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耀眼,场边的人越围越多。
不少孩童围着场边来回欢跑,边跑边唱临时编造的歌谣:“看热闹,沾文气,来年我们也成器!”
“也成器!”
蒋至明作为复试主考官,有幸担任此次颁奖大会赞礼官,而沈筝则在众考官推举下,接下了颁奖这一“重任”。
颁奖台上,蒋至明看着台下人潮,比月前初到抚州府时还要激动。
他偷偷瞄了在旁的沈筝一眼,又理了理自己袖袍,迎着初阳高声道:“诸位,辰时已到,柳阳府复试颁奖大会,正式开始——”
“哐——哐——哐——”
府兵敲响铜锣,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蒋至明轻咳一声,深吸一口气,声音传遍考试院门前每个角落:“诸位,本官日前有幸担任复试主考,今日亦有幸,成为了此次颁奖大会的赞礼官。在此,本官要感谢沈大人的信任,感谢柳阳府上下同僚的协助,感谢所有考生的孜孜不倦。对此,本官还有几句话......诸位稍等。”
说着,蒋至明开始掏袖口。
“......”一旁沈筝神色微滞,轻声咳了一下。
蒋至明还在掏袖口,低声嘀咕:“诶,我条子呢......”
“......”沈筝往蒋至明挪了半步,低声道:“找不到就算了......”
蒋至明手上动作愈发快了。
为写好那张条子,他可是一宿未眠,怎么能就这么算了呢......
想他条子上那些话,既拍了沈大人马屁,又捧了几个府学提督的臭脚,还夸赞了柳阳府所有考生。
那般文学精粹,怎么能说丢就丢呢......
所有人目光齐聚,瞪眼看着蒋至明找条子。
正当沈筝快要忍不住时,蒋至明掏袖的手一顿,下一瞬如获至宝。
找到了!
紧接着,所有人听他声情并茂地说了一堆废话,直到......
“好!以上,就是本官的心里话。接下来,本官就不多废话了,直接步入正题,还请诸位静听颁授次第!”
“好!!”
“好!!!”
此时此刻,众人终于开始真心实意地欢呼、鼓掌。
蒋至明手持复试榜册,翻开第一页高声唱名:“请复试第二十一至五十名——叶俊才、梁家光、庄志......”
他每念到一个姓名,便有一位考生应声上台。
短短半刻,台上便整整齐齐站了三十名考生,他们神色或骄傲,或欢喜,或腼腆。
台下众人好奇打量,有与他们熟识之人高声为他们欢呼,更有甚者,竟开始“榜下捉婿”。
“那小伙子看着康健啊!读书人就得这样,不能读死书,身子骨也要跟上,不能拖脑子后腿才对!小伙子,小伙子,对对对,就是你,跟叔说,你议亲没有?”
台上被点到名的考生闹了个大红脸,害羞摇头。
“那敢情好啊!”台下百姓更激动了,忙问姓名。
蒋至明一边看热闹,一边不忘流程:“请沈大人为这些才子颁奖,大家鼓掌!”
掌声如雷,贯破云霄。
府兵双手托着托盘,亦步亦趋跟在沈筝身后,托盘中放着的,不仅有那份属于这些考生的奖银,还有每个考生都能领取的墨锭等物。
沈筝将一份又一份的奖励递了出去。
大多学子都不敢看她的眼睛,只敢颤着声音道谢。
将最后一份奖励递到考生手中后,沈筝朝他们一笑,高声道:“诸位,你们能考上秀才、考过复试、考进前五十名,便足矣证明你们不仅仅是‘可塑之才’,更是我柳阳府往后的‘可用之才’,本官期待看到你们独当一面的那一天!”
沈筝左一句“可塑之才”,右一句“可用之才”,夸得场上三十个学子呼吸都急促了。
他们不再紧张,纷纷昂起了头,几乎是吼出了一句:“学生必不负沈大人期许,不负府衙栽培,早日成才效忠柳阳!”
“好!!”百姓心中的那股劲儿,也被他们的吼声勾了起来。
蒋至明暗中对沈筝竖了个大拇指,将这三十名考生请下去后,他又点了第十一至二十名的名字。
登台的十人面上骄傲比方才那三十人更甚。
待他们昂首挺胸地站定后,沈筝依次发了奖励,开始给他们洗脑:“前两日,本官看了诸位的答卷......”
十人呼吸齐齐一滞,害怕沈筝当场点评他们的文章。
但这股害怕刚起了个头,他们便听沈筝又道:“不得不说,你们不论是攻经义还是重策论,答卷上诸多观点都令本官眼前一亮。诸位,你们的潜力远不止于此,本官希望,往后的某一日,能亲眼见到你们站在更高的山峰上!”
十人的脑被洗了个七荤八素,几乎同手同脚地下了台,满脑子都是“报效柳阳府”。
紧接着,便是第四至第十名上台。
他们刚接过沈筝递来的奖励,便已经开始期待沈筝会怎么夸他们了。
果不其然,沈筝目光扫过他们,开了口:“你们用答卷向本官证明了自己的才学,本官希望,你们不仅要做学问上的表率,更要当‘以学济世’的榜样,盼你们能扛起惠民大旗,成为让全大周百姓受益的栋梁之材!”
“......”蒋至明彻底呆了。
他蒋至明就是做梦,都不会把“秀才”和“让全大周百姓受益的栋梁”两句话梦到一起,而沈大人竟能在如此清醒的状态之下,面不改色地将这句话说出口。
服了。
蒋至明彻底服了。
七个考生下台后,便迎来了此次颁奖的重头戏。
“接下来,有请我们的第三名——聂青松,上台领奖!”
在如雷的掌声中,聂青松左鞠一躬右鞠一躬地上了台。
从第三名往上数,考生便能替家中免税了,沈筝从托盘中拿起府衙早已制好的“免税文书”递了过去。
聂青松双手接过,在众人欢呼下,他躬身行礼,抢了沈筝台词。
“学生聂青松,谢府衙栽培。”说罢,他高高举起“免税文书”,对台下所有人道:“今日,还请诸位做个见证!往后,无论聂某是否学有所成,聂某都将倾尽所有,报效柳阳府!”
沈筝盯着聂青松的后脑勺,脑子里只有两个字——上道。