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神探》的处境与几个月前的《分手大师》很相似,受众定位与《一步之遥》虽然有重合,但也有一定差异,与后者相比,《暴走神探》的目标人群更加年轻。
敢跟《一步之遥》硬碰硬,《暴走神探》也有一定的底气。这部电影是由尔东升监制、罗卓瑶导演,主演搭配了软经天、小黄鸭、杨紫姗、杨扬等,在年轻观影群体中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在一个月前发布的终极预告中,乐视打出的宣传口号直接变成“天生硬气,玩命硬上”。海报中遍布“理智不重要,姿势才重要”、“未映先硬,贺岁档谁命硬”等拟把疏狂图一醉的豪言壮语。
放出这样的狠话,乐视多少有些背水一战的意思。
这种宣传口径体现出的态度,显然是因为对《一步之遥》口碑和票房的忌惮。虽然放出狠话,但乐视对《暴走神探》也很有自知之明,在各方权衡之下,已经做好了不击石头,但求分一杯羹的想法。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一步之遥》居然砸在了口碑上,眼看就要起飞失败,这时候,对本想撸袖子拼命硬上的《暴走神探》来说简直是绝佳的良机,如同抱着必死的决心上擂台,发现对手今天却生病萎了一样。
正常情况下,乐视应该乘胜追击,一展身手才对。
只不过电影圈永远比电影本身更精彩,比《暴走神探》口碑遇冷更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暴走神探》居然退出与《一步之遥》的 角逐,宣布推迟档期到1月16号。
在《暴走神探》发布会上,乐视影业的张召对改档的解释是:“最近因为大片比较多,关于大片的口碑的争议也比较多。最近口碑风潮让我觉得还是要相信口碑,要相信观众,通过各种点映让口碑散出去,让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向同伴推荐。”
张召口中的“大片口碑争议”显然是暗指《一步之遥》。张召的逻辑很清晰,既然大片临上映遭遇口碑风潮,说明观众评价很重要,既然这样,我就延长电影口碑发酵期,推迟上映时间。
《一步之遥》突然折戟为《暴走神探》让路,哪有不上反退的道理?对市场极其敏感的乐视以及堪称营销专家的张召来说,乘胜追击才是硬道理。
杨简晚上回到家看到这则报道的时候,他知道一定是三个原因。
万达为《一步之遥》做了10亿发行的票房保底,这是《暴走神探》改档的一个原因之一。为了达成保底,在口碑坍陷的情况下,万达肯定会通过排片硬上,乐视估计也不敢以硬碰硬。这样的事情万达不是没干过,远的不说,就说今年年初,在大片云集的情人节档期,万达出品的《bJ爱情故事》上映当天获得31.46%的排片量,此后接连一周排片都高居第一,以该片上映第二天为例,万达有43%的场次都在排《bJ爱情故事》,高居全国院线第一,最后让《bJ爱情故事》斩获4亿票房。
所以乐视害怕万达再来一次,虽说你《一步之遥》口碑崩了是《暴走神探》的机会,可是拿不到排片量那也没用,关键还有天眼嘉禾,这这两家的关系圈里都知道,张召不得不妨。
事实也是这样,天眼嘉禾且不说,为了达成《一步之遥》的10亿目标,作为第二大院线的万达肯定要挤压其他同期电影的排片量,而与《一步之遥》上映仅一天之隔的《暴走神探》首当其冲,简直是撞在枪口上的那只鸟。
第二个原因,此前有传闻徐客要加入乐视,也就是说《暴走神探》可能不是为《一步之遥》让路,而是为别的影片。
放眼12月最后两周,并没有乐视主投的电影上映,这就更蹊跷了,乐视为什么为别人做嫁衣?
再看看几部会从此事中受益的电影,受益最大的是《智取威虎山》。
这样似乎也说不通,没道理为《智取威虎山》让路啊?《智取威虎山》是博纳出品,大家是竞争对手,这说不过去啊?
