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还是出兵了。
令尹景利从自家调了一万私兵,又劝说包括昭氏在内的其他贵族出了一万多人,又调集了两万多直属楚王的部队,组成了五万大军南下。
而当他们开到湘水附近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此时大熊山的起义军们已经占据了湘水以西的所有地方。
没人知道那些山民是怎么让当地许多贵族都投降的,更没人知道他们是怎么拿到那些地方的地形图和城防信息的,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在短时间内让连站队列都不会的蛮兵们统一行动的……
人们只知道,这股由蛮人、楚地华夏族山民、甚至一些楚国贵族组成的杂牌军,确确实实在一个多月内就达成了‘拓土数百里’的成就。
楚国国土,再一次缩小了。
他们占领城池后,只抢夺了部分作恶多端的权贵,然后钱财充公,土地则分给无地的百姓。
这操作……怎么这么眼熟呢?
然而景利依旧没撤军。
哪怕这行为已经与秦王和秦国国师的思想极其相似,他也势必要夺回那些土地。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确实很爱国。
“数百年楚国,总能有一些殉道者的。”
秦王宫。
嬴政摸着李缘送给他的羽绒服,嘴上回复着:“三大家族中,也就屈氏因为有把柄在我手中而默不作声,昭氏哪怕在商业上几乎卖国、但这次不一样出兵了吗?景利这个人,虽然平庸,但这事做得着实不赖。”
话音刚落,他拉着一条拉链,将这羽绒服的内胆取了下来。
这是一件有内胆的羽绒服,内胆可以卸下来单独当做一件衣服。
嬴政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这件内里有着貂绒的衣服,在秦国可是属于绝对的名贵之物,他却觉得有些看不上了。
“你怎么忽然翻出这个了?”李缘问道。
这衣服是他来大秦的第一年冬天就给嬴政的。
这几年,嬴政、熊栀、扶苏、吕不韦他们一到冬天,虽然外衣还是本地衣物,但内里都会穿着后世的衣服——科技的发展就是为了让人更舒服,而在保暖效果上,哪怕是虎皮大衣也不如后世的保暖衣。
“去年冬天,秦国依旧冻死了几十个老人。”
嬴政说起了这个:“这还只是朝廷记录的,说不定有些老人本就身体不好,又因为受冻病发而死也未必。”
“之前看到廷会上交今年冬天的煤炭开采计划,我就想能不能从这些后世衣服上找些灵感,虽然碍于科技不能普及,但哪怕只能让衣物变好一点也值了。”
他仔细查看着内胆和外衣的拉链,心里盘算着能不能让科学院另外找一些材料来制作拉链。
许久都没听到李缘说话,他看了一眼。
李缘正有些古怪的看着他。
“你这是什么眼神?”
“你好像有点不一样了。”李缘说:“以前你虽然也关心百姓,但以前你的关心更多的只是为了让他们生活变好一点、记住你的恩情、以及为了稳定大秦而做;可你现在居然会自己来研究这个……”
羽绒服这种东西和那些卖出去的精品产品不同,这不是短时间消耗品,所以注定只有嬴政等少部分人能用,所以也无法让科学院研究。
而他居然自己开始思索了……
嬴政停顿了一下,放下了衣服,似乎有些惆怅。
“或许吧。”
“因为什么?”
李缘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嬴政脑海里第一个画面居然是有关于那个年代的记录。
“当我看到那个艰苦年代,他们那样的人居然都愿意和百姓同甘共苦时,最开始我心里是有些迷茫的。”嬴政说:“因为从这一点来讲,我可能永远也赢不了他。”
“但我后来一想,我和他不是一个时代,我在他的方面赢不了他这不是很正常吗?”
“我只需要在我能做到的地方做得最好就行,其中自然也包括这方面。”
“一个勇于打破阶级壁垒为百姓衣物着想的君王,想必很有意思吧?”
嬴政看着李缘,试图从他这看到些什么。
李缘却感觉政哥有点魔怔了……
第一次见面那晚说起三皇五帝时,他都没对超越他们有这么大的执念……难道这就是对手带来的‘进步感’?
“从上帝视角来看,确实是的。”李缘给出肯定的回答。
嬴政之前的社会里,贵族和平民与其说有巨大的隔阂,还不如说是两个物种。
如果嬴政能打破这个规矩的同时还做到他说的地步,再配上他的功绩……说实话,李缘都不敢想后世会怎么评价。
嬴政笑了,笑得很是开心。
……
冬天的第一场雪来了。
今年的初雪来得非常大,咸阳连下了两天。
一队人马冒雪而来,在清晨的微光下,和在城外主干道清理积雪的民夫们打了个照面。
“咦?月氏人?怎么又来了?”
一个民夫看着这支月氏队伍,对着手掌哈了口气,有些疑惑。
“你管他们来干什么?”同伴拿着扫帚奋力的清扫着积雪:“你快点凿冰,今天是第五天了,拿了工钱好早点去买肉。”
“也是。”
民夫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大雪下了两天,昨夜总算停了。
而他们这些来咸阳衙门做工的临时工们,则被朝廷叫来清扫主干道的积雪,工钱还比之前高了一点。
以前道路上也有积雪,去年冬天水泥路面也会结冰,但都没这么干过。
所以他们一开始都是都是有些不解的,只是看在钱的份上不说什么。
但看到这支月氏队伍,民夫心里突发奇想,是不是朝廷知道他们要来,于是才特意这么做的?
他跺了跺脚,不去想这么多。
只是用朝廷发的带有金属头的木棍凿着冰,身后还有一个同伴用木板把这些凿下来的冰推到路旁。
月氏队伍里,乔装的月氏六王子看着这一幕,心神震动!
“这是在干什么?”
身边,一个同行的大臣问了句。
六王子眼神崇拜的看着那些民夫:“清除路面,一方面为了方便行人,一方面可以给百姓工作机会。”
“秦人这是钱多?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知道为什么,早在王城就从秦商朋友口中知道了秦国治国理念的他,在这一刻对这些愚蠢的大臣们升起了一阵厌恶。
“因为秦国觉得,这样能更有利于百姓,所以他们宁可多费钱!”
原来自己那个朋友,说的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