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不大,一条河流从中间穿过,离着不远就是群山环绕,这个时节依旧能看到大片绿色,众人走过一道简朴的石桥,就进入了这个小村子。
很多上了年纪的居民站在门口好奇的打量着他们这群陌生人,这个偏僻的地方一年到头估计都不见得有这么多外乡人到来。
倒是没有上前打扰他们拍摄,节目组在来之前,肯定是和村委会商量好了。
陆清风他们也好奇的观察着附近,司涵韵表现最是雀跃,跑在最前面,看到没见过的东西就会询问,有时候还会和本地人打招呼,也是个社牛。
她一副天真浪漫的蠢萌样子,倒也有趣。
几人当中,实际上陆清风年纪最小,不过他平时展现的是较为成熟的一面,倒是司涵韵更像队伍中的老幺。
陆清风也在四处看,不过他在找小卖部。
村子因为地方小,人口少,不像城市卖菜,卖肉,水果这些都有专门的店铺,这里是一家小卖部琳琅满目,所有的商品都有。
还行,一路走来,他注意到这里有两家店。
很快就到了安排给几人的房子,一栋四四方方的农村自建二层小楼,坐北朝南,门前还有一个小院子。
推开院门进去,地面铺了水泥地,位于靠东南方向的一角摆了几个水缸,里面种了一些东西,目前处于枯萎状态,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位于房屋主体的右边是一个独立的平房,从上方的烟囱来看,是厨房位置,门边还堆了一些柴火和煤球,煤炉在另一侧,上面放着老式烧水壶。
顶上是钢结构彩瓦做的顶棚。
简单干净,这是众人走进这里的第一印象,对没经历过农村生活的童锦,司涵韵来说,还有一点新奇的滤镜。
“先看看房间吧。”
李一南提议道。
司涵韵小跑上前,推开了金铜色的双扇门。
很大的一个堂屋,可能比很多城市商品房全部面积加起来还要大,装饰比较简单,地面铺了瓷砖,两侧是沙发茶几,正中是一张八仙桌,靠前是一个长条案,上面挂着一幅中堂山水画,一旁还有一个数显的钟。
两侧各有一个房间,床上用品一应俱全,看崭新的样子,节目组提前换过。
通往二路的楼梯,李一南提前上去看了情况,下来后对众人道。
“上面有三个房间,茜茜和涵韵就住一楼,我和小童,清风三个住上面吧。”
众人没有异议,刘茜雅和司涵韵各自挑了一个房间去收拾,陆清风和童锦拖着行李上楼。
上面的三个房间不算大,因为还留出一个放有电视茶几沙发的小客厅,但装潢要好的多,陆清风估摸着是结婚的时候重新装修过。
很多农村的自建房都是这样,父母辈住楼下,楼上是子女的生活空间,只是大部分人在外面工作后都选择了在城市买房,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住一住。
三人挑好了房间,主卧让给了李一南,剩下两间大差不差。
让童锦先挑,陆清风进入最后剩下的那间,打开行李,收拾起来。
他带的东西不多,两套换洗的衣服,鞋袜,外加牙刷,毛巾,充电器这些私人物品,不过手机交上去了,充电器也没了用武之地。
剩下还有两部书,一本《大学国文》,北大中文系的教材,还有一本《旧唐书》,他最近喜欢上了看历史,尤其是唐朝的历史。
咚咚。
“收拾完了吗?”
