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膳结束后,皇上因还有政务要处理,便匆匆离开了永寿宫。永瑚与馨澜站在宫门口,望着皇上远去的背影,心中各有思索。
回到殿内,馨澜拉着永瑚的手,轻声说道:“永瑚,今日你表现不错,得到了皇上的认可。但你要知道,这后宫与朝堂皆如战场,暗流涌动。你虽无需像那些成年皇子一般急于表现自己,但也绝不能放松警惕。”
永瑚点了点头:“额娘放心,儿臣明白。只是,儿臣心中有些疑惑,为何朝堂局势会如此复杂?那些成年皇子又究竟在争些什么?”
馨澜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在这深宫之中,权力便是一切。成年皇子们争的,自然是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他们各自拉拢势力,结党营私,只为有朝一日能登上大宝。而皇上,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忌惮皇子们的势力过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才会对你们这些年少皇子有所关注,希望你们能安分守己。”
永瑚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思索,又问道:“额娘,那儿臣该如何自处呢?”
馨澜轻抚着永瑚的头,温柔却又坚定地说:“你只需做好自己,潜心读书习武,莫要卷入他们的争斗之中。平日里谨言慎行,不得在人前随意表露想法。”
这一日,阳光正好,洒在宫廷的红墙黄瓦之上,映出一片金碧辉煌。永瑚身着一袭精致的锦袍,头戴玉冠,正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皇帝的御书房。他今日是来给皇帝呈上自己近日对于边疆战事的见解与策略的。
走进御书房,永瑚恭敬地向皇帝行礼:“儿臣给皇阿玛请安。”皇帝看着眼前这个风度翩翩的儿子,眼中满是欣慰与喜爱,微笑着说道:“起来吧,永瑚,今日找皇阿玛所为何事啊?”永瑚站直身子,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章,双手呈上,说道:“皇阿玛,儿臣近日对边疆战事多有思索,写了一份策略,望皇阿玛过目。”
皇帝接过奏章,仔细阅读起来。随着目光的移动,皇帝的脸上渐渐露出惊喜之色。奏章中,永瑚对于边疆的地形、敌军的兵力分布以及我军的应对策略都分析得头头是道,还提出了一些新颖而又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皇帝放下奏章,看着永瑚,赞叹道:“好!永瑚,你果然没让皇阿玛失望,这份策略考虑周全,见解独到,若能实施,必能对我军大有助益。”
永瑚听了,脸上露出谦逊的笑容,说道:“皇阿玛过奖了,儿臣只是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了出来,若有不当之处,还望皇阿玛指正。”皇帝走下龙椅,来到永瑚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谋略,实乃我大清之福啊。此事朕会与朝中大臣商议,若可行,便按你的策略行事。”
就在这时,御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皇贵妃佟佳氏走了进来。她今日身着一袭淡粉色的宫装,头戴珠翠,气质温婉动人。看到永瑚和皇帝在一起,她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说道:“臣妾参见皇上,听闻永瑚来了御书房,便过来看看。”皇帝笑着说道:“爱妃免礼,永瑚今日给朕呈上了一份关于边疆战事的策略,很是精彩,你也来看看。”
佟佳氏走到皇帝身边,接过奏章看了起来。看完后,她眼中满是骄傲,看着永瑚说道:“我的永瑚真是长大了,如此聪慧过人,额娘为你感到骄傲。”永瑚笑着走到佟佳氏身边,挽着她的胳膊说道:“额娘,这都是皇阿玛教导得好,儿臣还要多向皇阿玛学习呢。”
皇贵妃那窈窕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宫殿的回廊尽头,余下的只有那随风飘散的淡淡脂粉香和空气中尚未消散的威严气息。永瑚站在一旁,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坚毅,那目光仿佛能穿透这宫殿的重重帷幕,看到那遥远而未知的战场。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鼓足了全身的勇气,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皇阿玛面前,双膝跪地,声音虽带着一丝稚嫩却无比洪亮地说道:“皇阿玛,儿臣愿随兆惠将军的征西大军出征。”那话语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这安静的宫殿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皇帝原本端坐在龙椅之上,手中握着一本奏章,听到永瑚的话后,手中的奏章微微一颤,缓缓抬起头来,目光中满是惊愕与不解。他的眉毛微微上扬,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永瑚突然请求的意外,又有作为父亲对儿子安危的担忧。“永瑚,你可知战场是何等凶险之地?那可不是你想象中的儿戏,刀剑无眼,稍有不慎便会命丧黄泉。”皇帝的声音低沉而严肃,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般敲击在永瑚的心上。
