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荣的眉宇间,凝结着冰霜。
连续十二日,原本如毛细血管般遍布的教会邮路,竟然找不到一根可疑的“血丝”。
连那些夹带在药单里的隐晦信息,也像是被熨斗烫过一般,平整得让人心惊。
赵刚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忧心忡忡地说:“太干净了,干净得像是被筛子筛过。所有的杂质都被过滤掉了,只剩下……空洞。”
李景荣踱步到作战沙盘前,手指在代表着交通线的细线上划过,最终停留在地图一角,一个不起眼的村落上。
那里,是王瞎子的落脚地。
“请王瞎子过来。”他沉声道。
不多时,拄着竹竿的王瞎子,颤颤巍巍地被领了进来。
常年不见阳光的脸上,堆满了沟壑,一双空洞的眼眶,让人不寒而栗。
“李旅长找我这老瞎子,可是稀客啊。”王瞎子咧开嘴,露出缺了几颗牙的嘴,声音嘶哑得像是破风箱。
李景荣没有寒暄,直奔主题:“你当年在晋绥军,最擅长破译‘哑网’——那些表面上毫无信息的死线。你是怎么从一片死寂中,听出心跳的?”
王瞎子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伸出枯瘦的手,在空中摸索着。
他摸到了李景荣的桌角,摸到了赵刚的茶杯,最后,摸到了老秦手中的通讯器。
他用指尖轻轻敲击着通讯器的外壳,发出沉闷的声响。
“聋子靠地听,盲人靠风辨。”王瞎子缓缓说道,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真正的密语,不在纸上,不在墨里,而在于……送信人的喘息里。”
李景荣眼中精光一闪。
他立刻看向老秦:“从今天开始,你不再只记录信件的内容,你要记录每一个送信人的步频、呼吸节奏、停留位置。我要一份……呼吸图谱。”
老秦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旅长又要开始下一盘大棋了。
三天后,一份由无数细小数据构成的“呼吸图谱”,摆在了李景荣的面前。
“有发现吗?”李景荣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老秦指着图谱上的一条红线,那是往常给根据地送药的老修士的记录:“此人今日的步频,较往常慢了半拍。而且,他原本习惯在村口的老石墩前稍作歇息,今日却多停留了七秒……还有,他的袖口,沾有不易察觉的石灰粉。”
李景荣立刻看向王瞎子。
王瞎子凑上前,仔细嗅了嗅老修士送来的药包。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瓷瓶,对着药包轻轻喷洒出一层醋雾。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醋酸味。
片刻之后,奇迹发生了。
原本空白的纸袋上,竟然浮现出微弱的波纹,一些肉眼难以分辨的痕迹,逐渐显现出字迹。
“是‘静墨’。”王瞎子沉声道,“一种特殊的隐形墨水,只有在潮湿的环境下,才能显现出来。”
赵刚立刻将显现出来的字迹誊抄下来,那是一行数字:“0”。
“这是什么意思?”赵刚疑惑地问道。
李景荣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死死地盯着那行数字,
“这是mK7Ω首批人体试验的日期!”李景荣咬牙切齿地说道,“这不是情报……这是祭文!他们……在给过去的亡灵上香!”
作战室内,顿时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李景荣身上散发出的寒意。
“赵刚。”李景荣的声音冰冷得像是寒冬的冰碴,“起草一份‘内部通报’,就说……新一旅将对所有曾经接触过田中康二的人员,进行背景复查。范围包括教会的神职人员、药品的运输员、翻译的志愿者……所有人都不能放过!”
“是!”赵刚立刻应道。
“等等。”李景荣叫住了他,“通报……不要下发。只是……在作战室里,高声讨论。还有,让老秦‘无意’中,把消息透露给送信的人。”
赵刚立刻明白了李景荣的意图。这是要……引蛇出洞!
与此同时,李景荣又看向段鹏:“你,带几个人,伪装成被审查的民兵。在村里的酒馆里……哭诉。就说……‘我只是替他们送过几次药,现在却说我是奸细!’,要演得像一点。”
段鹏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保证完成任务!”
两天后,原本应该准时出现的老修士,却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正当众人疑惑不解时,一名村民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不好了!不好了!老修士……老修士在教堂的地窖里……自焚了!”
李景荣闻讯,立刻带人赶到教堂。
地窖里,一片狼藉。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地上散落着烧成灰烬的经书残页。
老修士的遗体,蜷缩在墙角,早已被烧得面目全非。
在他的遗体旁,静静地躺着一封用火漆封口的信,信封上写着几个字:南药3号。
信封已经被烧毁了一半,但隐约还能辨认出上面的字迹。
李景荣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封信,发现信并没有完全烧尽,还有几页残页幸存了下来。
残页上,写着几行字:铃已断,巢已焚,余烬归土,吾魂不归。
“铃已断,巢已焚……”李景荣喃喃自语,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立刻命令道:“把所有的灰烬……都带回去!我要仔细筛查!”
王瞎子小心翼翼地将灰烬带回,用特制的筛子,一点一点地进行筛选。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他终于从灰烬中,找到了一枚微型胶卷。
胶卷的内容,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是“灰线”自毁规程第十三条:若主铃毁,所有分支须于七日内焚档自裁。
李景荣抚摸着手中的胶卷,脸上露出一丝冰冷的笑容。
“他们制定规矩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有一天,规矩会逼着他们自己跳进火坑。”
他将规程残页装入一个透明的玻璃管中……李景荣将规程残页装入玻璃管,郑重其事地递给老秦,声音低沉而坚定:“老秦,你亲手把它埋在‘灰线罪魂碑’基座下,附言:‘此非墓志,乃火种。’”老秦接过玻璃管,
夜幕降临,李景荣召集周卫国、赵刚、王瞎子,密议于一间简陋的木屋内。
灯光昏黄,几人的影子在墙上摇曳。
李景荣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冷酷的决绝:“敌人以为自焚就能终结,可火能烧身,烧不了名。接下来,我们要让这灰,吹到他们睡不着觉的地方去。”
周卫国的眼神闪动着杀气,低声问道:“旅长的意思是……我们要把这规程送到敌人的心脏地带?”
“没错。”李景荣语气沉稳,但眼中的火焰却愈加炽热,“一列货运驴车,正驶出根据地。车厢夹层中藏着十份复制的‘自毁规程’,目的地是北平、天津、青岛的日侨聚居区。这将是他们无法忽略的火种。”
风雪中,车辙深深,如刻碑文。
车夫抽了一鞭,驴车缓缓前进,消失在夜色中。
赵刚眺望着远方,低声说道:“这一步,或许会引发更大的风暴。”
李景荣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可言说的坚定:“风暴,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黑暗,突然转身,凌厉的目光扫过众人:“记住,我们的任务,远未结束。灯在敌境,火自心燃。”
话音未落,他大步流星地走出木屋,消失在夜色中。
周卫国紧随其后,低声道:“旅长,这是您的一盘大棋,但愿我们能够下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