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也不用等到明天,至到黄昏,永福宫外便来了一名年纪不大的内侍,行色匆匆,提交腰牌表明身份后未道入内,反而求请门外值守太监转禀掌事嬷嬷。
值守见这人虽仪容整洁,但那闪躲的眼神及微颤的肢体,不知是才刚受过惊吓,抑或有什么不可言说的癔症,怕贸然应下,回头嬷嬷怪罪,于是直言两法可选:
“要么你把话说与我知,我去转与嬷嬷,见不见你自有嬷嬷定夺;要么你就进去,见了嬷嬷自己说。”
谁知那内侍却“咚”地一跪,朝值守太监就磕了下去,连声音都现了哭腔:“小的奉了严令,不敢踏入此门,可事情紧急,只能斗胆求您代为通报一声。”
值守没想到对方反应这么大,下意识就往后小退半步,离跪倒人远点,又语带嫌恶道:
“能不能好好说话,你越这样,我越不能应你,若真代你办了,一准我吃不了兜着走。”
小内侍却像铁了心那般,长跪不起,头还磕在地面不动,边哭边说,瓮声瓮气的:
“上头有旨意,小的也是身不由己,还请您行行好,您的大恩大德,小的铭记在心,日后若有用得着小的,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值守听着心里别扭,可眼瞅着像有宫女在往这边张望,怕真招了人来,可这心里再急,手上动作也还不敢太明显,却是先把人挡住,才再朝跪地人快速抖动手掌让“赶紧起来”,见对方没反应,急道:
“还不起来?那我不去了。”
.
太后这边,已有人动作更快。
正是那张望的宫女,日常跟在吴嬷嬷身边,原就被交待着要四处留心,刚刚见着异样,便就第一时间转身回来,先行往里递话。
于是,待值守太监来到,吴嬷嬷只当不知,走出殿外听见有人门口求见,便就再次确认来人身份:“你说是哪儿的内侍?”
.
太后贵为皇室尊长,与其相关的医药事务甚至比天子还要复杂,一则体现地位尊崇,二则因为太后年事已高,更要加倍小心谨慎。
天子曾为此提出加设医药部,供太后独立差使,却被太后亲自否决,言说祖上药房向来只设一处,不过多个人管理即可。
这能够全权打理太后药务的,自然就得是信得过的身边人。吴嬷嬷正是那个人,自此,御药房里从东西到人,到每日事项,皆了如指掌。
而区分办事宫人,则最终以腰牌作为区分——
宫里本就只有太后的人可悬玉牌,是以在永福宫里伺候的,挂镂空双雕圆形佩,一面牡丹一面“福”字,而在药房的那拨则只有单面镂雕一个“福”字。
.
眼见值守太监呈来的是块只单刻【药廿一】字眼的薄铜牌子,吴嬷嬷却是皱着眉一转手腕,展示手中腰牌,道:
“你难道分辨不出这是药房里低阶内侍所持薄铜腰牌,非永福宫之人,你倒是去问问那人到底有何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