永瑚抬起头,直视着皇阿玛的眼睛,那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反而充满了决心和斗志。“皇阿玛,儿臣知晓战场的凶险,但儿臣身为皇室子孙,不能只在这深宫之中享受荣华富贵。儿臣也想像兆惠将军那样,为国家立下战功,为皇阿玛分忧解难。”他的声音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却充满了力量,仿佛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皇帝看着永瑚那坚定的眼神,心中不禁一动。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股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然而,作为一位父亲,他实在不忍心让自己的儿子去冒这样的险。“永瑚,你年纪尚小,这出征之事还需从长计议。你且先回去,好好思量一番。”皇帝试图用温和的语气来劝说永瑚,希望他能改变主意。
但永瑚却似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紧紧攫住了心魂,那决心如磐石般不可动摇,仿佛有一股炽热的岩浆在他体内奔涌,亟待喷发。他猛地重重磕下一个头,那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的犹豫与迟疑。额头与坚硬的地面猛烈相撞,“咚”的一声,清脆而又响亮,宛如深夜中突然炸响的惊雷,在这寂静的宫殿里久久回荡。
他缓缓抬起头来,此时,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芒,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对挑战的渴望以及绝不回头的坚毅。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稚嫩,却又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皇阿玛,儿臣着实已经思量许久。无数个夜晚,儿臣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皇阿玛日理万机、为国操劳的身影。儿臣深知,身为皇室子孙,不能仅仅在这深宫高墙之内安享荣华,过着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的日子。儿臣不想做一个碌碌无为、如行尸走肉般的皇子,在历史的长河中连一丝涟漪都无法激起。
他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带着一丝激昂与坚定,似是要将心中的抱负都倾诉而出。“儿臣实在不愿做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子,整日在这深宫之中虚度光阴,无所作为。儿臣每每看到皇阿玛为了这天下苍生日夜操劳,殚精竭虑,儿臣便心生敬仰与愧疚。
皇阿玛您乃一代明君,心怀天下,有着经天纬地之才,您定然也不希望自己的继承人是个庸碌无为之人,无法继承您的衣钵,守护这大好江山。”
儿臣愿以这稚嫩却又坚毅的双肩,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愿以这满腔的热血,在这广阔的天地间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不辜负皇阿玛的期望,也不枉费这身为皇室子孙的荣耀。”
说罢,他再次挺直了身躯,如同一棵傲立在风中的青松,目光坚定而又执着地望着皇阿玛,等待着那决定他命运的回应。
皇帝端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身姿挺拔如松,却因长久沉默而似在周身萦绕了一层凝重的雾霭。他微微垂眸,目光落在眼前这个跪地挺直脊背、眼神坚定如磐石、言辞恳切似洪钟的儿子永瑚身上。
此刻,皇帝的心中犹如翻涌的潮水,波澜起伏。一方面,他为永瑚身上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担当深感骄傲。在这深宫之中,多少皇子安于享乐、畏缩不前,而永瑚却能有如此胆识,敢于直陈心意,这份气魄在众多皇子中实属难得,宛如黑暗中闪烁的璀璨星辰,让他看到了皇室未来的希望。
然而,另一方面,他又为永瑚的安危揪心不已。这宫廷内外,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每一步都似踏在刀尖之上。永瑚若要踏上那充满未知与凶险的道路,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想到此处,皇帝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疼痛难忍。
良久,皇帝缓缓闭上了眼睛,似是要将这纷繁复杂的思绪都关在门外,在黑暗中仔细思索永瑚的请求以及背后的种种利弊。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了,大殿之中安静得能听到众人的呼吸声,那轻微的声响在这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终于,皇帝缓缓睁开了眼睛,那原本慈爱的目光已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锐利如鹰隼般的光芒。他直直地盯着面前的永瑚,此时的他不再是那个会对儿子嘘寒问暖、宠爱有加的慈父,而是一位手握生杀大权、威严不可侵犯的帝王。他用那低沉而又充满威严的声音说道:“永瑚,你既已下定决心,朕便给你这个机会。但你要清楚,战场不是儿戏,一旦踏上那片土地,便意味着你要直面生死,要为你的每一个决定负责。你,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话语如同冰冷的寒风,吹在永瑚的脸上,却让他更加清醒和坚定。
在这目光的注视下,永瑚依然保持着挺拔的身姿,没有丝毫的动摇。他明白,此刻站在他面前的,不仅仅是他的父亲,更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永瑚深吸一口气,目光炯炯,大声答道:“皇阿玛,儿臣早已做好准备!儿臣定当奋勇杀敌,不辱皇室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