陆清风房间门敞开着,李一南敲了敲,然后才走进来问他,身后跟着童锦,目光下意识的看向了放在床上的两本书。
倒不是刻意,主要是比较醒目,想不注意都难。
“嗯。”
陆清风加快了速度,把衣服这些放进了衣柜,然后拍了拍手。
“那一起下楼商量一下这几天该怎么过。”
三人朝楼下走去,屋子的各个角落都装有镜头,记录着几人的一举一动。
楼下,刘茜雅和司涵韵这两个女生刚刚探查了最在意的浴室和卫生间问题,让两人松了一口气的是不是旱厕,洗澡也有热水器,因为没通天然气,所以用的是烧电的。
陆清风三人下楼的时候,两女挽着手臂说着话走出来。
“正好,我们去看了厨房,里面除了锅碗瓢盆这些餐具,其他大米,调料,蔬菜什么都没有。”
看着走下来的三人,刘茜雅说道。
“都快三点了,中午就吃了个飞机餐,晚上我们出去吃吧。”
司涵韵摸着肚子,提议道。
大家其实都饿了。
“这里没有餐馆。”
童锦一口外普,简称外国人普通话。
“可以去镇上,我们来的时候不是路过么,也不远,开车好像就二十来分钟吧。”
司涵韵又说道。
“别想了,先不说我们这些钱够不够的问题,节目组肯定也不会借给我们车的,走过去天都黑了。”
李一南摇头拒绝。
“还是我们自己做吧。”
“不是吧。”
司涵韵沮丧下来。
“一共就七百块钱,要好好规划一下,茜茜姐,除了厨房缺的东西,其他牙膏,拖鞋,洗发水,纸巾这些东西有么?”
说了半天,眼看众人也说不到点子上,陆清风不得已问了一句。
刘茜雅想了一下,摇摇头。
吃喝用度,几人一直在考虑吃的问题,完全没注意到这些生活用品也是大问题,而且还是不可或缺的。
众人行李也不可能把这些小东西也带上,也下意识的忽略了。
一起坐下来开始讨论。
“来的路上,我看到路边有小卖部,李哥给我三百块钱,我和……,童锦去把这些东西买回来,不管怎么样,先把这些生活必需品买回来。”
众人点头同意。
“三百块钱够么?”
李一南掏出导演给的钱包问道。
“应该够了。”
陆清风也不清楚够不够,因为不知道小山村的物价。
没有想当然的认为这里的东西会比大城市便宜,因为运输的缘故,有些东西说不定还要贵一些。
“后面有一辆电动三轮车,你们要不要骑过去?”
刘茜雅这时说道。
陆清风挺动心,因为买的东西挺多的,两个人都不一定拿得下,不过想了想还是算了,他和童锦都不会骑,怕不是要摔沟里去。
“李哥,来的路上我看到村子边上的那条河里有人在钓鱼,你要不要去看看能不能钓几条鱼上来,晚上加餐?”
李一南眼前一亮。
“没问题。”
熟悉之后,陆清风知道他平时就喜欢钓鱼,还给他看过手机上拍的钓到的大鱼照片,也不知道真假,毕竟钓鱼佬为了不空军,什么都想得出来。
算了,不管真假,让他试试也没什么坏处。
“茜茜姐和涵韵姐,你们和附近邻居大爷大妈聊一聊,问问他们那边有没有蔬菜,鸡蛋什么的。”
农村收入来源不像城市那么多样化,依旧遵照着相对朴实的靠山吃饭,靠水吃水。
以山为邻,一般是种植一些山货,药材,养殖一些家禽之类的,也会自己开垦一块地,种些当季的蔬菜。
除了对外贩卖,也留些自家食用。
七百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只算生活必要开销,消费水平其实和城市差别不大。
别的不说,五个人一天至少要消耗两斤多大米,哪怕两个女人的饭量小点,一周也要准备二十斤,好一点的大米两块五到三块一斤,这一项的支出就要五十到六十。
加上肉蛋奶,蔬菜,水果。
陆清风心里默算了一下,发现肯定不够用。
如果是他自己的话,维持最低开销,一百块钱,差不多能过一周,但其他几人过不了那种生活。
其实也没必要,这又不是极限求生节目,估计节目组也有安排。
导演许言一直关注着监视器画面,也准备出场给几人安排些任务,也算是规划节目流程,因为是综艺节目,还需是需要一些节目效果,不可能任由嘉宾漫无目的的闲逛,要让他们动起来。
