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茉莉梦
第一章 雪夜遇寒香
光绪十七年,江南的雪来得格外早。腊月廿八这日,鹅毛大雪覆了整个苏州城,平江路的青石板路积了厚雪,行人寥寥,唯有巷尾的“玉茗轩”茶坊还亮着暖黄的灯。
沈玉薇裹紧了素色棉袍,抱着个锦盒,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茶坊走。她是苏州沈家的二小姐,沈家世代制香,尤以茉莉香膏闻名,只是近年家道中落,父亲卧病在床,兄长又沉迷赌坊,唯有她撑着,想找茶坊掌柜结些往年的账,好给父亲抓药。
推开茶坊的门,暖香混着茶香扑面而来。掌柜见了她,脸上堆着难色:“玉薇小姐,不是我不结,只是今年茶坊生意差,实在……”
沈玉薇攥紧了锦盒,指尖泛白:“李掌柜,我知道您难,可我父亲的药不能断……”话没说完,便听见身后传来一声清润的男声:“掌柜,她的账,我替她结。”
沈玉薇回头,撞进一双温如春水的眼眸。男子身着月白长衫,外罩一件玄色貂裘,眉目清俊,腰间系着块墨玉佩,正站在炉火旁,手里捧着一杯热茶。见她看来,他微微颔首:“在下顾云舟,偶然路过,听小姐提及困境,略尽绵薄之力。”
“多谢顾公子,只是……”沈玉薇不愿平白受人恩惠,从锦盒里取出一小罐茉莉香膏,“这是我家特制的茉莉香膏,公子若不嫌弃,便收下当谢礼,余下的钱,我日后定会还您。”
顾云舟接过香膏,打开罐盖,一股清冽的茉莉香溢出,不似寻常香膏那般甜腻,倒带着几分冰雪的清透。他笑了笑:“沈小姐的香膏,比金银更珍贵。至于还钱,不必急,若小姐不介意,改日我倒想请教制香的法子——我府中种了些茉莉,总觉得香气差了些韵味。”
沈玉薇愣了愣,点头应下。雪还在下,顾云舟让仆从送她回府,临别时,他看着她雪中的背影,手里的香膏还留着余温,像极了方才她眼底的韧劲。
第二章 琐窗传香诀
年后开春,沈玉薇依约去了顾府。顾府在苏州城东,是座雅致的宅院,后院种着半亩茉莉,枝叶翠绿,却尚未开花。顾云舟早已在院中等候,见她来,引着她走到窗边的石桌旁:“沈小姐,你看这些茉莉,去年开花时香气总觉寡淡,是不是养护上出了问题?”
沈玉薇走到花丛边,指尖轻触叶片,又蹲下身查看盆土:“顾公子,茉莉喜暖却怕涝,您这盆土偏黏,雨天容易积水;且它虽喜阳,却要避开正午强光,您这院子朝西,午后阳光太烈,叶片容易被灼伤,香气自然会淡。”
她指着窗边的位置:“若公子信我,可将几株长势好的茉莉移到琐窗下——那里既能晒到清晨的太阳,又能避开午后炎日,通风也好,最适合茉莉生长。”
顾云舟连连点头,让人取来花锄和新土。沈玉薇挽起衣袖,亲自示范移盆的手法:“先松根,别碰伤须根,新土要掺些腐叶和细沙,这样透气又保水……”
顾云舟站在一旁,看着她专注的侧脸,阳光透过琐窗的格子,落在她发间,像撒了层碎金。她的指尖沾了些泥土,却依旧纤细,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珍宝,倒让他想起那句“柔情合傍琐窗开”——原来女子的柔情,不止是温婉,还有这般对草木的细心。
移完茉莉,沈玉薇又教他制茉莉露的法子:“等茉莉开花时,清晨带露采摘,用瓷罐密封,隔水蒸半个时辰,取蒸馏出的露水滴在香膏里,香气会更清透,也更持久。”
顾云舟一一记下,留她用膳。席间,他说起自己的过往:他本是京城人,因不喜官场应酬,便来苏州定居,平日里喜欢摆弄花草,却总不得要领。沈玉薇也说起沈家的事,父亲的病渐渐好转,兄长也戒了赌,只是制香的生意还需慢慢回暖。
“若沈小姐不介意,我倒有个主意。”顾云舟说,“下月苏州有个花会,小姐可带着香膏去参展,我再托人帮您宣传,说不定能让沈家的香膏重新打响名气。”
沈玉薇眼里亮了起来,起身行礼:“多谢顾公子,您这般帮我,我都不知该如何报答。”
顾云舟看着她,轻声道:“若沈小姐愿意,日后常来府中,教我养护茉莉、制香,便是最好的报答。”
