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边盛武被粗暴地叫醒,一股邪火直冲脑门。
他刚刚入睡不到三个小时,连日来对白鹰在吕宋攻势的关注和对半年后(田边盛武是这么判断的)南洋可能发起进攻的防备让他心力交瘁。
此刻被打断宝贵的睡眠,加上本就闷热难耐的天气,让他烦躁异常。
“八嘎!” 田边盛武猛地坐起身,对着参谋劈头盖脸地吼道,“轰炸机?天这么黑,他们难道长了眼睛吗?!就算长了眼睛,这黑灯瞎火的,他们能看清什么?!不过是虚张声势,骚扰罢了。”
他烦躁地挥着手,像驱赶苍蝇:
“前几天不是来过好几次?扔了几颗无关痛痒的炸弹就跑,吕宋那边还没打完,张弛那个小崽子敢现在动苏门答腊?他就不怕山下大将反扑?愚蠢,滚出去。熄掉灯火,加强警戒就行了,别再来烦我。”
闷热的天气,在这庭院里还好,进入地下,即使有通风设备,也热的浑身是汗。
真的进入掩体,田边盛武估计自己今晚是别想睡着了,因此他直接拒绝了转移位置。
参谋看着长官因睡眠不足和怒火而扭曲的脸,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田边盛武的判断并非全无道理。
南洋建国不久,根基未稳,吕宋战事正酣,白鹰焦头烂额,在这些鬼子看来,南洋确实不太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倾力进攻重兵把守的苏门答腊。
之前的空袭更像是试探和骚扰。
况且,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来的几架轰炸机又能有什么作为?投放少量炸弹怕不是会炸歪到几十里地外去?
参谋瞥了一眼窗外浓得化不开的黑暗,再看看田边盛武那副要吃人的表情,终究没敢再劝。
再吵醒这位脾气暴躁的司令官,恐怕就不是挨骂那么简单了,三宾(耳光)是跑不掉的。
“嗨!属下遵命!” 参谋躬身退下,无奈地传达命令。
熄灭火光,所有人员进入隐蔽位置,加强警戒,但司令官……拒绝进入掩体。
庭院很快再次陷入一片死寂,只有引擎的轰鸣声在夜空中持续逼近,田边盛武烦躁地翻了个身,用枕头捂住耳朵,很快又沉入了带着怒气的浅眠。
闷热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他沉重的呼吸声。
同一时间,巨港城外东北方向,约4.3公里处,某处无名小高地上。
这里是一片被茂密灌木覆盖的缓坡,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正好能越过稀疏的树梢,隐约看到巨港城区边缘的轮廓,尤其是田边官邸所在的方位。
黑夜是最好的掩护,距离是天然的屏障。
鬼子的巡逻队在夜里更是不会没事跑到如此远的城郊来,更想不到致命的威胁会从这里发出。
林来生上校和他的小分队如同幽灵,脸上涂着厚厚的丛林油彩,头盔和武器都用深色布条仔细包裹,避免任何反光。
他们悄无声息地潜伏着,只有轻微的呼吸和心跳声。
哈里曼和技术兵正小心翼翼地组装着那两具珍贵的“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指示器”。
“方位角确认,俯仰角确认……” 哈里曼的声音压得极低,手指在精密的调节旋钮上微微转动,借助指北针和提前测绘好的坐标进行最后的微调。
林来生则戴上了最新空投来的头戴式红外夜视设备(二战末期已经有了)。
视野瞬间变成一片诡异的黑白双色,原本漆黑的世界在他眼前清晰起来——模糊但可辨的树影、远处城市的微弱轮廓、甚至更远处田边官邸那模糊的屋顶形状都隐约可见。
这超越时代的装备,让他拥有了黑夜中的“眼睛”。
“1号机架设完毕,状态良好!”
哈里曼轻声报告,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颤抖。
“2号机备用,状态良好!”
林来生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接过了1号激光指示器的操控权。
沉重的筒身架设在稳固的三脚架上。他透过夜视仪,死死锁定视野中那片代表田边官邸屋顶的模糊黑白区域。手指稳定地按下了激发按钮。
没有炫目的光束,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响。
只有在戴着夜视仪的林来生的视野里才能看到,一道肉眼完全不可见的近红外激光束,以几乎零发散的角度,精准地跨越了4300多米的距离,稳稳地点在了田边盛武官邸主建筑那厚实的瓦片屋顶上。
那是一个微小的、持续闪烁的不可见光斑,如同一个精准的死亡标记。
“激光已照射!目标锁定!”
林来生声音沉稳,但心脏却在胸腔里狂跳,成败在此一举。
“无线电接通。” 通讯兵立刻将加密电台调整到预定频道。
“猎鹰,猎鹰。这里是地鼠,激光已点亮,目标区域确认。重复,激光已点亮,目标区域确认。请求投弹,完毕。”
苏门答腊岛上空,3000米高空处。
四架庞大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在漆黑的夜空中平稳飞行着。
机舱内,飞行员和投弹手紧盯着仪表盘和漆黑的舷窗外,神经紧绷。
下方的大地一片漆黑,只有巨港炼油厂区域有零星微弱的灯火,根本无法分辨具体目标。
“猎鹰收到!信号清晰!激光已捕捉!完毕!” 长机投弹手的声音通过耳机传来。
“老天……这玩意儿真能行吗?” 副驾驶忍不住询问。 他们之前执行过无数次夜间轰炸任务,命中率全靠运气和地毯式覆盖。
而这套地面激光指引,加上飞机空投滑翔制导炸弹的组合,即使在南洋国内,也只进行了几次实验投放,就因为战事紧急,被拉上了真实战场。
实战中,能不能成,能不能真的炸死田边盛武,谁也不知道。
“各机注意,进入投弹航线,高度3000,速度保持。打开弹舱,准备投掷‘飞燕’。” 长机机长果断下令。
四架b-29巨大的弹舱门缓缓打开,冰冷的气流涌入机舱。
挂在特制挂架上的炸弹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它们不同于普通的航空炸弹,弹体更加修长,加装了流线型的滑翔套件,头部有一个透明的整流罩,隐约可见内部精密的硅光电二极管导引头。
这就是南洋秘密武器——“飞燕-1型”激光滑翔制导炸弹,单枚重量超过2000磅(约907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