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骁与其妻袁雪筠,遭化妆为山越族人的刺客暗杀未遂,又在余汗城中迎娶新妇的消息,已传遍江东各地。
一时间,吕玲儿舍生取义,救下袁雪筠与腹中孩儿,却身中奇毒。霍骁知恩图报,亲上龙虎山为吕玲儿求药救治。
此后,霍骁之妻雪筠大度接纳吕玲儿,在那位仁义之名满天下的刘皇叔见证下,吕玲儿嫁与霍骁为平妻,二女共侍一夫。
这一段“传奇经历”为江东民众津津乐道,引为茶余饭后谈资。
同时,那刺杀霍骁的“幕后指使”,毫无意外地“扣在”了江东三郡之主,吴侯孙权头上......对此,孙权自是“有苦难言”!
确是他命吕蒙挑选精通暗杀的刺客死士,又从治下的会稽山越宗帅潘临处,弄来大巫师阿傩的“寒僵蛊毒”。
又命刺客仿效山越族人,刺上纹身,乔装改扮,再通过解烦营情报,秘密混入彭虎,彭材军中,寻机刺杀霍骁与其妻袁雪筠。
在吕蒙的谋划下,孙权本以为此事十拿九稳!结果未曾料到袁雪筠出身刺客,不但身手一流,击杀三名假扮的山越刺客,还识破其身份来历,借此在江东大肆“宣扬”......
虽说两方交战,兵不厌诈,战场相争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但在战场之外,孙权使这暗杀鬼蜮伎俩,终究还是落了下乘!
更何况......这暗杀之事还并未成功,反倒弄得江东几乎人尽皆知......
一时之间,孙权更是民心大失,江东世家大族,乃至各地豪强势力,皆对其手段嗤之以鼻......
张昭,鲁肃等江东重臣,更是轮番进谏,奏请孙权“悬崖勒马”,弃此不光彩手段,励精图治,再与刘备军一决雌雄。
孙权恼羞成怒之下,先是怒骂张昭,随后将鲁肃负责的典校情报主官之职剥夺。
他又迁怒于谋划行刺的解烦营统领吕蒙,对其更不信任,而副统领潘璋奉孙权之命,监察江东文武,世家豪强,却是卓有成效,更得主公青睐。
随后,孙权下令,擢升潘璋为解烦营正统领,兼掌管典校秘谍,并贬吕蒙为其副手......至此,潘璋成为孙权身边第一红人,权势滔天!
此时,作为孙权统治核心的吴郡吴县,在潘璋授意下,戒备比以往更加森严。
典校秘谍遍布市井,解烦营精锐不时巡弋街头,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紧张与猜忌气息......
无论江东各世家大族,乃至孙氏文武众臣,皆是人心惶惶,风声鹤唳......
某天深夜内,位于吴县城内僻静之地的陆府,却恰巧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陆府深处的书房内,灯火摇曳,年轻的陆氏家主陆绩,与其族侄陆逊,正皱眉盯着眼前男子。
只见这男子未至三十的年纪,皮肤黝黑,手掌之上老茧遍布,作一身庄稼汉打扮,而此人正是颇受霍骁,雪筠重用,独自潜入吴县的烛龙都尉李易!
李易数日前避过典校耳目,混入陆氏田庄帮工,寻机找到田庄管事,直言手中有庐江陆氏族人陆铭密信,欲面呈陆氏一族主事人陆逊,陆绩叔侄!
那田庄管事亦为陆氏族人,自然知晓庐江陆铭这一支同族。
那陆铭为原陆氏家主陆康族弟,亦是陆绩族叔,陆逊叔祖。
陆康为江东名士,其就任庐江太守之际,遭孙策围城两年,城破之后病亡,而陆氏族人亦伤亡过半。
包括其幼子陆绩,侄孙陆逊在内的幸存陆氏族人,则被孙策强迁往吴郡,仅留陆铭这一支为族兄陆康守墓,想借此安稳江东民心。
昔年霍骁攻克庐江皖城,陆铭一家便托庇于刘备麾下,如今霍骁南下江东,已占据豫章全郡,时机成熟,正是发挥陆铭这步“暗棋”效用,将陆逊等人收入麾下的大好良机!
