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高传龙正在金星电脑店休息。
编辑花花突然打电话告诉他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
花花在电话里说:“小高!还记得都市主编星光吗?”
“记得啊!”高传龙回道。
花花要求道:“小高!星光主编今晚九点第一次直播,找几个人捧场一下啊!”
高传龙满口答应:“没问题!”
同时,高传龙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星光主编不接受内投了,原来要直播收稿了。
高传龙马上把花花要求的事情通知了林婉儿、雷小燕和杜雨。
林婉儿和雷小燕都说:“马上执行!”
杜雨则感激道:“多谢龙哥记得我啊!”
话说到了晚上九点,星光主编令人期待的直播开始了。
高传龙和林婉儿一起在林婉儿房间看直播。
星光主编虽然是第一次直播,但一点儿不怯场。
他简单自我介绍后,就分享了很多干货:
在网文创作的奇妙世界里,每一位作者都怀揣着梦想,渴望用文字编织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然而,创作并非一蹴而就,其中涉及到诸多技巧和方法。
第一,素材收集:为创作注入灵感源泉。
素材是创作的基石,丰富多样的素材能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收集素材的途径。
当你观看直播时,那些有趣的弹幕就像一颗颗灵感的种子。
比如在一场游戏直播中,有观众发弹幕说:“这操作,简直像开了挂,但挂还卡bug了!”
这样幽默又形象的表述,就可以记录下来,说不定在后续创作中,能成为角色遇到困境时的一句调侃,增添故事的趣味性。
平时浏览网页、社交媒体时,那些有趣的评论、视频也不容错过。
比如看到一个搞笑视频,评论区有人评论:“这剧情反转得比过山车还刺激,我的小心脏都快受不了啦!”
这样的评论就可以成为创作中情节反转时的灵感来源。
我们可以把这些素材及时记录到备忘录里,而不是让它们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
这些收集起来的素材可不是随意堆砌的,它们是创作的灵感宝藏。
在创作过程中,不定时地回顾备忘录,就像打开一个充满惊喜的百宝箱。
也许某一句话就能触发你的创作灵感,甚至可以根据备忘录中的某一句话构思整个情节。
比如备忘录里有一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神秘包裹突然出现”,你就可以围绕这个场景展开想象,构思出一个充满悬疑和冒险的故事。
第二,新人塑造人设和剧情:打造鲜活故事的关键。
对于新人作者来说,模仿是一个很好的入门途径。
书籍中有很多常见的人设类型,就像一座座灯塔,为我们指引方向。
比如好友类型的白月光人设,这种角色通常是主角成长路上的温暖陪伴。
还有付出型人设,他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这种无私的爱能打动很多读者。
在塑造人物时,我们要从自身的喜好和理解出发。
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女性形象,是温柔善良的,还是独立坚强的?
什么样的特质能够打动自己,是勇敢无畏,还是聪明机智?
以此为基础来塑造人物,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自嗨。
不能只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而忽略了读者的感受。
同时,也要关注人设的时效性,一些过时的人设尽量避免使用。
比如曾经流行的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的套路,现在很多读者已经审美疲劳,使用这样的人设可能会让作品显得陈旧。
通过在某一段剧情中设置人物性格或行为的反差,是最简单且有效的让人物立体起来的方法。
比如塑造一个原本吊儿郎当、不拘小节的人物形象,平时他总是嘻嘻哈哈,对什么都不在乎。
但在关键剧情时,比如主角遇到生命危险,他突然展现出有担当、负责任的一面,挺身而出保护主角。
这样的转变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读者心中炸开,使人物瞬间变得鲜活立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就像《仙剑奇侠传三》里的景天,平时是个贪财好色、油嘴滑舌的小混混,但在面对邪剑仙的威胁时,他勇敢地承担起拯救苍生的重任,这种反差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
特别是在都市题材的创作中,人物具有明显的缺点会让其更加贴近现实,显得更加立体。
这里所说的缺点不是那种读者普遍能接受的小缺点,如吃货、路痴等,这些很多时候可能被视为人物的可爱之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缺点。
人物的缺点应该是能够对其性格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比如性格上的自私、冲动,或者是行为习惯上的不良嗜好等。
如果一个人物只有优点,并且一心只为男主服务而没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那么这个人物就会显得很漂浮,缺乏真实感。
就像《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她虚荣、爱面子,但这些缺点也让她更加真实,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在人物塑造过程中,标签化是一种有效的手法。
通过不断地重复人物的某个特定标签,如“高冷”“热情”“善良”等,能够让读者逐渐接受并记住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一个角色总是面无表情,说话简洁,我们就可以给他贴上“高冷”的标签,在后续的描写中不断强化这个标签,让读者一看到他就想到“高冷”。
对于新人作者来说,如果在人物弧光的塑造上存在困难,脸谱化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式。
虽然脸谱化可能会使人物形象相对单一,但在初期创作中,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比如把一个角色塑造成典型的“反派”,心狠手辣、不择手段。
这样读者一眼就能认出他的身份,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冲突。
第三,写作迷茫期及应对方法:突破困境,迎接曙光。
在写作生涯中,第一本书就取得万订成绩的作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作者都会经历迷茫期。
即使第一本书成绩相对顺利,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困惑。
比如开新书时,可能会遇到创作瓶颈,前期写作过程会非常痛苦,花费的时间可能是以往创作的两倍甚至三倍。
这时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找不到方向。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依靠自己慢慢熬过去。
在煎熬的过程中,可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顿悟,找到突破的方向。
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最终在某个瞬间找到了合适的灯丝材料。
同时,多与读者互动也很重要。
读者的认可就像一束光,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看到作品成绩的逐步提升,会自然而然地增强信心。
对于纯新人作者,编辑建议第一本书要多练笔,不要轻易切书。
如果只是写了几万字就放弃,可能只会学会写一个开头,容易偏向噱头文,后续发展会更加迷茫。
就像盖房子,只打好地基就停工,房子永远也盖不起来。
只有坚持写下去,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