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院。
李缘和嬴政正在李由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小院子里。
今天,科学院造出来了一个好东西。
“你们科学院打算叫什么?”
看着面前那两个轮子的东西,李缘啧啧称奇。
这是一辆原始的自行车。
说它原始,是因为哪怕相比于后世李缘只在老照片和视频里才见到的二八大杠,它依旧有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杠太粗了。
轮胎甚至都不是橡胶的。
车头和车架的连接部分也很是粗大,转动起来甚至还能听到轻微的金属摩擦声。
不过李缘也能理解。
虽然二八大杠在后来人看起来很原始,但放在自行车里,它其实是一个很牛逼的存在。
可拉人、拉货,决定它承载能力的不是厂家数据,而是人的用途。
而这辆自行车,更像是后世自行车刚造出来时的第一批原始样车一样。
甚至某些方面还略有不如。
李由笑了笑:“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未来前途很大,所以物理分院和工部都不敢乱定名称,您二位看……?”
李缘看了嬴政一眼,后者正一脸复杂的看着这辆车。
“自行车吧。”嬴政说。
“是。”看着他们二人的样子,李由觉得此刻自己应该离开了一下:“那臣这就去告诉他们,并先安排一些登记事宜?”
“去吧。”
等李由走后,嬴政才有些感慨的上手摸了上去。
“很粗糙吧?”
“嗯,但我能理解。”李缘说:“科学院能有造这种东西的思维,不管他们造出来的是什么样,其实都很厉害了。”
对第一辆自行车是谁设计的、什么时候出现的,后世并没有明确的定论;主要有两个说法,一是1790年由高卢鸡人制作,二是1817由日耳曼人制作。
但可以确定的是,哪怕是最早的那个答案,距离人类1765年开始工业革命,也相隔了二三十年。
而在这个时代,得到大秦朝廷支持的科学院里,人们仅仅在数年之后就开始把机械利用到出行上。
这不仅仅是集中力量干大事的附加成果,更是两方之间思维上的差距。
很显然,现在的秦人,在解开思想禁锢后所迸发出的创造力,很强。
对此,嬴政很是认同。
“是啊,创造力。”
他很是感慨,这个宽泛的形容词,在此刻清晰的摆在了他面前:“这算是秦国第一个自主制造的、科技造物?”
李缘思考了一下,看来在政哥眼里,地动仪虽然也是秦国自主创造出来的,但还不算科技造物?
“你要这么说,也成。”
嬴政摸着自行车的脚踏板和后轮之间的绳子,他见过后世的自行车,哪怕是那二八大杠也比这个强多了。
轮胎外侧不是橡胶,而是一层半圆形的木头,包裹着里面的钢圈。
链条也不是后世的金属,而是一条捆扎起来的粗麻绳。
“这链条,用不了多久就要换吧?”
“李由是说这个最多只能踩个几十里路,具体多少他们就没试过了,他们正在考虑更新材料。”
“要是和你们后世一样的链条就好了。”
“成本问题。”李缘说:“现在秦国的钢铁产业,暂时还无法大规模制造那些小型精密金属组合而成的链条。”
“大规模?”
“对,因为制作还是能做出来的,有两个老师傅硬是用了一个月徒手搓出了两条金属链条。”
嬴政呆了一下。
李缘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不得不说,无论什么时候,这种顶尖匠人都是国之瑰宝。
李缘依稀记得,后世华夏曾经在某个顶尖武器的无缝钢板还是什么方面,以前技术不过关的时候,就是靠着一些顶尖匠人手动搓出来。
在这个时空,秦国在技术不够的时候,依旧是靠这种顶尖匠人补填了空白。
嬴政叹了口气:“以前华夏对匠人的忽视,太过了。”
以前秦国还算是比较重视墨家这种技术人了,至少和其他古代王朝一比是的。
虽然给不了爵位和什么身份认同、荣誉感,但至少立功的匠人吃穿不愁,有时还能偶尔获得点赏赐。
可李缘来了他才发现,这些人以前的待遇,配不上他们的才华。
“橡胶轮胎有了吗?”