从那以后,沈玉薇常去顾府。有时是帮着修剪茉莉,有时是教他提炼茉莉露,有时只是坐在琐窗下,和他聊些制香的趣事。顾云舟也常去沈府,给她带些罕见的花肥,或是帮着打理沈家的香铺。琐窗下的茉莉渐渐长出花苞,两人之间的情愫,也像茉莉的香气,悄悄蔓延。
第三章 清梦闻香来
入夏时,顾府琐窗下的茉莉终于开花了。那夜沈玉薇刚睡下,便梦见自己站在顾府的茉莉丛中,满院都是洁白的茉莉,香气清冽,顾云舟站在花丛边,递给她一盏茉莉茶,笑着说:“玉薇,你看,这茉莉没让你失望。”
她笑着伸手去接,却忽然惊醒。窗外月色正好,她隐约闻到一股熟悉的茉莉香,清清淡淡,却格外真切。她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竟看见顾云舟站在院外,手里捧着一个瓷瓶。
“顾公子,这么晚了,您怎么来了?”沈玉薇惊讶地问。
顾云舟举起瓷瓶,声音带着几分欣喜:“今日清晨采了带露的茉莉,按你教的法子蒸了茉莉露,想着你或许会喜欢,便连夜送来了。方才在院外,见你窗灯还亮着,怕打扰你,没敢敲门。”
沈玉薇接过瓷瓶,打开瓶塞,香气更浓了,和梦中的香气一模一样。她眼眶微热:“公子费心了,这茉莉露,比我做的还好。”
“是你教得好。”顾云舟看着她,月色落在她脸上,像蒙上了一层薄纱,“玉薇,其实我……”他顿了顿,鼓起勇气说,“从第一次在茶坊见你,我便心悦你。琐窗下的茉莉开了,我想问问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守着这茉莉,守着彼此?”
沈玉薇愣住了,心跳骤然加快。她看着顾云舟真诚的眼神,又想起这些日子他的帮助和陪伴,轻声点了点头:“我愿意。”
那晚的茉莉香,飘进了清梦,也飘进了两人的心里。父亲和兄长得知此事,都为她高兴——顾云舟的人品和家世,配她正好。
第四章 美人簪花时
花会那日,沈玉薇带着沈家的茉莉香膏和茉莉露去参展。顾云舟陪在她身边,帮着招呼客人。沈家的香品清冽独特,很快吸引了不少人,连苏州知府的夫人都赞不绝口:“这茉莉香膏真好,闻着就让人心静,玉薇小姐,能不能给我留一罐?”
沈玉薇笑着应下,转身去取香膏时,却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之前欠了沈家香铺货款,却一直赖账的王老板。王老板见了她,脸上堆着假笑:“玉薇小姐,好久不见,听说你要和顾公子成婚了?只是你家道中落,配顾公子,是不是差了些?”
沈玉薇脸色微变,还没开口,顾云舟便上前一步,将她护在身后:“王老板,我顾云舟的妻子,轮不到外人置喙。况且,玉薇的坚韧和才华,比任何家世都珍贵。”他从怀中取出一支茉莉簪子,走到沈玉薇面前,轻轻为她簪在发间,“玉薇,你看,这茉莉簪在你头上,比任何珠宝都好看。”
周围的人纷纷附和,王老板脸色铁青,悻悻离去。沈玉薇摸着发间的茉莉簪,心里暖暖的。顾云舟看着她,笑着说:“我早就说过,花向美人头上开,你就是最配这茉莉的美人。”
花会结束后,沈家的香品名声大噪,订单源源不断。沈玉薇的父亲病情好转,兄长也开始帮忙打理香铺,沈家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婚期定在初秋,正是茉莉开得最盛的时候。大婚那日,沈玉薇穿着大红嫁衣,头上簪着顾云舟亲手做的茉莉银簪,手里捧着一束新鲜的茉莉。顾云舟穿着喜服,亲自来迎她,眼里满是温柔。
第五章 岁岁伴清芬
婚后,沈玉薇和顾云舟住在顾府。她依旧打理着沈家的香铺,顾云舟则帮着她改良制香的方子,两人还在院中的琐窗下种了更多的茉莉,有白茉莉、紫茉莉,还有罕见的宝珠茉莉。
每年夏天,茉莉开花时,清晨采露、蒸制茉莉露,成了两人的日常。沈玉薇会将茉莉露掺在香膏里,送给邻里和朋友;顾云舟则喜欢在书房里放一瓶茉莉,读书时闻着香气,便觉得安心。
有时沈玉薇会想起那个雪夜,若不是偶然遇见顾云舟,或许沈家还在困境中;若不是茉莉,两人也不会有这般深厚的缘分。她靠在顾云舟怀里,闻着他身上淡淡的茉莉香,轻声说:“云舟,你说,我们是不是和这茉莉一样,要在合适的地方,遇到合适的人,才能绽放出最好的样子?”