但是结合前段时间的传闻,《智取威虎山》是徐客与博纳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而徐客将加入乐视。
事情到这里几乎是可以确定徐客的下家了。
众所周知,导演身价和影响力往往与其最近的一部电影表现有关,乐视如果想要签徐克,自然希望他最后一部电影的票房再创奇迹,风风光光从博纳改嫁到自家。
否则票房走低时纳入麾下,怕是会被市场以为是“接盘“过气的导演。
按照这个逻辑,事情就很清晰了,乐视为了保徐客最后一部电影的大卖,主动在市场条件大好的情况下,退出12月份的票房角逐,为《智取威虎山》预留了充分的票房发酵时间。
如果徐客加入乐视,算上陈诗人,那就有意思了。
到时候电影圈的格局就是,华艺有马大刚和顾常威,乐视有陈诗人和徐客,小马有吴雨森。
不过天眼影业永远稳坐钓鱼台,有杨简和张一谋这两位大满贯导演坐镇,有饶小智、路洋、郭番这些证明过自己的新晋导演,还有文木野和饺子这样的潜力导演,不说在华夏,就算是在国际上那也是不怕任何对手。
至于第三个原因,还有可能是乐视高层在看过《暴走神探》的成片后,知道这部电影的成色,没准比《太平轮》还差,吸引一波眼球,获得一定的关注度之后,再进行撤档。
这也是一种宣传策略。
当然这都只是猜测,乐视或许有别的考量也不得而知。
纷纷扰扰真真假假,电影圈本身就是一出疑窦丛生又惊喜连连的好戏,这里面的参与者,除了明星,还有那些银幕背后的资本大鳄和行业资深玩家。
杨简也没去打听乐视改档期背后的真相,大家又不熟。你要说是小马或者光线,他还会去找大狗哥和王常田当面吃吃瓜,乐视嘛,他就不凑热闹了。
他都知道乐视是个什么成色的玩意儿,他现在就只等着明年给贾会计来个大的。
哦,还有大小王,怎么能少了他们。
嘿嘿嘿......(*^▽^*)
......
《一步之遥》的失败,主要原因在江文身上,但是有个人的影响也是很负面的,这个人就是文樟。
文樟出轨事件对《一步之遥》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舆论焦点转移、观众抵制情绪发酵、角色与现实讽刺重合引发的争议,以及片方被动应对等方。
早在9月份《一步之遥》倒计时百日发布会上,文樟作为主演首次公开露面,但媒体提问几乎全聚焦于出轨事件而非电影本身。
有记者三次直接追问其“近况”、“复出感受”,导致现场氛围尴尬,尽管文樟回应“工作生活已恢复平静”,但当时的电影宣传完全失焦。
当时得亏是江文在,江文多次主动为文樟解围。
当文章称“不记得角色设定”时,江文调侃“你不是知道谁演你爸妈吗?”转移大家的注意力:还带头鼓掌鼓励文樟发言,试图将重点拉回电影。
但江文此举未能改变媒体议程,反被批“利用文樟炒作”。
这也就是在当下,这要是再过几年,别说文樟要被某拳锤死,江文也不可能幸免。
华夏对于公众人物的要求说不高那是真的不高,看看粉圈就知道。
但是说高他也高。
别说违法乱纪了,大家对于这群赚着大钱,人设又是好丈夫的人,一旦塌房,之前有多喜欢,那现在就有多恨。
所以相当一部分观众对于文樟的负面很反感,导致他们产生了抵制情绪。一部电影光靠死忠粉能贡献多少票房?其实大头还是路人,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杨简都比较注重路人缘的原因。
很多路人观众因反感文樟而拒绝购票走进电影院,网上只要是关于《一步之遥》的新闻,一定会出现这样的短评——“有文樟就不看,出轨艺人滚出银幕”等言论。
马伊莉“闺蜜”金煋公开斥责文樟“渣男”,这时候的金某人算是一个意见领袖,喜欢他的人还挺多,所以这又加剧公众对文樟的道德质疑,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一步之遥》的路人缘。
尽管片方为降低负面影响,电影海报未突出文樟,但上映后其仅次于江文、葛尤的戏份占比第三,且开篇独白贯穿关键剧情,引发观众吐槽“躲不开文樟”。
而影片中文樟饰演的武七与葛尤角色的同性暧昧情节,那劳什子电话“打飞机”的桥段,如果没有文樟出轨还要,这下却是因为文樟现实丑闻更显突兀。