不过在听到陆清风的安排后,他就收回了这个心思。
因为要安排的流程和少年在屋子里说的差不多,细节有出入,大体是相似的。
他觉得有意思。
之前几期节目也去过乡村,从陆清风的表现来看,似乎很适应这里的生活节奏。
或许是很早开始就一个人生活,在这块的技能点加满了。
可以专门策划一个这种生活类的综艺,应该会很有趣。
他心里想着,任由嘉宾发挥去了。
陆清风自然不知道导演在想什么, 他前世就是农村孩子,对这里的生活自然没有压力,其他四人则都是城市孩子,而且从小生活条件都不错。
也是,没有一定经济压力,也没法在艺术上持续投资。
艺术都是钱喂出来的。
几人拍了这么多期节目,默契也培养出来了,陆清风的安排合理,也没人觉得他喧宾夺主,开始各自忙碌起来。
“哥,为了省钱,你找根树枝吧,我去小卖部买鱼线和钩子让童锦给你送过来。”
陆清风不是很信任李一南的钓鱼技术,所以不想投资太多,怕钓鱼佬空军,本都收不回来。
“行。”
李一南也不在意,乐呵呵的去找自己的鱼竿了。
陆清风和李一南出门,院子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好多小孩子。
今天是周六,学校放假,之前这些放假的小学生不知道去哪玩了,他们在屋子里讨论事情的时候,这些孩子大概得到了消息,跑了过来。
也不怕生,就在不远处围观他们。
出了住的地方,摄影师也跟了过来,陆清风笑眯眯的朝这群平均年纪十岁左右孩子招招手。
呼啦呼啦,一群人跑了过来,不少人还下意识的盯着镜头。
“能问你们一件事么,你们村哪家商店的东西便宜一点?”
“友发商店,我家买东西都去那里。”
“曾书毅家的店。”
“不对,是曾书毅大伯娘家的店。”
……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声音又响又亮,还有人一边说一边指向其中一个平头小孩,七八岁大小,脸上冻出两坨腮红,流着清鼻涕。
看到众人看向他,把鼻涕嗅了回去,昂着小脑袋。
“我带你们去。”
于是,一群人围绕着陆清风和童锦两人,朝着村子里进发。
可能是感觉两人友善的态度,孩子们越发大胆起来,在路上问东问西。
“你们从哪来的?”
“要礼貌,喊哥哥。”
一个大孩子立刻指正道。
陆清风没有在意,笑着道。
“我从燕京来到,这个大哥哥是南韩人。”
“我知道,棒子。”
陆清风差点没绷住,现在的小孩哥,真的什么都懂。
童锦也囧了一下,镜头面前尽量表现的大度,童言无忌,他也不可能去计较。
乱喊的小孩,又被领头的大孩子教育了,也算是缓解了尴尬。
一行人吵吵闹闹,终于来到小卖部。
“大白娘,大白娘,有人买东西。”
.名叫曾书毅的小男孩冲进去喊了起来,用的当地方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从柜台过后走了出来,看到被村里孩子围住的两人,虽然好奇,但也没多问。
“买什么,给你们便宜。”
陆清风和童锦开始按照所需开始挑选。
先拿了鱼线让童锦送给急用的李一南,剩下大米,油盐酱醋,包括基础的调料葱姜蒜一一购齐,其他还有日用品,李一南和童锦没带毛巾,牙刷,也要买。
加起来零零总总花了两百四十一块七毛,有零有整。
其中五人的拖鞋加洗发水是真不便宜,占了一半的花费。
“再加八包辣条吧。”
陆清风也没亏待带着过来的这群孩子,一人给了一包叫麻辣鸡筋的辣条,获得了七声谢谢。
从他们的眼里,他知道自己已经是孩子王了。
还剩下一包,他自己揣兜里。
辣条是五毛钱两包,一共四块,曾书毅家大伯娘给省了七毛,顺便用三轮车把东西给他送了过来。
一群孩子跟在后面,到了地方还帮着吭哧吭哧搬东西,陆清风感觉自己的辣条真没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