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又过了几天,阮诗悦走后,李涵也把重心从儿女情长转移到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之上。
很多商业上的事情虽说不是迫在眉睫,但也到了关键节点。
比如位于宗左市的铝矿以及锂矿的生产工厂已经在平稳运行。
再加上杭市的微星铝业,他手上的铝和锂,以及伴生的稼、砷、硅、镍、铬等等稀有元素都在稳步的提取生产之中。
而原材料在不停增长,自然成品工厂也开始动工。
李涵最重要的固态电池以及超宽禁带材料成品量产,已经可以稳步推进生产。
因为有了上一次在杭市吃的苦头做为告诫,这回李涵学乖了。
他知道,只有技术和公司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
所以他在自己的图瓦鲁国申请注册了Stridex跨越科技公司。
并把系统给予的两样科技的一部分技术,移交给了这家科技公司。
再由Stridex跨越这家公司与国内自己的苍龙集团公司进行合作。
这样一来,就算到时候真的出现最坏的打算,他也能凭借技术全身而退。
更何况,一旦超越目前科技三十年的技术出现,那等于就是他手里的杀手锏。
谅那些家族财阀势力,也不敢肆无忌惮的对他动手!
真要动手?那他们就要掂量掂量,这些超前技术会不会泄露出去!
到那时,他们可就是国家的罪人,是要被钉上耻辱柱的!
所以,有这些技术在手,李涵就有了依仗,有了护身符。
李涵已经让苍龙集团、寰宇资本以及Stridex跨越公司三方组建了一家新的合资公司,主要负责的就是量产这些高科技技术。
这家公司,名字就叫GalliumState tech镓态科技。
顾名思义,这家公司专门设计生产的便是与稼元素和固态电池有关的科技产品。
李涵通过星辰银行直接投资了三百五十亿,做为设计量产前期的发展启动资金。
毕竟光有技术,没有各种零件组装生产出相应的设备,以及采购必须的机器人生产线,和各种产业工人,高级设计师等人才,那肯定也是不行的。
这笔钱一投,镓态科技的发展就有了保障,速度快了不少,目前已经初步成型。
李涵进行审批,先让镓态科技与柔雨科技合作,进行小型固态电池技术量产前的试制工作。
然后高和汽车与镓态科技,研究的重点,则是新能源汽车固态电池的量产准备。
其实电池这玩意在拥有全套技术后,肯定是越大越好造,所以高和汽车的固态车载电池技术,要比手机上使用的小型固态电池技术要更容易量产。
至于超宽禁带材料技术中,最容易也是最快量产的,自然是氮化镓充电器。
由于有自己的锂矿与铝矿,加上超越目前科技的提取设备,生产出来的锂元素和稼元素成本比市面上标准的要低48%。
再加上更加先进的合理设计,氮化镓充电器最高功率家用量产最高能突破到450w,而且单价要比目前市面上的200w还要便宜一半。
目前这款充电器已经开始量产,并将匹配到柔雨科技将要推出的新款固态电池手机。
而镓态科技合作的公司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合作。
稼这个元素,目前最厉害的技术,就是运用在雷达上。
蓝天航空集团与镓态科技深度合作,已经开始准备着手开发量产雷达系统。
无人机上的雷达,地面上的雷达,卫星上的雷达,甚至是战斗机上的雷达。
只要是雷达,就绕不开镓元素。
李涵将成套的雷达技术下放给了镓态科技,目前还在设计试生产阶段。
主要是雷达是个复杂的科技工程,要想量产,需要太多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都是需要各种制造设备进行支持的。
比如雷达的衬底、t\/R组件、天线阵列、电源和冷却系统、收发半导体集成电路mmIc等等,都需要各种设备进行生产。
当然,华国国内也不是没有公司售卖,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你指望别人提供零配件,日后产生依赖,万一人家断供,你就会陷入很大的麻烦。
买不如造,别人的永远比不上自己的。
华国被卡脖子的教训还少吗?
李涵既然有全套的技术,又不是设计生产不出来这些制造设备,为什么要去看别人脸色呢?
不过是会耗时久一些而已,他等的起。
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就是氮化镓雷达,而华国领先全球,已经将碳化硅雷达运用在最尖端的隐身战斗机上。
其实碳化硅和氮化镓雷达都属于同代,只是材料分布和技术有所区别和优化,探测距离才会更远更精准。
实际上,真正的下一代雷达,正是氧化镓雷达。
目前全世界,也只有米国与华国在研发。
可要制造氧化镓雷达也许还有可能,但量产实在太难。
由于超精密加工极限,目前的水平要想量产氧化镓雷达,可靠性会大打折扣。
而大尺寸单晶衬底的研制困难,更是制约氧化镓的重点。
然而,这些问题对于李涵来说却不是问题。
超精密仪器全套图纸技术,新一代的大尺寸金刚石衬底制造图纸技术,他可全都拥有。
只要把生产设备制造出来,氧化镓就能突破量产,并且性能稳定,寿命持久。
当然,这种高科技的雷达技术,可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垂涎三尺的,研发制造设备,研究量产雷达都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所有科研人员,都是签署过保密协议,并且公司安保交由暗龙组织小队进行负责,就是为了保护机密。
李涵当然也留了好几手,他交出来的,只是氧化镓雷达的第一代技术。
而他脑海里,足足有五代技术,足够称霸稼元素技术行业三十年了。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研究的研究,生产的生产,制造的制造。
李涵的商业帝国,可以说目前还在蛰伏,潜力无限。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是以投资为条件。
没有钱,空有技术怎么可能这么顺利?
镓态科技的投资一下让李涵少了近四百亿的资金,再加上前期对矿产进行的投资,以及图瓦鲁建设如同流水般的资金,让他的账户余额正在迅速的缩水。
无奈之下,李涵终于决定,要前往中欧,去取自己的那笔存在海外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