文樟出轨事件对《一步之遥》的伤害虽然并非直接导致票房失利,但却加剧了公众对影片的疏离感。
观众难以将“劣迹艺人”与艺术表达分离,尤其当角色本身具讽刺性时。
正如媒体人所言:“当武七在银幕上高喊‘全华夏人的面子被我丢了!’时,文樟在现实里早已撕碎了‘好男人’的面具。”
《一步之遥》的折戟,还是万达做了10亿的保底发行,作为娱乐圈着名“喷子”的王思葱怎么会缺席。
这不,小老弟王思葱25号就发了条微博:“没看过《一步之遥》的童鞋们,恭喜你们......躲过了这一劫。”
此番言论一出,顿时就招致《一步之遥》出品方之一、索尼影视华夏区制作及战略开发总经理荻迪的强烈不满。
荻迪称电影让暴发户不爽了,直指王思葱跟电影里文樟饰演的武七一样是New money,也就是暴发户的意思。
他认为,江文作品对现实华夏有强烈的影射,而王思葱等地产商新富阶层,恰为影片的讽刺对象,因此观感很不舒服。
而电影中饰演“北洋大帅名媛夫人”的洪晃也微博再添一把火,调侃王思葱就是“武七”的原型。
不但如此,《一步之遥》官方微博随后晒出一张王思葱pS片中“武七”海报,暗讽王思葱是暴发户,随后秒删。
这下倒好,看到对方竟然还手,还有种“围攻”之势,王思葱在微博大飙脏话。
连发多条微博爆粗口:“电影拍得跟傻x一样还不让人说了?”还劝《一步之遥》“赶紧下映别侮辱观众了”,更讽刺片方应加注“本电影不接受任何差评”。他直言这是首次遭遇“电影喷观众”的奇观,暗讽《一步之遥》气量小。
接着《一步之遥》片方再度发声,把“xxx”三个字退还了回去。
有人猜测这是王思葱与《一步之遥》的双簧,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为电影进行营销。
不过杨简觉得不太可能,有钱人的心理一般人不懂。
就在双方骂战的前两天,也就是12月23号,万达商业地产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高达288亿港币,约合37亿美元,超越中广核,成为今年香江市场募集资金最多的新股。
此前,万达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也从证监会手中接到了A股上市的“通行证”。现在的万达可谓是财大气粗,他们不只是在地产业称王称霸,还想在文化、旅游、金融和电子商务方面发力。
这么大的盘子,在某个小项目上损失点钱很正常。
而且就算要通过这种方式营销,未免也有点晚了,口碑都崩塌成这样了,什么方式都挽不回了。能有现在4亿出头的票房,这都是江文上一部《让子弹飞》积攒的人品了。
不过双方骂归骂,片方还讽刺王思葱是暴发户,可是大老王依然没撤《一步之遥》的排片。
要不说人家大气,有格局呢。
这要是杨简,别管自家公司是不是给电影做了保底发行,他绝对是要给自家两个好大儿出头的。
钱不钱的,那算什么啊?
嘿,就是这么护犊子。
......
“小简,这是《湄公河行动》方新武的候选名单,你看看。”
中午,杨简、张彤彤、饶小智、文木野还有杨天眞在食堂包间一边吃午饭一边聊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杨简一边翻看候选名单一边问道:“一龙那边怎么样?”
“一直在练,试戏也没问题。”饶小智说道:“他的戏和彭于宴差不多,不过他的身板看上去还是有点单薄。”
“这样再给他三个月时间,看看能不能练出来。”
自己公司的电影,在形象和演技都没问题的情况下,肯定优先自己公司的演员。
身板单薄可以练,可以给时间,如果最终还是不行,那就只有找外面的人。
“天眞,这段时间松文没事,你让一龙每天都去他那一趟。这部戏文戏同样重要。”
不是说动作戏不能要,只是要注意两者的比重,不能太过失衡。
文戏薄弱,情节逻辑断裂,这就会造成叙事结构上的失衡。
前世博纳的那版剧本,文戏太弱,动作戏过多了。
过度依赖动作戏挤压文戏空间,那一版以“闹市营救”“商场火拼”“丛林决战”三场大型动作戏为核心,导致刑侦推理、跨国协作等关键情节被压缩成碎片化片段。
很多观众难以理解行动之间的逻辑关联,例如营救缅甸线人岩多帕的必要性、假扮毒枭集团的筹备过程均未清晰交代。