顾云舟抱紧她,看着窗外的茉莉:“是,可更重要的是,我们愿意一起守护这份美好。就像这茉莉,需要细心养护,我们的感情,也需要彼此珍惜。”
岁月流转,琐窗下的茉莉开了一茬又一茬,沈玉薇和顾云舟的感情也愈发深厚。他们的孩子渐渐长大,也跟着母亲学做茉莉香膏,跟着父亲养护茉莉。每当有人问起他们的爱情,沈玉薇总会笑着说:“是茉莉让我们相遇,是琐窗下的时光让我们相守。它教会我们,真正的美好,就像‘冰雪为容玉作胎’的茉莉,需要耐心等待,也需要用心呵护,才能在岁月里,留下岁岁清芬。”
多年后,苏州城里还流传着他们的故事。人们说,顾府琐窗下的茉莉,是全城最香的茉莉,因为那花香里,藏着两个人的深情,藏着一段跨越风雪、相伴一生的缘分。
陈砚生第一次见到苏晚,是在巷口那株老茉莉下。
六月的风裹着甜香,她蹲在青石板上,指尖轻碰洁白的花瓣,笔记本摊在膝头,笔尖悬着还没落下。他攥着刚买的宣纸走过,却被她忽然抬头时的眼神定住——像揉了碎月光,比枝头的茉莉还清透。
“您也喜欢茉莉?”她先开口,声音软得像花瓣拂过耳。
陈砚生点头,指腹无意识摩挲着纸筒:“这花性子静,适合入墨。”
那之后,每个傍晚,巷口的茉莉树下总会多两个身影。他铺纸写毛笔字,她低头写短诗,偶尔风卷着花瓣落在宣纸上,她便笑着把诗念给他听:“‘白瓣藏风里,香从墨底生’,陈先生,这是今天的茉莉。”
他会停下笔,看着她眼里跳动的光,把那句诗悄悄写在宣纸角落。
入秋时茉莉谢了第一茬,苏晚要搬去外地。她抱着笔记本找到陈砚生,递给他最后一页诗:“‘明年花再开,纸上字仍在’,陈先生,我把茉莉留在诗里了。”
他没说话,只将一张叠得整齐的宣纸递给她。展开时,纸上是她念过的每一句茉莉诗,末尾还多了一行他的字:“花谢香不散,诗存人未离。”
后来每年六月,陈砚生仍会在茉莉树下铺纸。风过时,他总觉得能听见熟悉的声音,念着诗,和当年一样,落在香里,也落在心上。
1. 《茉莉》
把夏夜揉碎成星子
缀在翠叶间
风过,便漏出半室清欢
不与春争,只在炎夏
送一缕梦的香
2. 《赠君茉莉》
不说浓烈,只讲悠长
这藏在白瓣里的秘密
是“莫离”的低语
别在发间,或置于案头
它便用一生,守住一段芬芳
3. 《巷口的茉莉》
老墙根下,它开得安静
像没说出口的心事
路过的人闻见香
却不知道,每片花瓣
都盛着一个黄昏的等待
3. 《茉莉花》 清·王士禄
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开。
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
诗中以“冰雪”“玉”喻茉莉的洁白质地,并点出其香气幽远、常为女子簪戴的特点。
4. 《茉莉》 宋·刘克庄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
野人不敢烦天女,自折琼枝置枕旁。
前两句精准描绘了茉莉“一香熏一室”和能带来清凉感的特质,后两句则尽显诗人对其的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