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汗城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散去,太守府内又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在烛龙都尉李易的亲自护送下,一位身着素色长衫,面容清俊却难掩跋涉风尘的少年公子,正步入余汗议事厅。
他二十上下的年纪,身形略显单薄,但眼神沉静,举止之间带着世家子弟特有的从容......以及那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凝重。
“主公,仲平将军,属下幸不辱命!”
李易抱拳行礼,侧身引荐道:
“这位便是吴郡四大姓之一陆氏公子,陆逊,陆伯言!”
霍骁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期待,早在下江东伊始,他便通过烛龙秘谍“留意”这位在原本历史轨迹中,令蜀汉“痛彻心扉”的江东统帅。
他起身对主公刘备介绍道:
“主公,诚如李都尉所言,这位公子便是陆伯言,其叔祖乃前庐江太守陆康公!”
陆逊上前一步,整理衣冠,对着刘备与霍骁深深一揖,声音清朗却带着压抑的激动:
“吴郡陆伯言,拜见皇叔!拜见霍平南!逊本流亡之身,蒙李将军不弃,一路护持至此,得见皇叔天颜,实乃万幸!”
刘备的目光落在陆逊身上,带着审视,更带着深沉的感慨。
片刻后,他离座上前,亲手扶起陆逊,温言道:
“伯言快快请起!陆康公守土抗逆,力拒孙策,城破殉国,满门忠烈!此乃大汉忠臣,备每思及陆公之节义,未尝不扼腕叹息,痛恨孙策,袁术之暴虐!”
刘备的话语,如同暖流瞬间融化了陆逊心中积压多年的“坚冰”与屈辱......
一想到叔祖陆康和惨死的族人,陆逊眼圈泛红,强忍的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他声音微颤:
“皇叔明鉴!孙氏与我陆家,实有血海深仇!逊苟活于世,无一日敢忘亲族之血!今闻皇叔仁义布于四海,霍平南横扫江东,为黎民讨伐孙逆!”
“逊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执戟前驱,以报家仇,更愿襄助皇叔,霍平南,平定江东,还百姓朗朗乾坤!”
“好!好一个‘平定江东,还百姓朗朗乾坤’!”
刘备早从霍骁处得知了陆氏与孙氏昔日“恩怨”,也知晓了陆逊“抛弃”家族,前来投奔自己的坚毅。
他不由抚掌赞叹,眼中满是欣赏:
“仲平常言伯言少年英才,更兼家学渊源,见识不凡!陆氏忠良,岂可埋没于民间?备今日便封你为儒林校尉,暂在仲平麾下听用!望你勤勉任事,他日随仲平一同征伐孙氏,克复吴郡,重振陆氏门楣!”
“儒林校尉”虽非显赫高官,但此乃刘备亲封,意义非凡。
尤其“儒林”二字,既契合陆逊家学渊源的背景,也暗示了刘备对其文武双全潜力的看重!
陆逊闻言,感激涕零,再次深深拜倒:
“逊,谢皇叔再造之恩!谢霍平南收容之德!敢不尽心竭力,以报厚恩!”
这一刻,家仇与个人抱负交织,在陆逊心中激荡,他似乎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霍骁在一旁看着,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夷陵之火,白帝托孤……那些在另一个时空震撼三国的画面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谁能想到,命运兜转,在这个时空,夷陵之战的两大主角——刘备与陆逊,竟会因自己这个“搅局者”的介入,成为一对相知的君臣!
自己这一步“先下手为强”,将这位不逊于周瑜,甚至犹有过之的江东未来统帅级人物拉入麾下......其意义之重大,恐怕此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全体会!
这不仅是削弱了孙权阵营的未来潜力,更是为刘备阵营增添了一柄锋芒内敛的绝世利剑!
“伯言请起。”霍骁上前扶起陆逊,郑重道:
“主公慧眼识珠,伯言大才,日后霍某另有有重用!且先熟悉军务,你我同心,他日必共破孙氏!”
收服陆逊这位大才后,霍骁下令由高顺,田豫二将教导初出茅庐的陆逊统兵,对其日后成长,霍骁确是信心十足。
此时,刘备先命二弟关羽返回庐江,吕布返回徐州各自理政。
他却自己并未急于返回江淮,而是决定以当朝大司马身份巡视豫章全郡,凭其仁名与威望,亲自为霍骁稳固豫章根基,收拢各地世家豪强人心。
霍骁对此也是大为赞同,他作为豫章太守兼征南军主帅,自然是与白毦军统领陈到一起全程护卫主公,由此,刘备车驾开始了为期月余的巡视。
刘备,霍骁一行首站便是南昌,虽然霍骁当下因余汗为东临丹阳的军事重镇,已率军常驻于此,但南昌作为豫章郡治,周边依旧是刘备征南军钱粮要地。
新调任的南昌令刘晔,奉霍骁之命,逐渐推行各类已在徐州,江淮实施的刘备军新政,当下南昌气象可谓是焕然一新!