副线处理太过潦草,方新武女友的支线仅在开篇短暂出现,后续缺乏铺垫,导致其与占蓬的复仇冲突显得突兀;反派势力如“沙先生”“宋哥”背景模糊,与幕后黑手的关联未充分展开,削弱了剧情的完整性和悬疑感。
人物塑造略显单薄,主角与反派均缺乏深度——
首先是正面角色标签化。
高刚一角仅通过“叛逆抗命”和“视频看女儿”两个标签刻画,缺乏性格多面性;。
方新武的卧底身份未展现复杂性,其心理变化仅依赖女友之死的单一动机,角色弧光不足。
其次就是反派形象扁平化。
大毒枭糯卡被简化为癫狂咆哮的“瘾君子”,与现实中文气狡黠的糯康原型相去甚远。其决策逻辑矛盾,削弱了反派威胁性,沦为脸谱化工具人。
真实案件侦破的核心在于跨国司法协作与外交博弈,但影片将90%篇幅用于枪战爆破,弱化了警方取证的艰难与四国协调的复杂性。
尽管取材真实惨案,观众对“湄公河事件”本身的关注度远低于影片热度,前世的时候相关搜索量不足影片讨论的60%,未能有效引导公众对禁毒议题的深度思考。
当然,这些对于博纳这个出品方来说其实不重要,他们赚了票房,哪里会去关心这些。
不过杨简不一样,他全都要。
不过受限于审查和类型片需求,角色肯定不能深入探讨执法者在灰色地带的道德困境。
博纳那一版是小队近乎全军覆没的惨胜结局,与“国家力量护佑公民”的主旋律宣言存在情感割裂,削弱了主题感染力。
杨简知道剧本想要表达什么,不过其实不用那么惨的,可以有牺牲,但不用牺牲那么多。
前世的《湄公河行动》通过工业化制作提升了主旋律电影的观赏性,但其短板亦折射出国产商业片的共性困境——叙事精密性不足、人物服务于场面、现实深度让位于娱乐化表达。
这部电影不如博纳后续的同类作品《红海行动》,后者就是在保留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更注重团队协作细节与人物群像刻画,凸显了类型演进的必要性。
所以杨简这一版在保留了大场面的情况下,强化了文戏部分,叙事逻辑也更严谨。
方新武一角的候选演员一共有三个,除了朱一龙和彭于晏,还有一个安志杰。
如果朱一龙能满足要求,那肯定是用他,如果不满足要求,杨简也不会硬用他。
毕竟2个亿的投资,他虽说有钱,但是下面公司也要吃饭不是,而且他也不能给观众看一部辣鸡不是。
这也是当下内地的尴尬,如果不算杨简,文戏和武戏都过硬的年轻演员几乎找不出来,所以这也是杨简要培养朱一龙的原因。
不说让他跟年轻时候的李莲杰一样能打,起码也要比别的年轻演员要出色一些才行。
至于高刚的角色,这个角色没有对外选角,直接就用张亦。
他最近也在按照剧本角色要求的在练身体,不说肌肉多发达,起码看上去要壮实、硬朗一些。
话头带起了,所以又聊了一下其他几个重要角色和勘景情况,顺带也了解了一下《唐探》的后期制作进度。
《唐探》的后期已经全部结束,从下个月开始就会开始陆续放出宣传物料,为今年的春节档做准备。
下午,杨简又在剪辑室忙活到了4点半,《婚姻故事》的后期制作也宣告结束。
和张彤彤以及小白交代了两句,他接下来一段时间要摆烂,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就别去找他。
一番话引得两人一阵白眼,心里都是一阵腹诽:哪家老板能像你这样闲的啊?瞅瞅人家大老王、小马哥这些人,哪个不是跟牛马一样忙啊?
回到家,杨简发现柳亦妃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平平安安以及乐乐三个小朋友正陪着她。
杨简一遍脱下外套一边问道:“茜茜,怎么了?平平和安安又调皮了?”
“爸爸,我和平平没有调皮。”
“我们没有调皮鸭!”
平平和安安顿时就不乐意了,他们才不调皮呢,他们可乖了。
“唉哟,是爸爸错怪你们了,爸爸道歉。”
“小简,你劝劝吧,我们劝了好半天还这样。”林秀兰和柳晓莉都对着杨简使了个眼色。
“小剪子,娜娜姐住院了。”
“怎么样,情况严重吗?”
“不知道。”
“这样,后天就是元旦节,到时候我们去看一看吧。”
杨简心里叹息一声,他虽然不知道前世姚蓓娜具体的离世时间,但是差不多就是这段时间。
癌症这病啊,真的就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