身为田庄管事的陆氏族人,亦知此事非同小可,当即深夜来报家主陆绩以及陆逊二人。
“陆家主(陆绩),伯言(陆逊)公子,二位不必惊慌!”
李易眼神锐利,声音低沉却清晰无比:
“在下李易,为豫章一都尉,奉我家霍平南之命,特来拜会!”
同时,他从怀中取出一份密信,双手奉上,继续道:
“此乃庐江陆铭公亲笔书信,霍平南嘱托在下,务必交予陆家主与伯言公子亲启!”
“霍骁?铭叔祖的信?”陆逊心头剧震,他将信将疑接过书信,犹豫片刻,还是迅速拆开。
这封书信乃是用黄柏纸写就,其上正是叔祖陆铭熟悉的笔迹!
陆铭详述了在庐江归顺后的境遇——自家备受刘皇叔礼遇,陆铭已出仕为庐江军主簿,更得刘皇叔,霍平南承诺,他日横扫江东,必为陆氏讨还血债!
陆铭更在信中力劝陆绩,陆逊认清孙氏刻薄寡恩,猜忌酷烈的真面目,把握良机,弃暗投明,重振陆氏门楣!
看完信,陆逊的手微微颤抖,眼中神色复杂变幻。
他震惊于霍骁,李易竟如此神通广大......在典校,解烦营眼皮底下潜入吴郡腹地,前来招揽自己......对陆铭所言也颇有触动。
他对孙氏,尤其是对孙策的仇恨从未消减......即便孙策已亡,但孙权如今所作所为,更是让他心寒齿冷。
投靠刘备阵营,对抗孙氏,为陆氏一族复仇,重振陆氏家业,这类念头......也未尝没在陆逊心底出现过!
然而……事情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李都尉冒险前来,伯言甚是感激......”
陆逊深吸一口气,将信小心递给族叔陆绩,言语中却透露着冷静:
“但李都尉可知,我陆氏全族数十口,如今尽在吴郡,如同笼中之鸟?孙权外宽内忌,潘璋主持的典校,解烦营如同跗骨之蛆!”
“我若前往投效霍平南,以孙权之性,必迁怒全族!届时,我陆逊岂非成了家族覆灭的罪人?”
陆逊眼中......竟流露出深深的不甘与挣扎......
李易似乎早已料到陆逊的顾虑,不慌不忙笑道:
“公子所虑,我家霍平南与庞军师亦深知之!故特命在下献上一策,名为‘弃车保帅’,‘金蝉脱壳’!”
“哦?”陆逊目光一凝。
“请公子孤身一人,先随在下秘密离开吴郡,前往豫章,投奔我家霍平南麾下!”
李易压低声音,语速加快道:
“与此同时,请陆家主,以陆氏族长身份,主动向孙权告密!只言公子受敌人蛊惑,暗中通敌,事泄畏罪潜逃!”
“随后,陆家主只需大义凛然,当众宣布将公子逐出陆氏宗族,断绝一切关系!此等‘大义灭亲’的‘忠心’行径,无论孙权是否识破,都难再对陆氏下手!只待他日霍平南荡平孙氏,攻克吴郡,自会为公子,为陆家平反!”
陆逊何等聪明,瞬间明白了其中关键,只是......他却依旧沉吟不语。
反倒一旁的陆绩看完族叔陆铭密信,又听李易所言,抚掌赞道:
“李都尉,贵方此计甚妙!如此一来,孙权见我叔侄决裂,我又主动‘大义灭亲’,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他为了彰显自己宽仁,明察秋毫......更为了安抚其他惶惶不安的江东世家,不仅不能动我陆家,反要大加褒奖我陆公纪‘忠心耿耿’!哈哈哈!”
此时,陆绩年方十五,其一向视江东孙氏为害死自己父亲陆康的罪魁祸首。
对陆绩来说,陆逊仅年长自己五岁,二人虽名为叔侄,他却一向视陆逊如兄,更深知以陆逊文武全才,必能助霍骁讨平孙氏,以报陆氏血仇!
“伯言!李都尉所言极是!此乃保全我陆氏一族,并为我陆家雪耻复仇的唯一良机!孙氏与我陆家血海深仇,不共戴天!孙权刻薄寡恩,视我等如草芥,此等豺狼之辈,岂可久事?”
