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个逻辑谬误#】
【一:认知失调。】
视频里出现了葡萄架和一只狐狸。
【狐狸紧紧的盯着这些葡萄,他试了一次,太高了,够不到。】
【又试了一次,还是没够着。】
【第三次跳起来,砰的摔地上,还是没摘到葡萄。】
【狐狸起来拍拍屁股说:“哎呀,我真无所谓,那葡萄还没熟呢,酸葡萄谁爱吃。”】
【这是伊索寓言里的故事,也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出处。】
【认知失调指的是:当现实跟期望的不一样,这种欲求不得就会让我们难受。
这时候,大脑就会调整认知,把问题做有利于自己的合理化解释,因为这样可以减轻挫败感。】
【例如:有人面试失败,他不推理成功的人做对了什么,而是说“这工作也就一般,我要找更好的”,或者是说面试官不公平。】
【人人都说无奸不商、为富不仁,但人人都想变得有钱。】
【我们可以一直都做聪明的狐狸,但那样永远都得不到渴望的葡萄。】
【如果你跟有利于自己的合理化解释自洽了,那这种失调的认知就会阻止我们研究事物的构成要件。】
【不研究就做不到,做不到又会认知失调,恶性循环。】
【为什么他面试成功,他谄媚?他不诚实?有没有可能他只是在供需关系中价值比较高呢?】
【你有进行客观的分析吗?】
【如何避免认知失调?】
【在所有想要但没得到的时候,问自己两个问题:
我是不是在找借口来解释我的失败?
自己做到这件事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前者可以避免认知失调,后者思考做成的路径。】
大明,嘉靖年间。
天幕上狐狸摔得屁股墩儿的模样还没散去,李时珍捻着胡须忽然一拍大腿。
“嘿!这天幕里说的,不就是民间说的‘癞葡萄’嘛!”
许三多凑过来挠挠头,眼睛瞪得溜圆。
“癞葡萄?是长得像那蹦跶的癞疙宝一样的葡萄?听着就恶心!”
“非也,非也!”李时珍被他逗得笑出了声,摆了摆手,“这‘癞葡萄’可不是葡萄,又名锦荔枝。”
“锦荔枝?”许三多眼睛更亮了,“那是四川产的甜荔枝?“
“俺听说那玩意儿贵得很,比蜂蜜还甜,也不知道俺这辈子能不能尝着。”
“又错咯!”李时珍摇头。
“前元时它还叫红姑娘,你别往水果上想。”
许三多这下是真懵了,手在身上抓来抓去,活像身上爬了虱子。
“又软又甜的柿子?”
看着他抓耳挠腮的模样,李时珍终于忍不住揭了谜底,笑得眼角都皱了。
“都不是!”
“这‘癞葡萄’啊,就是园子里常种的苦瓜。”
见许三多嘴巴张得能塞下鸡蛋,他又补充道,“闽广一带的人,还爱用‘癞苦瓜’形容一种人——自己捞不着好处,就反过来嘴硬说那好处不好。”
“跟这天幕里‘吃不着葡萄嫌葡萄酸’的狐狸,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
【二:锚定效应。】
【锚点本身是一个工具。】
【描述一件事的时候,加上锚点,就更容易理解。】
【比如形容某国的人口,它比华夏人口少,少于70亿。】
【这俩就是锚点。】
【可以让人对被锚的事物更有概念。】
【但锚定效应就不太好了。】
【它指的是人在做判断或者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受最开始接触的信息的影响。】
【最开始的信息就是锚点,然后会以这个锚点为基准,调整后续的判断。】
【比如销售、谈判人员会专门利用锚定效应对付顾客。】
【卖车的会先给你报一个高价,你砍来砍去,最后的价格你会觉得很划算,更容易下单。】
【星巴克放在架子上的二十二块钱一瓶的矿泉水,是为了让你认为矿泉水都二十二一瓶了,那三十一杯的咖啡也不贵,从而更容易消费。】
【锚定效应会带来不理智的决策,如何应对锚定效应呢?】
【做决定之前,问问自己是不是被锚定效应影响了。】
【在任何消费或者谈判之前,根据现实情况主动给自己设定锚点。
告诉自己我就想花这么多,它对我来说就值这么多。】
【锚定效应还可以利用。】
【比如说我想卖书,我可以说想学认知可以花一千九百九十九买我的课,或者是只花三十五买我的书,里面内容差不多。】
【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么选?】
【或者是我想让你看我的视频,我可以说这条视频包含二十一个逻辑谬误,看完它就相当于看完这本书95%以上的内容了。】
【你又会怎么选呢?】
【再比如想让别人给你买一百块钱的东西,那就先带他去看看五百块钱的东西。】
~~~~~~
大明,洪武年间。
秦王、晋王刚挨完鞭子,又被罚蹲马步。
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二人脸涨得通红,腿肚子抖得像筛糠。
“爹,儿知道一个锚点效应的故事。”秦王牙咬得发紧,声音都打颤。
朱元璋眼皮一抬:“说得在理,就准你起来。”
“珍珠翡翠白玉汤!”秦王忙接话。
“您当年讨饭时,喝那剩饭、烂白菜、馊豆腐煮的汤,直说比仙酿还香。”
“可登基后,用白米、白菜芯、嫩豆腐再煮,却连尝都不想尝。”
“您当年饿肚子的滋味,就是那‘锚’啊!”
朱元璋道:“言之有物,咱就允许你站着。”
朱元璋指尖敲了敲石桌,点头:“起来吧。”
秦王刚撑着膝盖站直,还没揉上腿,朱元璋突然上前按住他肩膀,咬着后槽牙:“跪下去!”
秦王懵了,梗着脖子喊:“爹!儿没说错啊!难道提您旧事,您就恼羞成怒?”
“啪!”
老朱一脚把他踹跪在地,冷笑:“咱嫌丢人?咱在宫里种菜、啃烧饼,啥时候怕过丢人?”
他俯身盯着秦王,眼神发狠。
“咱是突然想起,你这崽子顿顿山珍海味,还虐待厨子!”
秦王想辩解,旁边还在蹲马步的晋王突然幽幽开口:“爹,他不愿跪,儿来跪!让他接着蹲!”
朱元璋转头瞥他,嘴角一勾:“差点忘了你。”
“老四!取个碗来,放你二哥头上。”
“碗掉了,就加罚一炷香!”
晋王:“……”
~~~~~~
市集上。
挑着菜筐的李大娘眯眼瞅着天幕。
“原来如此,那张屠户天天先把肉价喊得高高的,等有人嫌贵,他再‘让’两文,咱就觉得占了便宜,哪回不是拎着肉就走?”
巷口的老掌柜捋着胡子,慢悠悠开口:“老祖宗早说‘货比三家’,原是怕被头一家的价锚住了眼。”
“就像我年轻时买茶,头家说‘一两银一斤’,我觉得贵,转去别家,别家说‘八钱’,我就赶紧买了,回头才知,还有六钱的好货呢!”
人群里忽然有人喊:“那咱以后买东西、看事情,岂不是得先把这‘锚’找出来?”
老掌柜点了点头。
“天幕说‘锚定则心偏’,往后遇着事,先别被头一个说法、头一个价钱绊住,多想想,多比一比,才不会中了‘锚’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