“技术上兴许能造,但原材料上……”李缘沉默了一下:“兴许得自治区那边辐射到岭南才能保证稳定供应了。”
科学院已经考虑好了用橡胶造轮胎的方案,只是由于原材料受限,所以暂时只能是方案。
在李缘的影响下,这种没有做到稳定供应的技术,哪怕可行也不会出现大规模出现在科技成品上。
嬴政坐了上去。
李缘在一旁扶着。
但由于这个自行车着实有点粗糙,嬴政只骑了大概十几步路就停下了。
“我想大规模制造这个。”
嬴政看着李缘:“这能给秦国带来巨大的变化!”
这点李缘认同,曾经的华夏在自行车的帮助下,百姓生活质量都提升了不少。
“可这也不是你我能决定的啊!”
“不,可以。”
李缘:“???”
“寡人要投入足够资源,让科学院花大力气在这件事上。”
“你可能想岔一件事。”
“什么?”
“自行车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它的问世是需要多个产业一起联动的。”李缘说:“链条需要钢铁冶炼技术,轮胎需要橡胶技术,大规模制造还需要足够的技术工人和原材料,而这些你要是都加大投入,大秦会撑不住的。”
嬴政想了想,摇了摇头:“不是大秦撑不住,是资源和人力撑不住吧?”
“这不是一个意思吗?”
“不。”嬴政眼神里闪过一丝狠色:“资源上可以解决,只要加大开采量就行,人力上……”
嬴政心里对那些传统贵族的恨意再一次加深。
李缘摇了摇头,推着这个自行车朝外走去。
门外。
李由和一帮科学院分院院长正等在这。
对于自行车这个产品,科学院的期待值很大,而李缘和嬴政也对他们表达了足够的认可。
李缘只是夸奖了他们几句,嬴政则是大手一挥,给参与研发的所有人都赏赐了东西。
哪怕是一个研究助手,也获得了一千钱的赏赐;那两个徒手搓出金属链条的老匠人,嬴政更是每人给了一万钱、另外在咸阳城内每人一座带院的屋子,在科学院内部的待遇,则直接对标分院院长。
要知道,现在一些分院院长都还只是租的房子,咸阳的房价可很是感人。
这一刻,两个老匠人直接用现实证明,在大秦,可以通过技术实现阶级跃升!
“我想设立勋章。”
等其他人离开后,走出科学院的路上,嬴政忽然说道:“类似于军队里那样,给匠人也设立一个。”
李缘想起了后世的勋章制度。
科学家能获得的那顶级勋章,所获得者无一不是华夏的绝顶功臣,他们只要活着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
“你办呗,问我干啥?”
“我还想把这事广而告之,甚至选个时候当众举办一次庆典,给一些人授予。”
李缘咂吧嘴思考了一下:“你这是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对。”嬴政说:“我不希望当孩子们畅想长大时,口中说的都是种地、当商人、做官之类的。”
李缘忽然恍惚了一下。
好像小时候,他也曾想过当一个科学家来着;他还记得当初看到一个华夏留学生帮助外国破解自己国家的一个密码时的愤怒,想着以后一定要为国家出力。
那是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梦没了呢?
哦对了,好像是大学第一天的第一堂课,看到那个老师在电子白板上写了好几屏幕的、他一句也看不懂的代码的时候……
“我很支持。”李缘说。
两人上了马车,朝着咸阳城而去。
马车上,嬴政用平板看着后世的资料,李缘在一旁给他说着一些他知道的事以作解说。
直到在进入城门时。
“大王,玄衣卫报告。”
门口,锦陇说了一句后递进来一封信。
李缘接过,打开摆在桌子上。
自从几个月前传出要多征收商税后,秦国的商人们仿佛被踩到尾巴的猫,顿时就开始跳了起来。
许多地方的工钱水平顿时就降低了,还伴随着一些风言风语。
‘商人利润微薄,朝廷还加征税负,这是不给我们活路。’
‘降低工钱于心不忍,但我等只为存活。’
‘朝廷何必与民争利?’
