看过房子后就可以开始动工了,厨房自然是按照她的喜好来改造的。
其他的地方则是由李晓画图改造的,她借鉴了后世的中式风格,这个房子非常的合适。
顾恒找了一个装修队,速度和质量都相当不错!
半个月后饭店就完工了,小楼的门口挂上了‘百味居’三个大字。
字是苏老写的,苍劲有力、行云流水看着就十分大气!
小伙伴们站在一排仰头望着焕然一新的小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装修好了下一步就是开始招人了,厨房光靠冬梅姐一个人是不行的,虽然她极力表态自己吃得消。
顾恒和李晓坚决不同意,他们还想当甩手掌柜呢,万一忙起来怎么办?他们是帮还是不帮?
再说光有厨师也不行啊,还需要服务员什么的需要的人可不少,最主要的还需要一个收银的。
这个人必须要有责任心还要信得过的,李晓想了想往刘伯伯那里打了个电话。
现在打电话也不需要去邮局了,申请了半年终于申请到一个指标,家里总算是安上了电话。
“刘伯伯,上次我听你说有几个退伍军人还没有安排,现在安排好了吗?”李晓问道。
上次她听刘伯伯说过,退伍军人人数不少。身体健康的还好安排一点,那些带有伤残的士兵是最不好安排的。
很多厂子都不愿意要,上面也不能强压着人家收,所以很多只能靠补贴生活。
但是李晓知道,其实他们当中有一些人伤残的不算太严重。
有的是断了几根手指的、有的是瘸了一条腿的,其实根本不影响干一些活计。
既然如此何不问问能不能安排几个人到店里来?
首先人品上就占优势,其次店里确实需要人,而且还能帮助他们解决困境,一举两得的事。
“还没有,晓晓怎么问起这个了?”刘伯谦疑惑。
于是李晓就把他们开店并且需要招人的事说了,并且表示工资绝对不会比厂里的少,当然前提是他们能够胜任。
刘伯伯听了激动得直接站起来:“晓晓,你说的是真的?没有忽悠你刘伯伯?”
李晓失笑:“刘伯伯,我是那么不靠谱的事吗?放心,这事我能做主,你这两天安排五个人过来吧。
要一个会收钱、会算账的,两个厨房帮忙打下手的,两个大堂上菜打扫卫生的。哦,还要一个洗碗的,就这样吧,六个人。”
虽然请的人多了可能会导致赚不到多少钱,但是李晓不在乎。
当她想到请这些人的时候就做好了亏钱的准备,空间里的家产他们就是十辈子也花不完。
当然胡乱挥霍不能算,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她觉得很开心这就值得了。
“不、不,下午我就安排人过来。晓晓,伯伯替他们谢谢你!
还有一点伯伯要跟你说清楚,虽然人是伯伯安排过去的,他们如果做得不合你们的心意你们尽管辞退就是,不用顾忌那么多。”
刘伯伯沉声说道,他不傻不能做坑了孩子的事。
李晓会心一笑:“好,我知道了,刘伯伯放心。”
当天下午李晓三人就见到了这六个人,两个女的四个男的。
其中一个柳婶她的儿子牺牲在战场上,家里没有其他人了,孤身一人又没有城市户口。
再找不到工作只能回农村去了,可是当年跟着儿子出来本就是孤注一掷,再回去怕是连间屋子都没有了。
另一个方嫂子是丈夫牺牲了还没有孩子,一直受婆家人磋磨,拼死求到街道办才跟婆家断了关系,有了一条活路。
四个男的都是退伍军人,其中一个叫胖子的并不胖,听说曾经是炊事员。
因为一次意外少了两根手指不得不退伍。家里却因为兄弟都娶了媳妇分了家容不下他了,心灰意冷之下离开了家乡又来了京市。
还有一个中年大叔是下放回来的,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在里头。
之前听说还是军官来着,现在他却不愿意再回去了,听说李晓这边需要招一个管账的,他就主动过来了。
另外两个是两个年轻士兵,因为腿部受了伤无奈退了伍。
也因此很多厂里都不要他们,这次听说有人愿意接收他们,毫不犹豫就来了。
装修完毕人员也到齐,陆陆续续采买了两天所需餐具和食材之类的,百味居就可以开业了。
十月初八大吉,宜迁居、宜嫁娶诸事大吉,百味居正式开业了。
亲朋好友都过来捧场,就连刘伯伯和顾旅长这样的大忙人,都专门请了半天假过来。
鞭炮一响、黄金万两,这一天百味居可谓是高朋满座、生意兴隆!
十个包间全部满员,幸好李晓专门预留一个房间给来捧场的亲友,不然他们怕是连饭都吃不上了。
能这么火爆是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的,马冬梅在厨房挥汗如雨,但是脸上的笑容从始至终都没有落下过。
昨天备好的菜中午就卖完了,下午又匆匆去买了菜。
本来按照李晓的想法第一天不要那么辛苦,卖完就算了,明天再说。
奈何店里的所有人都投反对意见,他们干劲十足恨不得连早餐都卖,被李晓强力制止了。
店里每天客人都络绎不绝,李晓冷冷观察了几天,确定他们配合默契事事都有条不紊,她就准备‘功成身退’了。
其实就是她想出去玩了,只是百味局的前期需要他们所以抽不开身。
当百味居开了一个星期之后,马冬梅拿着账册想找他们夫妻俩看看盈利如何的时候,却发现他们两天前就溜了。
气得马冬梅中午多吃了一碗饭,咬排骨的时候犹如在啃夫妻俩的肉。
咋就这么贪玩呢?赚钱它不香吗?真就敢把这么大的饭店交给她,也不知道他们是心大呢还是心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