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显求法者之至诚,其心可昭日月,其行可感天地。
一介凡僧(佛子转世),为求正法,不惧艰险,矢志西行。
此等至诚至坚之心志,本身便是对佛法无边伟力与慈悲摄受最有力的诠释,其教化之功,远胜万卷经书、千场法会之强行宣讲,足以撼动东土亿万黎庶之心。”
“其三,以‘求’代‘赐’,化刚为柔。
此姿态,可极大化解道门之敌意与抵触。
玄门虽势大,根基在东方,然天道昭昭,亦难公然阻一诚心向佛、只为求法之赤子西行。
若强行阻拦,反失道义人心,予我佛门以口实,显其心胸狭隘,非上善之道。”
世尊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掌控三界棋局的从容与深远:
“其四,这取经之路本身,便是无上弘法道场。
求法者步履所及,凡遇邪魔作祟,则施以金刚手段,渡化收服,显佛法威德;
凡见生灵涂炭,则行菩萨心肠,救苦救难,播撒慈悲种子;
凡遇迷途困惑,则开方便法门,指点迷津。
其一言一行,皆是佛法在世间的鲜活示现。
所渡妖魔,可充护法伽蓝,壮我门庭;
所救苍生,必感念佛恩,心田种下菩提之因;
而那历经劫难、矢志不渝终达灵山取得真经的传奇,更将化为不朽丰碑,口耳相传,深入人心!其教化之深远,远胜任何经文宣讲。”
“妙!妙!妙!”准提佛母连道三声妙,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七宝妙树光华流转,显出其内心激荡!
这“取经”之策,简直是将被动化为主动,将阻力化为助力,将危机化为无上弘法的阳谋!
其精妙之处,远胜强行“传经”百倍!
接引道人脸上也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动容,那悲苦之色被一种深沉的赞许所取代。
其缓缓点头:“阿弥陀佛…世尊慧海无涯,此‘取经’之策,大善!化刚为柔,寓弘法于求法之中,顺应因果,暗合天道…确为无上妙法!”
接引彻底被说服了。
如来端坐莲台,眼中精光闪烁,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世尊此策,不仅解决了“如何传”的难题,更在无形中将主导权牢牢框定在“求法者”的归属上。
而这求法者,必然出自灵山,必须要出自他如来座下!
这份主导“取经”大业的权柄,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无量功德与气运,绝不容旁落!
如来立刻接口道:“世尊明见万里!此策乃破局之关键!然则,这肩负‘取经’重任的至诚佛子,其身份、根脚、佛性、毅力,皆需万中无一,方能担此大任,成就此无量功德!非但需佛性通明、心志如铁,更需有应对东方复杂局面、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的圆融智慧!”
话音落下,混沌极乐天中陷入短暂的沉寂。
四位佛门至尊都在心中飞快地筛选着合适人选。
准提佛母眼中精光一闪,率先开口,显然心中已有计较:“释迦牟尼佛所言甚是。贫僧观药师琉璃光王佛座下,有一尊者,名唤‘慧心’尊者,其人心性澄澈,于药师佛法门中悟得慈悲济世真谛,更通晓药石之术,于沿途救苦救难、施药祛病大有裨益,或可担此重任?”
药师佛乃是东方净琉璃世界之主,更是二圣嫡传大弟子。
况且药师佛相对独立,其座下弟子若为取经人,其功德气运,未必尽归灵山中央。
如来闻言,面色不变,心中却是一凛。
准提果然心思活络!
但如来岂能让这关键棋子旁落?
不等世尊表态,如来便已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权威:
“阿弥陀佛,佛母所荐‘慧心’尊者,贫僧亦有耳闻,确是慈悲为怀,精研药石。然…”
如来话锋一转,目光扫向接引和世尊,
“然此取经大业,非仅需慈悲救苦,更需有坚韧不拔之志、通达权变之智,尤其要能应对东方玄门之机锋、人间王朝之诡谲、沿途妖魔之狡诈!慧心尊者性喜清静,恐难周全应对此等复杂局面。”
如来微微一顿,直接抛出了自己早已选定的人选:“纵观我佛门年轻一辈,论佛性之精纯,论毅力之坚韧,论智慧之通达,更兼其根脚特殊,……唯金蝉子!”
“金蝉子?”
准提眉头微蹙。
如来继续道:“金蝉子自拜入贫僧门下,便深得真传,于佛法精义领悟极深。贫僧入主灵山,统领大乘,金蝉子随侍左右,亦深谙统御协调之道。其于佛门内外,皆能应对自如,深得诸佛菩萨信赖。此等心性智慧,正是应对那东土万般复杂局面的不二人选!且其根脚乃洪荒异种‘六翅金蝉’所化,暗合金蝉脱壳、轮回转生之玄机,正合‘转世取经’之妙用!”
世尊静静地听着二人争辩,那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极淡、却意味深长的赞许。
金蝉子…果然不负贫僧当年一番苦心谋划。
当初借如来之手,将其引入佛门,正是为了今日之局!
此番能得如来力荐,省却贫僧许多口舌,甚好。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慧眼识人。金蝉子…确为绝佳人选。其佛性、智慧、根脚、乃至那份通达权变的玲珑心窍,皆远胜寻常佛子……”
世尊微微一顿,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接引道人,“比起慧心尊者,确实更胜一筹,更能应对那东土取经路上的万千劫难与无上机缘。”
如来闻言,心中略微吃惊。
世尊竟如此干脆利落地支持自己?
甚至不惜直接压下了准提的人选?
其脑中念头飞转:看来世尊对西方二圣的忌惮犹在,他亦不愿二圣过多插手灵山核心事务,尤其这关乎佛门未来气运的取经大业。
世尊支持金蝉子,便是支持我来主导此事,以此制衡二圣影响力…此乃合则两利。
想到这里,如来心中对世尊的警惕稍减,更多了一丝心照不宣的同盟感。
接引道人面无表情,思绪却在翻腾。
世尊与如来,佛门前后的两任至尊,此刻竟如此默契地共同推举金蝉子,且理由充分,难以反驳。
若自己再坚持推举他人,不仅显得刻意,更可能立刻引发内部嫌隙,于风雨飘摇的佛门无异雪上加霜。
枯寂的眼眸深处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阴霾,随即被深沉的无奈取代。
罢了,大局为重。
“善,金蝉子…根脚深厚,佛性通明,又得释迦牟尼佛真传,确为应劫而生的取经之人。此乃天数,亦是我佛门之幸。便依此议。”
准提佛母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他自然看出接引师兄的无奈,也明白此刻已成定局。
世尊与如来联手,其势已成。
心中虽仍有不甘,但金蝉子本身的优势确实难以否认。
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波澜,颔首道:
“既如此,便定下金蝉子。望其不负众望,成就此无量功德,光大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