这股抱怨之气不仅弥漫全国,还隐隐有着朝着外国吹去的势头;五国那边已经有一些商人四处打听,想知道秦国是否会对他们也加征税收;想必西域那边也是如此。
“无非就是一些人想转嫁矛盾而已!”
嬴政不屑道。
与后世的资本社会不同,此时的秦国依旧是以农民为主体。
资本社会大部分人都依靠打工为生,任何一个方面的大规模变动都可能影响到民生。
但这个时候,大部分百姓最主要依旧是靠着种地吃饱饭;出去打临时工只不过是想着赚一些外快,想补贴家用。
这一点,从秦国许多地方的百姓甚至无工可打,秦国大部分就业岗位都是朝廷创造出来的就能证明。
所以哪怕商人们叫苦不迭,大部分百姓依旧没什么太大的情绪。
给你们加税?
哦。
哪怕你价格低一点,许多百姓只要有赚钱的机会就行。
以前有徭役的苦日子都过来了,现在有赚外快的机会,这还要求啥呢?
可这一次……
“看来有些人真是找死了。”嬴政从一旁拿起笔,在信件下方写了一句话,随后隔着门帘递给了锦陇。
“把刀磨快!”
“唯。”
……
三川郡。
作为以前秦国经济最发达的一个郡、现在经济第三发达的郡,这里的繁荣从未消退过。
“程郡守,这是这个月的经济数据。”
郡衙的会议上,市监局局长一脸喜色:“按照这个增速下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我们的经济很可能会超过陇西,成为全国第二!”
此话一出,众人虽然心里有些高兴,但一些人心里却依旧有些吃味。
以前秦国商业活动比六国弱多了,所以临近六国的三川郡才是秦国商业最发达的地方,那个时候也没人想着统计经济数据,所以哪怕内史地区可能经济比三川郡好,但表现程度上依旧不如三川郡。
可自从国师出现后,一切都变了。
先是咸阳所在的内史地区靠着科学院和国都的优势经济崛起,这点他们认了,毕竟是国都。
但后来,随着西域商道一开,原本的偏远之地陇西一路扶摇直上,加上韩国灭国后,从南阳郡也可以去五国,抢走了一部分人口流量,以至于陇西硬是在去年超过他们。
三川郡,真的成了老三。
这让这些官员们很是不爽。
三川郡衙门里,除去郡守和少部分官员家不在本地外,其他的大部分官员可都是本地权贵。
“好了,等年底再看结果。”
程郡守心里也有点高兴,毕竟政绩有了不是?
但他看着其他人,心里有点不爽:“我听说最近三川郡商品价格有点波动,怎么没人汇报?”
“郡守,这不是正常波动吗?”有官员笑呵呵的说道:“农忙时节结束,大量农人有了时间参与工业生产,这商品价格波动也是正常的。”
程郡守看着他没说话。
他记得,这个官员虽然只是个副局长,但却是三川郡本地一大族的嫡系继承人,其父亲曾经在咸阳官至九卿大员的副手,只是在国师入仕的那年去世了。
“上涨也是正常波动?”
“这得看市场自己调节嘛,毕竟我等官员总不能去与底下的百姓争……”
“报!”
门口,一个衙役闯了进来:“咸阳公函到达刑局,要求我们抓捕一些违法商人,名单已由玄衣卫递交刑局,现在……”
程郡守摆手让衙役退了出去,随后看向其他官员。
“走吧,我们一起去刑局看看。”
“每一次不法商人落网的背后,可都有一些官员充当保护伞,本官不希望待会这会重开的时候,你们有人和那些商人一起被抓走了。”
他话语充满了劝诫的意味,但听在其他官员耳中却怎么都有点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