此番,刘备还特意召见了南昌豪强代表——罗均,罗绍父子,并温言嘉勉罗氏当初辅佐霍骁安定南昌之功。
“罗公深明大义,绍公子勇毅果决,辅佐仲平使南昌免于兵祸,百姓得安,此功不小。备代豫章百姓,谢过二位!”
刘备执罗均之手,言辞恳切。
罗均激动得老泪纵横,罗绍更是躬身施礼道:
“皇叔仁德天威,霍平南用兵如神,我罗氏父子不过顺天应人,又岂敢居功?唯愿竭尽所能,辅佐皇叔,霍平南,治理地方,以报万一!”
近来,罗氏父子也听闻,连王晟,高岱,盛宪等江东名门望族皆遭孙权毒手,孙权暴戾多疑,与刘备,霍骁等人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变......
罗均,罗绍私下庆幸未曾“站错队”之余,也早死心塌地归属了刘备阵营。
刘备在抚慰罗氏父子后,又亲临罗绍之师,隐士大儒徐孺子后人徐玮府邸拜访。
徐府清幽简朴,徐玮对“刘皇叔”的来访颇感意外。
而刘备不以身份自矜,执弟子礼,与徐玮畅谈经义民生,虚心请教治理之道。
“徐公乃高士之后,家学渊源。备闻徐孺子‘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今见徐公,方知家风不坠!”
刘备态度极为诚恳,又继续道:
“豫章新定,百废待兴,备恳请徐公出任郡学祭酒,以公之德望学识,必能教化一方,使豫章文脉昌盛,民心归附!”
徐玮见刘备礼贤下士,言辞真挚,而霍骁治军严明,刘晔所行新政(如轻徭薄赋、引入新农具)皆利民之举,弟子罗绍这等“降将”也颇得重用......他沉吟片刻,终是应允:
“皇叔仁德之名,播于四海。老夫虽为朽木之资,既蒙皇叔不弃,愿效犬马之劳,为豫章文教略尽绵薄之力!”
刘备闻言大喜,当夜便在南昌设宴,与徐玮,罗均,罗绍父子把酒言欢。
待离开南昌,刘备车驾又依次巡视了建昌(熊远),鄱阳(雷焕),新吴(李乐),宜丰(张礼)等地。
这些在豫章之战中先后“弃暗投明”的豪强家主们,无不盛情迎接,感激涕零。
刘备每到一处,必亲至田亩查看,询问农桑,民生疾苦,并当众重申其推行的新政:轻徭薄赋,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推广曲辕犁,龙骨翻车等新式农具。
“尔等昔日助孙氏,乃各为其主。今既归顺朝廷,便是我大汉子民。备在此立誓,凡我治下,必秉公持正,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新政惠及万民,绝无偏私!”
刘备的承诺掷地有声,让熊远,雷焕,李乐,张礼等人心中最后一丝忐忑尽消,纷纷表态誓死效忠。
然而,此行最引人注目,也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刘备在霍骁陪同下,深入彭泽与鄱阳的群山之间,亲访山越宗帅彭虎,彭材兄弟二人的部族。
山越族人起初对这位“刘皇叔”的到来充满警惕,但当他们看到刘备毫无架子,亲自深入寨中,甚至亲手触摸他们新分到的曲辕犁,微笑询问使用是否便利时,那份疏离感便迅速消融。
“山越诸部,亦我炎黄子孙,百越后裔,同生息于这大汉疆土之上!孙权暴虐,视尔等如牛马,予取予求,动辄征伐,致使山野流血,父子离散。此非仁主所为!”
刘备环视山越宗帅彭虎,以及寨中云集的大小头人,声音洪亮而坚定:
“我刘玄德今日在此,以大汉大司马,当朝皇叔之名立誓:凡归顺朝廷之山越部族,可保其风俗,享其自治!我必如霍仲平所诺,将中原农具,耕作之法引入山中,助尔等开垦梯田,引水灌溉,使仓廪充实,老幼无忧!”
“更将在山中兴办学堂,使尔等子弟亦可读书明理,习文练武,他日凭本事,军功,博取功名,光耀门楣!如此经年累月,汉越一家,便再不分彼此!”