陆绩目光灼灼地看着陆逊,说道:
“当此乱世,正是伯言你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之时!刘皇叔仁义着于四海,霍平南横扫江东,所向无敌!你只管放心随李都尉前往豫章!家中一切,自有绩承担!”
“绩虽年少,亦知大义!明日,绩便亲赴吴侯府‘告发’!从此,你便只是霍平南麾下的陆伯言,与我吴郡陆氏,再无瓜葛!”
“公纪叔!”陆逊看着这个聪慧而深明大义的少年族叔,眼眶瞬间红了。
陆逊知道,这个决定......便意味着陆绩将独自面对孙权的审视与风险,将承受巨大的家族压力......甚至骂名!
而他则成了陆家主动“清理门户”的弃子......他的“叛逃”,反而成了陆家保全族人,向刘备,霍骁缴纳的一张‘投名状’!
一旦捆绑上了那位刘皇叔的战车,他陆逊,甚至整个陆氏,都再难回头......
这位霍平南,还有那位“凤雏”庞士元的阳谋,果真“狠辣”而精准!
若有可能......他陆逊倒也真想见见此二人......结交一番!
陆绩仿佛看出陆逊最后一丝顾忌,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坚毅光芒:
“伯言!为了陆氏一族!为了枉死的父亲和族人!务必助霍平南讨平孙权,立下不世功勋!让天下人知道,我吴郡陆氏,从未向孙氏屈服!陆家重兴的荣耀,就拜托伯言你了!”
言毕,陆绩已是涕泪横流,竟对着陆逊这位族侄深施一礼。
看着族叔眼中那份托付家族未来的希冀,陆逊心中最后一丝犹豫烟消云散。
他扶起陆绩,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带着哽咽,却无比坚定:
“好!公纪叔!家中重担……便交予你了!侄儿此去,必不负季宁(陆康)叔祖,必不负你之重托!待他日功成,必提孙权之首,祭奠我陆氏一族英灵!”
翌日清晨,吴侯府内。
当着张昭,鲁肃等一众江东文武重臣,年少的陆绩跪伏在孙权面前,面色怒不可遏,泣不成声地“举报”族侄陆逊暗中勾结霍骁,仅留下一封密信,便在昨夜叛逃,独自前往豫章!
陆绩言辞激烈,痛斥陆逊“忘恩负义”,“背主求荣”,并当众宣布,陆逊之事实乃家门不幸,他已将陆逊从陆氏族谱除名,从此恩断义绝,请吴侯严惩叛逆!
孙权看着眼前这个“义愤填膺”的少年家主,又看了看那份“证据确凿”的密信(实为陆逊连夜写就),心中不免疑窦丛生。
只是......陆绩主动告发亲族,大义灭亲的举动,倒也确实让他颇感意外。
须知......当下在王晟,高岱,盛宪等世家接连“背叛”的形势下,身为江东名门望族的陆绩这份“忠诚”......表现显得尤为珍贵!
他孙仲谋......太需要这样的一个“榜样”来安抚,震慑其他世家!
“公纪年少却深明大义,忠心可嘉!”
孙权脸上露出难得的“和煦”笑容,亲自扶起陆绩,大声褒奖:
“陆逊逆贼自甘堕落,与尔等无关!传我令,厚赏陆氏!并晓谕吴郡各家,陆氏忠心耿耿,当为楷模!至于陆逊……哼,我倒要看看,这丧家之犬,背主小人,他日还能逃到哪里去!”
孙权眼中闪过一丝阴冷的杀意,却浑然不知,他口中的“逆贼”陆逊,此时竟还尚未离开吴县!
李易有意使出一招“声东击西”,让陆绩先行告发,引解烦营出城追捕,这才带着乔装改扮的陆逊,若无其事地潜出城,踏上了另一条通往豫章的隐秘小道。
陆逊最后一次回望笼罩在晨雾中的吴县城廓......他的眼神中再无留恋,唯有破釜沉舟的决绝和对孙氏的复仇怒火。
他对着李易郑重抱拳:“李都尉,请带路!我陆伯言,愿为霍平南前驱,踏平江东,诛灭孙氏!”
李易微微一笑:“伯言公子,请!我家霍平南已在余汗,静候大驾!这盘新的棋局,才正要开始!”
下章预告“无当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