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子衿的这个请求,九阙刚开始感到有些意外,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这对于现在的陈子衿来说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她并没有一口答应。
“要待在我身边很难。你要吃很多苦,走很多路,甚至到最后会发现一无所有。即便如此,你也愿意待在我身边做事?”
“小民愿意!”
陈子衿一丁点儿犹豫都没有,当机立断的答应。她知道能跟在太女殿下身边做事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如果自己没有之前进献银矿的功绩,根本连提出这个请求的机会都没有。正因如此,她才要好好把握住。她被抓到南羽国宫廷这么多年,在大景毫无建树,若是就这么孑然一身的回去,就算家人愿意全心全意的接纳,她自己也不愿意。重新回到家乡和亲人身边,她不是为了贫苦度日和听旁人闲言碎语的。她要过上比以前更好10倍的生活!只有这样,那些闲言碎语才到不了她和家人耳边。
陈子衿十分清醒。这会儿一点儿隐瞒的意思都没有,诚恳的剖析自己。
“殿下,我不是心思单纯的人,如果真是单纯的人,也不会在异国他乡活到这个时候。我想过的好,至少要比以前好的多。否则我忍辱负重,苟且偷生了这么多年,意义何在?”
这是一个有野心并且有勇气将之付诸行动的人。九阙并不讨厌这样的人,因为她自己也属于这个行列。
“你现出银矿位置有功,我会给你这个机会,但能不能留下,就要看你自己的能力了。”
“多谢殿下!”
陈子衿猛然扣头,眼中泪光闪烁不止。她确实有无尽的野心要实现,但更多的是对这位太女殿下的憧憬与向往。
她一直都不是个安分的女子,大难不死,自然要为自己的将来多做打算。但她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憧憬这位殿下。若日后能追随殿下,甚至更进一步,能站在殿下身后。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毕竟她们家殿下可是古往今来,开天辟地头一位太女殿下,也将是大景国无人能否认的第一位女皇!
能用自己的这双眼睛亲眼见证历史的诞生,怎能不激动呢?
陈子衿怎么想的暂且不说,总之这次攻打南羽取得了想象中的胜利。成功找到了银矿的位置,并且发现堆的比屋子还高的已经冶炼完成的银锭之后,九阙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从建立海军开始,直到现在,花费了这么多年时间,为的不就是这个吗?
听到身后传来震天响的欢呼声,九阙也按捺不住喜悦。出海好几个月,也是时候该回去了,毕竟父皇的书信那是一封接着一封。往常出游,回去之后总会给父皇带礼物。这次自然也不例外,不过这次的礼物有些多了……
一个月后,大景军队凯旋而归,太女殿下自然要带着海军首领们回京领赏。此前对于太女殿下亲自出征,朝中自然会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他们当然不是反对九阙这个人,只是反对她贸然出行,面临危险的举措。
毕竟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九阙如今的身份又何止是千金之子那么简单?
因此大伙儿都卯足了劲儿,准备等太女殿下回来之后参她一本。尤其是在大朝会上看到那些跟着殿下一起出征这会儿还满脸傻笑的同僚之后,心中那股酸涩之意更是难以掩盖!凭什么你们能跟着太女殿下出征?!
不仅能出去放风,还打了好大一场胜仗,日后必定要载入史册,而他们却要苦逼兮兮的留在朝中,继续处理各种繁杂事务?
这批人中竟然以景泰帝的表现最为突出。这些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景泰帝准备让太女殿下继承大统。再加上四个皇子只剩下一个还半死不活的。除了太女殿下也没别的人可以扶持呀,因此大家也不讲究什么从龙之功了,反而各司其职,将朝廷维持的很好。
或许是因为日子过得顺畅,盛世已然来临,景泰帝越发小孩儿心性了,这会儿看着九阙满脸的不高兴。诸位臣子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当然不会认为这是陛下对太女殿下失望。果不其然,下一刻,大伙儿就听到景泰帝不满的声音。
“太女这一走就是小半年,当真潇洒至极。不过将家中的老父亲置于何地?可怜你的老父亲在家每日盼望,太女却在外面潇洒快活,说说,你该当何罪?”
诸位臣子只当自己聋了瞎了,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十分恪守为人臣子的本分。
九阙十分熟练的顺毛捋。
“父皇请恕罪,都是儿臣的错。”
景泰帝本来还想发发小脾气,但是见九阙跪在地上又十分不忍,连忙让她起来。这孩子怎么就这么实心眼儿呢?他也就是抱怨几句罢了,怎会真生她的气?
这么多年过去,这孩子还是一如既往的赤子之心啊。
九阙见状趁机奉上自己的礼物,回来之前她也将在南羽颇多斩获之事上奏给景泰帝,不过因为要给父皇一个惊喜,并没有说具体数额,只是奉上了许多珠宝珍玩。
“……缴获白银一百七十万两,望父皇能尽欢颜。”
“嗯嗯,你能平安回来就什么?!多少?你说多少?!”
底下臣子原本想装聋作哑的,但是听到这个数字之后不少二品以上的大臣都忍不住呛咳,险些把自己给呛死。
多少?太女殿下刚才说多少?难道是他们年纪大了,耳聋眼花?这个数字是真的吗?而且殿下说什么?这只是缴获的现金数量,她还在南羽国发现了一座储量巨大的银矿?
景泰帝砸吧砸吧嘴,还没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就看到他那平日里冷酷的仿佛貔貅一般只进不出的户部尚书,这会儿脸笑的跟朵浪漫的老菊花一般,赞扬称颂之句从他嘴里不断的吐出来,夸的大家伙一愣一愣的。
这,咳,哎呦,户部尚书这会儿为了将这批银子以及日后源源不断产出的银子都收入户部,可是一点儿脸都不要了。
但是!朝中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哪一部不缺银子?大家并肩子上啊,抢到自己碗里的才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