刘备的话语,由通晓山越土话的向导大声转译,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族民中引起巨大反响。
尤其是“汉越一家”,“凭军功博取功名”的承诺,让许多略带犹豫的山越勇士眼中,渐渐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光芒。
彭虎激动地带领族人跪拜:
“皇叔仁德,名不虚传!彭虎代彭泽数万族人,叩谢皇叔,霍平南再造之德!我彭氏一族,愿倾全族之力,供皇叔,霍平南驱策,共讨孙氏!”
其族弟彭材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将手中沉重的铜蒺藜骨朵狠狠顿在地上,发出闷响:
“俺彭材这条命,从今往后就是皇叔和霍平南的了!但有吩咐,刀山火海,绝不皱一下眉头!”
刘备亲自扶起彭氏兄弟,这一举动更是赢得了山越族人的满堂喝彩与由衷敬服。
仁风所至,山越归心!
巡视途中,刘备还做了一件出人意料之事。
在霍骁陪同下,他探视了被关押数月,因伤势过重而一直未能处置的江东小将留赞。
此时的留赞,虽伤势已愈大半,但面色依旧苍白,眼神中充满了桀骜与仇恨。
“留正明!我听仲平所言,你在余汗城下,力战不屈,重伤被擒,犹然不降。此等忠勇,令人钦佩!”
刘备看着留赞,语气平和,甚至夹杂着淡淡的笑意。
留赞冷哼一声,扭过头去:
“要杀便杀,何必假惺惺!我留赞生是孙氏之臣,死是孙氏之鬼!”
刘备不以为忤,反而点头:
“好!忠义气节,乃大丈夫本色!今日,我便放你一次!”
此言一出,不仅留赞猛地转过头,难以置信地看着刘备,连一旁的霍骁也微露讶色,但他随即了然,心中暗赞主公高明。
“放......放我走!?”留赞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不错!”刘备正色道:
“今日释你留正明,乃我刘玄德独敬你气节!你且回丹阳,告诉周公瑾,刘玄德亦敬其为当世人杰,惜其明珠暗投!那孙权小儿猜忌刻薄,非明主之相!”
“若他日江东倾覆,公瑾与其麾下忠义之士,备之大门,始终敞开!”
刘备挥挥手,示意亲卫解开留赞的镣铐,并赠予其马匹衣甲。
留赞呆立当场,看着敞开的牢门和准备好的马匹,心中翻江倒海。
他本以为必死无疑......却不想竟被如此礼遇释放。
刘备的话,尤其是对周瑜的公允评价,以及对孙权“猜忌刻薄”的断言......像一根刺,狠狠扎进了他的心里......
他深深看了刘备和霍骁一眼,那眼神中的仇恨似乎淡了一些,多了几分复杂与茫然。
最终,他一言不发,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地向丹阳方向疾驰而去。
看着留赞远去的背影,霍骁低声道:
“主公英明,此乃攻心之上策。孙权倒行逆施,自毁长城,其麾下忠义之士,必有离心离德者。今日义释留赞,他日或可收其他江东文武之心!”
刘备颔首,目光深邃:
“仲平所言极是。收复江东,非仅凭刀兵,更在人心。孙权性多嫌忌,苛待功臣,此乃取败之道。我等当以仁义为重,暗中瓦解其根基!”
他顿了顿,脸上又露出一丝期待的笑意:
“对了,孔明与月英夫人这对贤伉俪,还有汤鑫大师那边,已有好消息传来!你先前所提的铁甲战船构想,他们已合力攻克诸多难关,初具雏形!虽尚需完善,但此物若成,必为我军横扫江东水域,压制周瑜麾下水军之利器!”
霍骁闻言,眼中精光爆射,大喜过望道:
“铁甲船已成雏形?妙极!此乃破周瑜水军之关键!此事便有劳主公继续费心了,孔明军师与月英夫人,汤鑫大师真乃国士也!”
月余巡视结束,豫章全郡民心大定,山越归附,世家豪强效命。
刘备见根基已固,遂决定启程返回江淮坐镇。
临行前,他紧握霍骁双手,郑重嘱托:
“仲平,豫章一郡便交给你了!山越勇士可用,新政须持续推进。铁甲船之事,我会敦促庐江工官坊尽快完善!”
“下一步,丹阳,吴郡,会稽三郡!待你准备就绪,便是雷霆一击之时!”
“主公放心!我必不负所托!”
霍骁躬身领命,目光已投向东南方那片层峦叠嶂的广袤土地——会稽郡。
下章预告“无当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