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停稳了,许剑锋没让秘书陪着,自己背着一只包就下车了,外套拉链拉得紧紧的,一副出差开会的样子,谁都看不出这是省委秘书长来东华“夜访”。
晚上六点,张毅把他送到市政务大厅西侧一栋办公楼外,这里白天是企业办证审批窗口,晚上灯全灭了。
“那边那个小卖部的灯亮着,是开到十点的。”张毅压低声音说道:“我提前打过招呼,让里面守夜的人别乱问。”
许剑锋点点头,进了楼门。
政务大厅二楼,有一个自动统计终端,是当初西岭试点时他一手建起来的。
“干部办事流程是否达时效”、“群众满意度”这些数据,理论上来说每晚十一点会自动回传到市委组织部,但只有“理论上”。
许剑锋走上二楼,屋里黑得一塌糊涂,只靠应急灯亮着。
张毅拎着手电筒,照着那台数据终端。
“你看看,东华市这台机器的记录,三天没回传了。”
“为什么?”
“说是系统维护。”
许剑锋冷笑了一下,没说话,掏出手机调出另一份后台页面。
这是他从西岭调来的一套同步数据副本。
“你看这上面,东华连续三天,‘群众好评率’都在98%以上。”张毅也看了,忍不住咋舌:“这不跟以前的民主测评一个路数吗?”
说完这句话,许剑锋不再看那台机器,直接下楼,走出大厅,在对面的便利店门口坐下了。
他坐在那儿,盯着里面走动的几个人,一边拿出那份绩效材料慢慢看着。
晚上七点多,陆陆续续有几个戴工牌的办事员走进政务大厅,有人拿着一沓材料进办公室,有人手上捧着数据表。
张毅悄声道:“这些人是在填‘事后档’,把群众白天说的不满删了,把时间改成合规的。”
许剑锋“嗯”了一声,把资料收好。
“走,咱们去市党校。”
张毅一愣:“您是去找……”
“找他们组织部的副部长,他现在兼着党校的挂职书记。今晚我不去敲门,我要让他知道,有人半夜来找他,不是吃饭,是要当面聊聊这个制度到底是不是当回事。”
晚上八点半,东华市党校的办公楼还亮着。
张毅敲了门。
里面那位组织部副部长姓林,四十出头,一脸客气地迎上来:“许秘书长,您怎么没提前说?我这……”
“要是提前说,你敢留数据原样等我来?”许剑锋说道。
林副部长脸色一僵。
“你知道我为啥来。西岭那一套,不是让你们拿来‘填报表’的。你要是不明白,我可以陪你一条条重新念。”
林副部长赔着笑,“不至于不至于……我们其实已经在优化了,只是干部那头还没完全适应,有时候……”
许剑锋抬手打断了他:“别拿适应当借口,你们市里三天内‘优秀率’98%,‘问题退回’为零,‘群众投诉’为零,你觉得我会信?”
林副部长陪着点头,一边把人让进屋里坐下,自己立马去倒茶。
“我不是来喝茶的。”许剑锋扫了眼茶几,“你还有哪些部门在模仿西岭模式,结果做成了形式?拿名单来。”
林副部长硬着头皮翻出一个文件夹:“其实也就三四个科室,其他地方我们正在整改……”
“我不是来听‘我们努力了’这四个字的,我是来告诉你,你这个市是省委点名的‘制度试点重点市’。我不怕你错,我怕你假。”
许剑锋往后一靠说道:“你要真说难,我可以等你三天。你要再弄一份98%的报表来敷衍,我会亲自在常委会上读出来,点你的名字。”
林副部长不敢说话了,低着头不停翻文件。
屋子里安静了几分钟。
许剑锋起身,背着手往窗边走了一圈。
“干部不怕被查,怕的是没人理他干了什么。”
“群众不是不讲理,是怕你表面答应,背地里扯皮。”
“我们这一套不是‘立规矩’,是‘立信心’。”
“信心这玩意,掉一次,你再怎么刷,也刷不回来。”
说完,他走到门口,头也不回地道:“我给你四十八小时,重新做一次你市里各科室的绩效归档!干部评分、群众回访、现场打分全要动手去查一遍!别写总结,给我一个‘活人干事’的名单。”
林副部长连忙点头:“是,是,一定改。”
从党校出来,张毅忍不住问:“书记,刚才那段话……有点重了吧?”
许剑锋看了他一眼。
“这不是重点,是必须!干部装一回样子容易,一天天装下去,那不是干部,是演员,而我是来收戏的。”
张毅没再说话。
夜里十点,街上的风更凉了。
许剑锋站在宾馆阳台,拿着那份被他一整晚拎着翻来覆去的数据页,轻轻叹了口气。
明天,还得下基层,看三个窗口单位。
他要告诉所有人,制度不是用来“做样子”的,是用来“认人”的,到底谁在干,谁在混?
这就是他来的目的。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市里政务大厅的人陆陆续续才开门,许剑锋已经出现在了市政府东门那栋二号楼三楼的会议室里。
门是锁的。
张毅敲了三下,里面那位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还算硬朗的中年人给他们开了门。
这人姓贾,是省委纪检二室挂职干部,也是许剑锋当年在西岭推制度时最早一批“审数据”的人。
这次他是受许剑锋暗中委托,带着西岭制度的“副本版本”暗访东华试点效果。
“我昨晚带了两个市纪委的同志,进了三个窗口单位,还查了今年三个月的办事反馈。”贾清平低声说着,把一叠资料推到许剑锋面前。
“结果呢?说是改革,实则换壳。系统还在用旧版本的登记表,考核数据还是按平均值压分,群众反馈的回访率低于30%。”贾清平说道。
张毅皱眉:“等于就是把西岭的那层皮贴了上去,里头还是原来的账。”
贾清平点点头:“准确说,就是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