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相府内,晨曦透过精美的雕花窗棂,如轻纱般洒落在地面上,光影交错。
嘉阳公主赢无忧身着一袭华丽的锦袍,端坐在主位之上,她这两年已经长开了不少,十岁的年纪,已经渐渐退去前两年的婴儿肥,她肌肤如雪,面若桃花,圆圆的脸蛋看起来很是可爱,可谁也不敢将她当做寻常小孩,她坐在上首,身上不经意散发的气势让人心生敬畏。
下方,左丞相隗状坐在左手边第一个位置,他虽已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反而增添了几分沉稳与干练。他身着一袭深色的朝服,袍袖宽大,衣袂飘飘,更显其庄重威严。
右边,礼文司司长淳于越坐在一侧,他身着一袭素色儒袍,面容清癯,神色间带着几分文人特有的执着与倔强。他的目光如炬,似乎能洞察人心,手中的折扇不时轻摇,更显其风度翩翩。
再下方是公乘爵位吕雉,她身姿挺拔,虽为女子,却丝毫不输男子的英气。她身着一袭紧身的黑色劲装,勾勒出她曼妙的身材曲线,腰间束着一条红色的腰带,为她增添了几分亮色。她的头发高高盘起,用一根玉簪固定,更显得她的脖颈修长,气质高雅。她目光坚定,静静地等待着会议的开始。
“科举,乃是我大秦选拔人才的大事,诸位可都准备妥当了?”赢无忧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又不失威严,在大殿内回荡。
隗状拱手行礼,朗声道:“公主殿下,去年的科举大获成功,今年按照去年的方案进行,应无大碍。老臣已安排妥当各项事宜,考场布置、考官遴选都在有序进行。”
赢无忧微微点头,面露赞许之色:“左丞相办事,本宫自是放心。只是今年科举,左丞相可有什么新的想法或建议?”
隗状沉吟片刻,说道:“殿下,依老臣之见,科举乃是为大秦选拔栋梁之才,不仅要考察学子的学识,更要注重其品德与才能的全面发展。去年的方案在这方面已有所体现,今年可继续加强对学子品德方面的考核,比如在策论题目中,多涉及家国情怀、忠义之道等内容。”
赢无忧还未开口,淳于越便忍不住上前一步,说道:“公主殿下,丞相所言虽有道理,但依在下之见,科举应更注重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乃是治国之本,若能让更多熟读儒家经典的学子进入朝堂,必能辅佐陛下,使我大秦长治久安。”
隗状眉头微微一皱,说道:“淳于司长,儒家思想虽好,但我大秦以法治国,更需的是精通律法、有实干才能的人才。若一味强调儒家思想,恐会让学子们陷入空谈,于国无益。”
淳于越脸色微红,争辩道:“左丞相此言差矣。儒家思想并非空谈,它能教化万民,培养人的品德与修养。一个国家若没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即便律法再完善,又怎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顿时变得有些紧张。赢无忧看了看两人,轻轻咳嗽一声,说道:“二位暂且莫要争论。本宫认为,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皆有其可取之处,科举应兼收并蓄,选拔出既有学识又有品德,既能遵守律法又能灵活应变的人才。”
两人听了赢无忧的话,都不再言语,微微点头表示认同。这时,一直未开口的吕雉说道:“公主殿下所言极是。科举乃是为大秦选拔人才,而非为某一家学派选拔人才。我们应从大秦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拘一格降人才。”
赢无忧看向吕雉,眼中满是欣赏之色:“吕雉,你所言甚是。你一直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去年大秦学院、大秦女子学院、大秦医学院三所学院的建立,你都亲自参与,功不可没。关于科举,你可有什么想法?”
吕雉微微一笑,恭敬地说道:“殿下,我认为科举除了考察学子的学识和品德外,还应注重其实践能力。比如,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分析的题目,让学子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以此来考察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赢无忧听了,连连点头:“此建议甚好。科举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让选拔出来的人才能够真正为大秦所用。丞相、淳于司长,你们觉得如何?”
隗状和淳于越对视一眼,都表示赞同。隗状说道:“吕雉所言,正合老臣心意。如此一来,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既能有扎实的学识基础,又能有实际的办事能力,定能为大秦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淳于越也说道:“既然大家都达成了共识,那便按照这个方案进行吧。只是在儒家思想的考核方面,还望丞相和公主殿下能多考虑考虑。”
赢无忧微笑着说道:“淳于司长放心,儒家思想在科举中自会有体现,但也不能过于偏颇。我们要以大秦的利益为重,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
早会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结束,赢无忧站起身来,满意地看着众人:“此次科举意义重大,关乎我大秦的未来。希望诸位齐心协力,将此事办好。”
众人纷纷行礼,齐声应道:“谨遵公主殿下吩咐!”
待赢无忧乘坐的马车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街道的尽头,隗状、淳于越和吕雉三人才转身,迈着稳健的步伐重新走进左相府。
一踏入府门,他们便直奔书房,继续刚才被打断的关于科举的讨论。
隗状坐在书桌后的椅子上,神情严肃地看着吕雉,缓声道:“此次科举,关系重大,还需仰仗你多多费心。毕竟你在教育方面经验丰富,定能为科举增添光彩。”
吕雉微微一笑,谦逊地回应道:“丞相过奖了。吕雉不过是略通文墨,在教育领域也只是稍有涉猎,能为科举出一份力,也是吕雉的荣幸。一切还需听从丞相的安排,我定当全力以赴。”
淳于越在一旁附和道:“此次能就科举之事达成共识,实乃幸事。希望我们能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确保科举顺利进行。”
三人相视一笑,彼此间的默契不言而喻。他们深知科举对于大秦的重要性,也明白其中的责任重大。
最后,隗状站起身来,郑重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便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科举定能取得圆满成功,为大秦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说罢,三人纷纷起身,拱手作别。吕雉和淳于越先一步离去,而隗状则留在书房,开始着手准备科举相关的事宜。
尽管任务艰巨,但他们心中都怀揣着对科举的期待和对大秦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